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今天,我们将从2008年桑坪中学异地复课项目负责人梁炽娟、时任桑坪中学校长陈俊良等人的视角,讲述十年前的故事。

梁炽娟:时任碧桂园学校校监、异地复学的主要负责人

其实,地震之后,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先生曾一度希望收养200个孤儿,让他们来广东碧桂园读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后来,6月1日,杨国强先生直接致函时任广东省委领导,希望能够由自己捐资,接收1500名到2000名师生到广东异地复课。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2008年,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新学期开学


这一举动,促成了灾后人数最多的一次异地复课,也是我国历史上首例初中整建制跨省异地复课。

桑坪中学的师生2008年7月初陆续到达广州。在那之前,我们从学生的校服、作业本、学习生活用品,一直到宿舍的设备设施,都准备得一应俱全。

我负责整个异地复课师生的内部管理,必须要确保一年不出问题,家长学生老师社会都要满意,压力也很大,我几乎一年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梁炽娟女士(右二)

转眼寒假要到了,春节临近,应该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但是师生们的家园被毁,重建尚未结束。关于师生们寒假和春节是留在广东度过还是回汶川与家人团聚的问题,我们和桑坪中学校方、相关政府部门曾经经历过重重讨论。

如果留在广东,春节期间师生们该怎么度过?如何缓解思乡之情?但如果回汶川度过寒假,安全问题将是一个重大考验,出了问题谁来承担?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桑坪学子返乡


在听取了大量意见和激烈的争辩后,我们决定必须要让全体师生回家过年,但同时也要保障师生的安全。我们集团全权负责师生的往返交通费,将桑坪中学全体师生送进月台,乘坐专列回到成都,并将学生全程护送到汶川家人身边。寒假过完,又派人到汶川将师生们接回广东。

吴锦伦:时任桑坪中学复课点办事处主任

最开始,师生是被分在三个校区,为了让师生们能够在同一个校区异地复课,杨国强先生决定在暑假期间,改造原本已准备投入招生的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作为桑坪中学在广东复课的校区。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扩建完毕的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


这个改造任务相当艰巨。需要扩建10个班级的教室,除了教室,厨房、餐厅、活动场所、宿舍都需要相应扩建。我是7月21日获得通知的,当天我就从顺德赶去了江门。

从那天开始,工作人员几乎24小时不停歇地加班加点。我作为总负责人,天天往返顺德和江门之间,监工、协调、沟通办学许可证……一个月下来,光是给代步车加油,就花了9000元。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接送桑坪中学学子


苍天不负有心人,8月27日,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扩建工程完工,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8月28-29日,40多辆大巴把学生从各处送到五邑碧桂园学校,9月1日,开学典礼举行,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陈俊良:时任桑坪中学校长

我是5月20多号接到通知,知道桑坪中学要进行异地复课的。我们当时是当地最大的初级中学,有1500多人,当时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整个学校要去同一个地方,不希望师生分开。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组织复课的孩子去珠海看海


在接触碧桂园之前我们去成都选了好几次学校,但因为学校规模太大了,许多学校的条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6月,我去了广东,碧桂园集团和梁校监都热情接待我们。但是去广东异地复课意味着要远离家乡。我们的老师都是在青藏高原边缘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许多甚至没有出过省,大家对于去广东复课还是很忐忑的。

这一切的担忧,在进站的那一刹那,就被巨大的温暖替代了。当天早上,我们火车到站,发现在暴雨之中,接站的一排大巴车上贴着“向英勇的汶川人民致敬”,广东碧桂园学校的师生等在现场,秩序井然。当时我就感觉到,虽然在汶川的家园被毁了,到了广东却有了回家的感觉。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志愿者在桑坪中学开展辅导活动


在碧桂园的一年时间,我们受到很多照顾,在地震中,不少学生和老师都受到了惊吓,碧桂园安排了佛山心理协会和诸多志愿者、义工来与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开展心理辅导。还专门为老师和学生请了川菜师傅。此外,碧桂园还给老师和学生安排了很多课外活动,参观广州科学城开拓学生眼界,带从未见过大海的孩子们去珠海游玩,学生们确实受益终身。

现在,当年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但在碧桂园的这一年,毫不夸张地说,是很多孩子的人生转折点。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2009年6月,欢送晚会


当时,桑坪中学初一学生马永强去国华纪念中学参加学生联谊,看到国华纪念中学的光荣榜上有很多哥哥姐姐都很厉害,去了国外的名校,他深受激励、发奋苦读,从年级第十名上升到全年级第一,现在已经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而另外一个异地复课的孩子朱瑶瑶18岁参军入伍,后来成为了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九年之后的九寨沟地震中,她冲在救援的最前线。


十年前,他们用爱点亮汶川孩子的求学希望……

朱瑶瑶(右二)


她对我说,九年后的地震又发生在她的身边,现在她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她觉得,这就是对碧桂园最深切的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