清朝知府白天坐堂爲何夜變大盜?林則徐爲什麼要招沈葆楨爲女婿?

富戶一夕數驚

嘉慶十六年(1811年)元宵節深夜,蒙面強盜又來到龍溪城城東善長當鋪作案,被兩個護家守院的家丁發覺,雙方廝殺起來。家丁雖然武功高強,但那盜賊武功更是怪異了得,交手只七八個回合,兩人均被盜賊所殺。當鋪夥計聞聲趕來,蒙面盜賊已不見蹤影。


清朝知府白天坐堂為何夜變大盜?林則徐為什麼要招沈葆楨為女婿?


張師誠是浙江歸安(今湖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89年)進士,1806年至1814年任福建巡撫。任職期間,他聘請舉人林則徐在身邊任親信幕僚。張巡撫知林則徐是破案奇才,遇有疑案,必與他商酌辦理。就龍溪大盜案,張師誠多次找到林則徐磋商破案辦法。

龍溪知縣蘇希東也是浙北歸安人,嘉慶三年(1798年)進士,來龍溪任職已經兩年,因自己治下接連出大案,還出了人命,儘管手下捕快晝伏夜出,仍一無所獲,心裡很是懊惱。知府李棟多次勒令他限期破案,搞得他焦頭爛額。於是,在師爺的建議下,他向同窗好友張師誠求助。

張師誠和林則徐商量後,認為不可打草驚蛇,於是秘密派來兩位得力的捕快——童順、鍾文,讓他們化裝成小販,來到龍溪,在一家客棧低調地住了下來。

兩位捕快秘密查緝

一天晚上三更時分,童順正巡至縣衙後院,瞥見一人迎面走來,急忙閃身於牆角秘密窺視。只見來人身穿藍袍,身材高大,一副絡腮鬍。童順見此人走路大搖大擺,一時摸不清是什麼來路,便待他走過去,在後暗暗跟隨。只見他行至一座巨宅邊,四顧無人,便在牆角脫下藍袍,裡面現出一身黑色的夜行衣,又取出一塊黑布,矇住面孔,接著縱身一躍,一個旱地拔蔥,已上了牆頭。童順在暗中看得清楚,不由心中暗贊此人輕功了得。自嘆年老力衰,不敢上牆追捕,便遠遠潛伏在牆角,暗中窺視。

一炷香工夫,那蒙面大漢揹負一小包跳出。童順搶上一步,猛喝一聲,手掄鋼刀,一招蛟龍探海,攔腰砍去。那蒙面人身手很是敏捷,見鋼刀劈來,一個鷂鷹展翅,離地已有六七尺高,待雙腳落地時,已將一柄軟劍捏在手裡,隨手回了一招毒蛇吐信,直取童順咽喉。童順見來勢兇猛,便後退一步,鋼刀一翻,一招霸王舉鼎,格開軟劍,趁勢刀法一變,用一招餓虎撲食,徑取蒙面人,蒙面人顯然是做賊心虛,不敢和他長鬥,只求早點脫身,見鋼刀撲來,情急之中,使一招懶驢打滾,滾出一丈多遠,縱身一躍,如飛般去了。童順哪裡肯放,在後緊緊追趕,最後發現那人從後牆跳入縣衙內。

童順大驚,想不到盜賊果然是縣衙中人,不由暗暗佩服林則徐的先見之明。童順在牆外等候到拂曉,縣衙中毫無動靜,才起身離開。天亮後,他找到縣令蘇希東,打聽縣衙中有無身材高大的絡腮鬍子,但蘇希東說沒有。

蒙面盜賊中招

童順、鍾文商量後,估計那大盜是想嫁禍於人。半個月後,兩人終於又發現了盜賊蹤跡,只見那蒙面人故伎重演,從某富豪家得手後,又來到縣衙。童順讓鍾

文留下監視,自己飛速繞過縣衙後來到另一處潛伏,發現那蒙面人縱身進了縣衙,來到另一邊,又越牆而去,果然是穿衙而出。

童順看得明白,心中大怒:好個狡猾的盜賊,前番險些中了其詭計,這回看你往哪裡去!便在後面秘密跟蹤。只見蒙面人一路飛跑,竟來到府衙圍牆邊,將身一蹲,一個紫燕斜飛,躍上圍牆。童順早已做好準備,趁蒙面人立足未穩之際,將手中飛蝗石射出,只聽“噗”一聲,正中後腦。蒙面人一聲悶哼,藉著慣力,跌入牆中。

童順不敢進圍牆,便急急撤回,和鍾文會合去了。兩人去找蘇希東,希望他去知府衙門打探消息。蘇希東來到知府府衙,發現李棟頭部纏了紗布,面部浮腫,顯然是被飛蝗石打中了,他不露聲色地告辭,回去後,把情況告訴了童順、鍾文。

 知府原是大海盜

原來,李棟本是東海風尾幫的大海盜,專在海上殺人越貨,積累了大筆贓款。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交了一名京官。後來,適逢中原大旱,朝廷國庫空虛,他便趁機攜巨金入京,買通朝中多名權貴,遵例報捐實缺知州,實授漳州知府。就這樣,李棟幾番運作,完成了從海盜到四品知府的轉變。

到任後,李棟本以為可以搜刮到很多錢財,不料錢來得太慢,他見城中富豪大戶極多,便想:自己身手不弱,藉此知府官衙做個幌子,白日裡在大堂上為知府,暗地裡化裝蒙面,專門偷盜城裡富戶,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兩全其美,而且永無暴露之日。

主意打定之後,他立即行動,果然一帆風順,財源滾滾,共計作案几十起。因有知府官衙掩蓋,行竊時又裝了假須,蒙了黑布,自以為天衣無縫,外人也只認為龍溪出了高手飛盜,卻從來無人懷疑到知府李大人頭上。

清道光年間的一個除夕,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剛吃過飯,夫人便埋怨他對女兒的婚事不過問。他想起自己被岳父選婿的經歷,覺得可以借鑑一下。

當年,林則徐在長樂縣衙內擔任文書。一日,長樂縣衙接到巡撫緊急公文,速押林則徐至巡撫署。縣令知道林則徐肯定是遭人陷害,他拿出二十兩銀子,勸其遠走高飛。林則徐拒絕了縣令的好意,毫不畏懼地說:“我坐得正、行得端,不怕誣告。如果這樣一走了之,無罪也變有罪了。”

巡撫署裡靜悄悄的,只有一個房間還亮著燈。林則徐推門進去,見是年輕的秀才沈葆楨,便問:“今天是除夕,你怎麼還在這裡?”沈葆楨畢恭畢敬地回答:“公務未畢,不敢回家。”林則徐點點頭。看到案上一本未看完的介紹西洋風土的畫冊,林則徐沉默片刻,忽然說:“我有一份奏章,今天必須謄發,你幫我謄完再走吧。”

天亮時分,巡撫署的屬吏紛紛前來賀歲。這時,沈葆楨才把奏章重新抄好,恭恭敬敬地交給林則徐。林則徐看看奏章,他向來賓把事情的經過介紹了一遍,說:“公務未畢不回家過年,說明他能堅守崗位;字跡端正,墨色濃淡一致,說明他性格平和;遇冤不怒,顧全大局,說明他少年持重;奏章原稿上有明顯的錯字,謄抄兩遍,都改正過來,說明他既尊敬上級,又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不久他就招沈葆楨為婿。

沈葆楨被林則徐招為女婿後不久,考中進士,後曾任翰林編修、江西巡撫、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等職,是洋務派裡以前瞻、務實、廉潔著稱的好官。他和夫人林普晴也琴瑟和諧,夫妻恩愛,白頭偕老。


塞外雜詠

【原文】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天山雪峰,數以萬計,笏一般陡峭,玉一般潔白,它們導著作者西行,一路上與作者為伴、互慰寂寥。被貶途中,只有寂寥雪山相伴,憂心如焚卻無人可傾訴,只能與山靈相對笑,扼腕長嘆,一夜黑髮變銀絲,報國無門的憤懣心情難以消除

註釋

①萬笏(hù戶):天山群峰。笏,古代朝會時所拿的一種狹長板子,有事則書於上,以免遺忘,形似一曲背老人。這裡以其形狀群峰。瓊瑤: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積雪。

②寂寥:這裡是寂寞、空虛意。

③滿頭晴雪:指詩人的白髮。共難消:與天山上的積雪一樣不易消除。


清朝知府白天坐堂為何夜變大盜?林則徐為什麼要招沈葆楨為女婿?


【作品鑑賞】

《塞外雜詠》林則徐空有殺敵報國的拳拳忠心,卻得不到朝廷理會,其中的“寂寥”,可謂刻骨銘心

1840年,英軍入侵天津海口,清政府派直隸總督琦善前往談判,並將林則徐撤職查辦,隨後充軍伊犁(今屬新疆)。《塞外雜詠》即林則徐充軍途中,見天山風貌有感而發。林則徐雖不以文名,其詩卻自有獨到之處,尤其是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不愧為世人敬仰。

詩從寫景入手:“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天山雪峰,數以萬計,笏一般陡峭,玉一般潔白,它們導著作者西行,一路上與作者為伴、互慰寂寥。詩中所謂的“寂寥”,不僅是林則徐在充軍途中的寂寞,更是他在政治立場上的孤獨。清朝後期,朝廷腐敗無能,外國侵略者先是以鴉片毒害中國,待中國“幾無可以禦敵之兵,無可以充餉之銀”時,繼而又以槍炮掠奪土地。人民水深火熱,國家危在旦夕。在此緊要關頭,林則徐極力主張抗外,並以“虎門銷煙”事件震驚中外。而以皇帝為首的“求和派”卻甘受屈辱,苟且偏安,並無理地排斥和打擊“主戰派”。林則徐的心情,與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摸魚兒》中所寫的“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一樣,空有殺敵報國的拳拳忠心,卻得不到朝廷理會,其中的“寂寥”,可謂刻骨銘心。

《塞外雜詠》林則徐被貶途中,只有寂寥雪山相伴,憂心如焚卻無人可傾訴,只能與山靈相對笑

林則徐置身於茫茫雪原,由雪山的寂寞聯想到自己的寂寞,繼而想到整個“主戰派”被朝廷冷落,想到中國沿海正在遭受侵略者的蹂躪,不能不悲憤。悲憤之極,又無可奈何,只有喧洩於長笑之中。“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山是不會笑的,但此時的雪山在詩人心中卻是有靈魂的——它們和詩人一樣,滿頭都是難消的“晴雪”。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訴衷情》裡說:“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林則徐此時也已年近花甲,當他放眼荒漠而淒涼的雪原,或許也有一種“心在沿海,身老天山”的感慨。不同的是,宋朝的敵人是金國,天山一帶正是戰鬥的前線。二人所處的時代不同,環境也不同,但他們的命運又極其相似。不管“匹馬戍梁州”的陸游,還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他們所面對的,一個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朝廷,一個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滿清政府,他們的理想和抱負,最終都只能是“關河夢斷”,“塵暗貂裘”。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更難消。”一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墮落的王朝裡倍受排擠,被貶途中,只有寂寥雪山相伴,憂心如焚卻無人可傾訴,只能與山靈相對笑,他笑出了報國無門的內心之痛,扼腕長嘆,一夜黑髮變銀絲,他的笑令人悲痛。


清朝知府白天坐堂為何夜變大盜?林則徐為什麼要招沈葆楨為女婿?


《塞外雜詠》為廣東禁菸和沿海防敵做出了重大成績,卻被扣上“誤國病民”的罪名,詩人對當時腐朽政治的痛心和不滿

讀完這首詩,讀者不難感受到詩人對當時腐朽政治的痛心和不滿。林則徐是“禁菸派”和“主戰派”的代表人物,為廣東禁菸和沿海防敵做出了重大成績。到頭來,朝廷卻給林則徐和其他禁菸官兵加上了“誤國病民”的罪名。林則徐心中的委屈之大、悲憤之深,不言而喻。然而詩中並無灰心、沉落之意,這正是詩的可貴之處。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林則徐也是這樣,他並沒有因為個人的榮辱得失而忘記了國家和民族。林則徐在謫戍伊犁期間,仍為加強邊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譯輯《四洲志》首先察覺了沙俄窺視中國的野心。他老病之時,仍大聲疾呼:“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見之。”歷史證明,他的預見完全正確。

林則徐

清朝知府白天坐堂為何夜變大盜?林則徐為什麼要招沈葆楨為女婿?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菸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燬。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藉口。

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清朝知府白天坐堂為何夜變大盜?林則徐為什麼要招沈葆楨為女婿?


  • 中文名
  • 林則徐
  • 別 名
  • 林元撫
  • 國 籍
  • 中國清朝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福建省福州市左營司巷(現福州市中山路9號)
  • 出生日期
  • 1785年8月30日(乙巳年)
  • 逝世日期
  • 1850年11月22日(庚戌年)
  • 主要成就
  • 禁菸
  • 翻譯論著《海國圖志》一書
  • 鎮壓“刀客”
  • 治水
  • 代表作品
  • 《試帖詩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詩草》、《黑頭公集》等
  • 逝世地點
  • 廣東普寧市洪陽鎮
  • 祖籍地
  • 現福州市福清市海口鎮岑兜村
  • 官 職
  • 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