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成:《書法藝術概論》韓文版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中韓兩國建交之前,韓國《月刊書藝》發行人崔光烈從香港繞道來北京會見我和劉藝先生,隨後由韓國著名書法家金膺顯先生率領弟子組團來北京與中國書法家協會聯絡,掀開了當代中韓書法交流的熱潮。我作為一個見證者和熱情參與者,有幸得到一個真切的啟示:由地域、文字與書法所建立、維繫的國際友誼,超越了歷史的時空而永遠存在和綿延著,斬也斬不斷。為什麼?一脈相承的文字與書法藝術傳統,即使有差異,但基本的文化價值觀是一個難以轉變的基因。因此,三十年來,我頻繁地往來於北京與首爾之間,並去過韓國南北不少地方參加展覽、講學、訪友、研討,進行各種書法交流活動。我的許多在中國發表的學術文章也被葉欣先生等翻譯成韓文在《月刊書藝》和其他雜誌上發表,並得到不少積極的反饋。當然,三十年來,我在中國也接待過無數的韓國書法界的名宿、同人、留學生,也是舉辦展覽、教學、召開學術研討會、一同進行旅行和學術考察,包括經常在家招待同人們。因此,我覺得中韓兩國書法家的心是相通的。可以說,關於書法藝術的一切問題的交流都是無障礙的。 舉例來說,此書的第二章“用筆與結字:書法藝術成熟的三大歷史階段”,就是我應《月刊書藝》和韓國書藝文化院之邀,於2013年3月在韓國藝術殿堂的講演稿,後來又發表在《月刊書藝》雜誌上。我講演所討論的學術問題是起因於我和韓國書法家權昌倫先生在2002年夏天的一次早餐討論。我們在首爾一個賓館餐廳共進早餐時,和往常一樣要討論一些書法的問題。權先生問我:什麼叫“流行書風”?我把自己的觀點向權先生作了簡略的闡述,並著重說明:“流行書風”問題就是當代書法斷代史特徵的問題,這不僅是中國當代書法的問題,也是與中國當代書法緊密相連的當代韓國書法問題。因此,當年冬天我接到講演邀請時便著眼於此,我在對古今書法作比較的講演PPT課件中不僅以中國當代書法創作舉例,同時也以韓國當代書法創作舉例。課件中還列舉了2001年夏天我和李敦興先生所率鎖的中韓書法家學術考察團去敦煌和河西的照片和資料,由此可見此書與韓國書法的淵源。 此書上編的第一章乃是我在於1980年代末在中央美術學院的講演稿修改而成,上述所說的第二章以及第三章至第六章,則是2005年在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研究生班的講演稿,所以此書的結構顯然是教材型的。中國的書法教育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要,自春秋戰國時代就列入“六藝”之一,漢承秦制,書法是科舉中十分重要的必修科目。但是,中國近百年接受西方文化的歷史進程中,曾因棄科舉、棄文言而實行白話文之後,書法一度被極度輕視,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被才被國家列為二級學科。因此,書法藝術這門古老傳統藝術沒有來得及和文學、戲劇、美術等一樣實現現代的學科轉換。怎麼從學理性解釋書法並非僅僅是寫字,而要回答一些重要的學科基本問題。如:書法為什麼是藝術?作為藝術來說它的藝術形象特徵是什麼?書法作品的創作與審美結構是什麼?是否可以用內容和形式的範疇來分析作品?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均是現代藝術學科必須回答的問題。當些,包括本書的下篇即書法審美歷程,即書法審美觀念在漫長的歷史中是如何形成、如何發展的問題。否則,則無所謂學科,書法僅僅是一種技藝而已。 我想,書法在韓國也早已是一個現代學科,我作為一箇中國學者有必要拋磚引玉,把我的這本闡釋書法藝術基礎理論的著作送到韓國來進行交流,接受韓國學者和同行們的檢驗與批評。兩年前,我的好朋友金炳基教授慨然接受了我的委託,領導他的團隊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完成了此書的翻譯工作,令我十分欽佩和感激。大家知道,藝術理論的翻譯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其艱鉅性首先是原著作者是否說清楚了?其次是翻譯作者是否聽明白了?然後翻譯作者和編輯者才能夠根據本國讀者的知識背景與閱讀習慣,實施成功的語言、文字和觀念的轉換。顯然,這無異於一種二度寫作與創造。可以說,此書韓文版的問世,是中韓兩國藝術史學者共同的心血結晶,是為弘揚東亞傳統文化所做出的貢獻。 最後,我也藉此向韓國同行和廣大的讀者表達敬意謝意以外,還有一個深切的願望:書法藝術是東亞各國人民共同的悠久文化傳統,我希望這個受到東亞以至世界文化界珍視的如此美妙的藝術在現代化浪潮中不是衰落,而是在我們的手中煥發出新的精神生命活力,讓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攜手走向世界文明更加豐富多彩的未來! 此書出版之際,我要藉此表達對我的忘年之交、中韓兩國書法家均十分崇敬的金膺顯先生、趙守鎬先生、楊鎮尼先生、宋剛庵先生的真摯懷念之情,他們對我的友情永誌不忘,他們為中韓書法交流做出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為中韓書法交流做出無私貢獻的朋友們! 是為序。

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韩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