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的鄉鎮在編人員何去何從?

手高眼低平常心


鄉鎮人員的編制架構,少部分公務員,絕大部分事業編(含少量參公),且基本上是全額事業編,像以前的七站八所改革後,無論是整合,還是撤併,機構的性質大部分都歸口公益一類,比如農業服務中心等,其人員的財政供養性質自然是全額財政。即便是以前差額的,像鄉鎮衛生院,現在好多地方都改為了全額撥款。

像你說的鄉鎮自收自支性質的,很少見。即便有,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承擔生產經營類的在2020年底前都要改成企業,其在職在編人員的安置大致有三種去處:

1、調整分流。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少部分人隨單位職能劃轉,調整分流到其它事業單位,繼續享受體制身份各項待遇。

2、全面轉企。絕大部分在編人員按照政策要求,都將取消編制轉為企業人員,推向市場實行合同制管理。今後,其工資績效與單位經營效益直接掛鉤,不再受制於事業單位管理條例。對於有一定資產的自收自支單位來說,這是一個利好。

3、提前離崗。對於部分符合條件(工齡滿30年、臨退休不足5年)的在職在編人員,允許其用提前退休或提前離崗,由社保提前接管。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我想問一下題主屬於鄉鎮什麼單位人員,是自支自收。我們縣這次事業單位改革中鄉鎮所有機構,包括學校,衛生院,水站都劃為了一類事業單位,全額財政。全縣只有縣醫院被劃為了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差額財政。只有自來水廠被劃為了公益三類事業單位,自收自支。


如果是自支自收單位幹部職工,那就很悲催,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意圖,下一步就是轉企去編,單位徹底與財政剝離,人員工資與單位效益和工作績效掛鉤。

但是基層鄉鎮雖然基層站所沒有被劃為行政類事業單位,但有個好處就是不管什麼單位都有很強公益性,而且不能直接交由市場配置。


所以請你放心,說不定後面哪一天你們的收費項目被取消了,或者沒有盈利能力了,就被轉為全額事業單位了。最後祝你好運!!!


優質公職領域創作者


自收自支在這次事業單位改革中基本都要轉企業了,在編人員要麼隨著變成企業人員,要麼就換個單位或崗位,但身份還是自收自支。如果你35就努力考公務員或全額事業編吧,如果35以上就選個待遇高的崗位吧。


wq198561


國土所自收自支人員咋流動,求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