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在即墨移風大歐村,有一個製作鳥籠的手藝人。

他少年成才,十四歲就成為當地有名的鳥籠手藝人,十五歲就挑著擔子連夜坐火車去外地賣鳥籠,已專業製作鳥籠三十餘年。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這個手藝人叫吳金昌,今年四十八歲,是大歐村鳥籠製作技藝第十九代傳承人。

在大歐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鳥籠,吳金昌的好手藝便是從祖輩中傳承而來。

“我們村的人一般從十幾歲就會做鳥籠,手藝都是從家裡老人那裡學到的,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吳金昌說,如今大歐村五百六十多戶村民中,有三百二十多戶從事鳥籠製作,年產鳥籠五十萬套,價格在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大歐村製作鳥籠的歷史,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據清·同治版《即墨縣誌》記載,大歐鳥籠製作始於明代,聞名於清朝,盛於當代。

據吳金昌介紹,大歐村本不出名,皆因養鳥玩籠之風最早始於京城,明清最盛。

尤其是明朝順治年間,由於大歐鳥籠用料考究、製作精良、造型奇巧,籠體堅固耐用而且不變形,具有實用性、娛樂性、藝術性、觀賞性、收藏性等特點,

備受京城王爺公侯、富家子弟們賞識,成為養鳥玩家追捧的緊俏貨,因此被譽為京籠。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吳金昌製作的大歐鳥籠分為大、中、小三個型號,分圓形、方形、花鼓形、凸腰形等四十多個鳥籠品種。

製作大歐鳥籠,是一件又繁雜又精緻的活兒。繁雜在一百多道鳥籠的製作工藝上,精緻在小型鳥籠的工藝標準上,大歐村人制作鳥籠有一句祖訓:“雖繁不能簡其工,雖小不能改其精。”

越是小型的鳥籠,越難做,尤其是單獨做一個鳥籠。吳金昌說:“做一個鳥籠和做幾十個鳥籠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是工序複雜且耗時時間久,只要材料準備充分了,我可以一次做很多個鳥籠。但是做小型鳥籠就不一樣了,我需要慢慢地去準備材料,一步一步的做,非常耗時間。”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不過,對於吳金昌來說,並沒有什麼是最難的。曾經有很多人問他,最鳥籠難不難,哪一道工序最難?

吳金昌說:“說實話,對我來說,都不難,又都難。

製作一個鳥籠,即便是我現在技藝熟練,也要四五天時間。從選竹到雕刻,一百多道工藝,每一道工藝都像刻在我心裡一樣。對我個人來說,製作鳥籠最重要的是一顆認真的心,只要你認真了,哪一道工序都不難,哪一種鳥籠都不難。”

由於天天與竹子打交道,他的手經常受傷,有時扎個小竹刺,有時扎個大竹刺,最多的時候,滿手七八個傷口。吳金昌表示:“已經習慣了,被扎到是真的痛,但是一忙起來就忘了。”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吳金昌製作鳥籠三十多年,一直追求質量,不追求產量,他力求把每一個經手的鳥籠都做成藝術品。因此,他最多的客戶是老客戶和私人訂製客戶。

但是,他也遇見過令他放棄“原則”,哭笑不得的客戶,

專門要求他製作不太好的鳥籠。

吳金昌說:“這個客戶是澳大利亞的,他們有一個傳統,就是出海掛兩個鳥籠,寓意籠罩、平安的意思,專門要求我做不要太精緻的鳥籠。因為每次要很多個,所以這個客戶也算是我的‘意外’了。”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目前,除了私人定製和海外定製,吳金昌把更多重心放在了鳥籠創新上。他想做一種嘗試,可以讓鳥籠技藝的用途更廣泛的一種嘗試。

去年,他設計了一款鳥籠燈飾,一投入市場就深受歡迎。接下來,吳金昌會不斷地去嘗試更多鳥籠藝術品,希望在傳承大歐鳥籠技藝的同時,能讓這門技藝更加生活化,讓更多人去接觸和了解大歐鳥籠技藝。

而他自己,也有更多時間去欣賞那些心愛的鳥籠。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在吳金昌的店裡,掛著很多“釘子戶”鳥籠。這些鳥籠不是工藝做得不好,而是吳金昌不捨得賣。

“有些鳥籠,很多人登門幾次想買,我真是不捨得。別人只知道鳥籠的價格和樣子,但是隻有我知道做這個鳥籠多麼得費時間和精力,我懂得欣賞這個鳥籠。再加上我年紀大了,有些鳥籠就想自己留著了。”


做鳥籠難不難?青島大歐鳥籠傳承人說:都不難,又都難


撰文:冠如

攝影:王立力

幅員遼闊的中國,還有很多手藝不為人知不為人道。關注“傳統活兒”,帶你見識真正的民間手藝,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的真實生活現狀,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