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大呼冤枉系列(一):代工壺

紫砂壺大呼冤枉系列(一):代工壺

我曾寫過一二揭露紫砂內幕的文字,也曾指導過一些朋友如何去玩紫砂壺。

誠然,紫砂在近十年間高速發展,的確衍生出很多問題,但隨著公款消費的改革,狂熱的紫砂市場逐漸冷卻,消費逐漸回覆理性,日常使用需求逐漸變成主流。

在這樣的背景下,紫砂行業要冠以“水深”“套路多”尚可,若說“不可觸碰”“遍地陷阱”,紫砂真的要大呼冤枉,真真不至於,本文也是基於此出發點,想要告訴真正喜愛紫砂或者是想要體驗卻“聞之生畏”的朋友,紫砂沒有那麼可怕。

中國那麼燦爛的陶瓷文化,璀璨若繁星,若是如此瞻前顧後,豈不是錯過如畫風景?


紫砂壺大呼冤枉系列(一):代工壺

以上是交代了紫砂行業目前的背景現狀,也是出發點,

而寫這篇《紫砂壺大呼冤枉系列(一):代工壺》是因為去年和某散客以下一段對話:

“你這最貴的壺是哪一把?”(毫無鋪墊的情況下)

“......”(手指)

“有某某大師的壺嗎?”

“沒有,你喜歡某某的哪一款?”

“算了,紫砂壺都是假的,騙人的東西,機器流水線出來的,再見”

“......再也不見”

紫砂壺大呼冤枉系列(一):代工壺

寥寥數語,卻讓我異常生氣,氣的不是這個人,而是紫砂壺竟已被誤解如斯,真的是又氣又好笑。紫砂行業的確存在一些畸形的生態,但是在缺乏足夠的瞭解的情況下,請不要總是愚昧無知而又自命不凡?一個聰明絕頂的人,也應該對未知領域的知識充滿謙卑。什麼時候機器也能做壺了?紫砂壺真的值不起如此“讚譽”,太TM高科技了。

我只能說“認知水平到達什麼位置,證偽水平就只能到達什麼位置。”

並且基於墨菲定律,這樣的人顯然更容易上當受騙。我們可以深入淺出地從銷售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從而反向規避這樣的誤區。

銷售的難度,一大半在於我們和人類的心理打交道。人類的心理,又是典型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麼一個銷售怎麼揣摩你的心理呢?

最簡單的就是從你們的對話中,更明確的說,從你們對話中的關鍵詞來獲取你的心理需求。

紫砂壺大呼冤枉系列(一):代工壺

回顧一下這位客人的關鍵詞:“最貴”“大師”“假”“機器流水線”

不妨大膽猜測一下這位朋友的為人和短暫的紫砂生涯始末:有一定經濟實力,信奉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喜愛紫砂壺,願意付出一定財力,卻受到欺騙買到假壺,聽所謂內行揭秘機器流水線,憤怒地和紫砂壺決絕。

究其原因,正是由於對紫砂的認知有限,方法有誤,容易讓奸商“順藤摸瓜”給他定位“傻大戶”,需要的是大師壺,檔次,面子。玩紫砂與其期望商家良心,不如守得住忽悠,經得起假話,百鍊成精,淡定而從容。玩紫砂何嘗不是學紫砂呢?


紫砂壺大呼冤枉系列(一):代工壺

我是極不認同將多數紫砂壺尊稱為藝術品的,那太形而上了。多數紫砂壺本就該是茶具,頂多是藝術底蘊深厚的茶具,僅此而已。

這樣的茶具,某些老師的確做的好,款式極有風格,卻又供不應求,與其“望價興嘆”,不如轉而選擇弟子或家屬代工作品,反正只是心儀的茶具,喝茶而已,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對嗎?

當然我指紫砂壺冤枉不是指絕對的乾淨,在暴利的誘惑下,有很多批量粗製濫造的垃圾,以次充好,以劣偽優,在哪個行業都會存在。

但我覺得光明之下必然有陰影,但心若光明,你便不懼黑暗。

買壺不如先買書,玩壺不如先看壺。

紫砂壺大呼冤枉系列(一):代工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