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今天,我們將從2008年桑坪中學異地復課項目負責人梁熾娟、時任桑坪中學校長陳俊良等人的視角,講述十年前的故事。

梁熾娟:時任碧桂園學校校監、異地復學的主要負責人

其實,地震之後,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先生曾一度希望收養200個孤兒,讓他們來廣東碧桂園讀書,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施。後來,6月1日,楊國強先生直接致函時任廣東省委領導,希望能夠由自己捐資,接收1500名到2000名師生到廣東異地復課。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2008年,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新學期開學


這一舉動,促成了災後人數最多的一次異地復課,也是我國曆史上首例初中整建制跨省異地復課。

桑坪中學的師生2008年7月初陸續到達廣州。在那之前,我們從學生的校服、作業本、學習生活用品,一直到宿舍的設備設施,都準備得一應俱全。

我負責整個異地復課師生的內部管理,必須要確保一年不出問題,家長學生老師社會都要滿意,壓力也很大,我幾乎一年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梁熾娟女士(右二)

轉眼寒假要到了,春節臨近,應該是全家團聚的日子,但是師生們的家園被毀,重建尚未結束。關於師生們寒假和春節是留在廣東度過還是回汶川與家人團聚的問題,我們和桑坪中學校方、相關政府部門曾經經歷過重重討論。

如果留在廣東,春節期間師生們該怎麼度過?如何緩解思鄉之情?但如果回汶川度過寒假,安全問題將是一個重大考驗,出了問題誰來承擔?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桑坪學子返鄉


在聽取了大量意見和激烈的爭辯後,我們決定必須要讓全體師生回家過年,但同時也要保障師生的安全。我們集團全權負責師生的往返交通費,將桑坪中學全體師生送進月臺,乘坐專列回到成都,並將學生全程護送到汶川家人身邊。寒假過完,又派人到汶川將師生們接回廣東。

吳錦倫:時任桑坪中學復課點辦事處主任

最開始,師生是被分在三個校區,為了讓師生們能夠在同一個校區異地復課,楊國強先生決定在暑假期間,改造原本已準備投入招生的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作為桑坪中學在廣東復課的校區。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擴建完畢的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


這個改造任務相當艱鉅。需要擴建10個班級的教室,除了教室,廚房、餐廳、活動場所、宿舍都需要相應擴建。我是7月21日獲得通知的,當天我就從順德趕去了江門。

從那天開始,工作人員幾乎24小時不停歇地加班加點。我作為總負責人,天天往返順德和江門之間,監工、協調、溝通辦學許可證……一個月下來,光是給代步車加油,就花了9000元。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接送桑坪中學學子


蒼天不負有心人,8月27日,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擴建工程完工,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8月28-29日,40多輛大巴把學生從各處送到五邑碧桂園學校,9月1日,開學典禮舉行,我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陳俊良:時任桑坪中學校長

我是5月20多號接到通知,知道桑坪中學要進行異地復課的。我們當時是當地最大的初級中學,有1500多人,當時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整個學校要去同一個地方,不希望師生分開。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組織復課的孩子去珠海看海


在接觸碧桂園之前我們去成都選了好幾次學校,但因為學校規模太大了,許多學校的條件不符合我們的要求。6月,我去了廣東,碧桂園集團和梁校監都熱情接待我們。但是去廣東異地復課意味著要遠離家鄉。我們的老師都是在青藏高原邊緣生活工作了大半輩子的,許多甚至沒有出過省,大家對於去廣東復課還是很忐忑的。

這一切的擔憂,在進站的那一剎那,就被巨大的溫暖替代了。當天早上,我們火車到站,發現在暴雨之中,接站的一排大巴車上貼著“向英勇的汶川人民致敬”,廣東碧桂園學校的師生等在現場,秩序井然。當時我就感覺到,雖然在汶川的家園被毀了,到了廣東卻有了回家的感覺。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志願者在桑坪中學開展輔導活動


在碧桂園的一年時間,我們受到很多照顧,在地震中,不少學生和老師都受到了驚嚇,碧桂園安排了佛山心理協會和諸多志願者、義工來與老師和學生面對面,開展心理輔導。還專門為老師和學生請了川菜師傅。此外,碧桂園還給老師和學生安排了很多課外活動,參觀廣州科學城開拓學生眼界,帶從未見過大海的孩子們去珠海遊玩,學生們確實受益終身。

現在,當年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但在碧桂園的這一年,毫不誇張地說,是很多孩子的人生轉折點。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2009年6月,歡送晚會


當時,桑坪中學初一學生馬永強去國華紀念中學參加學生聯誼,看到國華紀念中學的光榮榜上有很多哥哥姐姐都很厲害,去了國外的名校,他深受激勵、發奮苦讀,從年級第十名上升到全年級第一,現在已經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在讀研究生。

而另外一個異地復課的孩子朱瑤瑤18歲參軍入伍,後來成為了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在九年之後的九寨溝地震中,她衝在救援的最前線。


十年前,他們用愛點亮汶川孩子的求學希望……

朱瑤瑤(右二)


她對我說,九年後的地震又發生在她的身邊,現在她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她覺得,這就是對碧桂園最深切的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