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懷素傳世的墨寶,一是紙本、絹本,二是拓本、摹本。據目前看到的資料,概略有四十種碑帖存世。這裡面尚包含有爭議的碑帖。這些碑帖分別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陝西西安碑林以及上博、遼博等地,還有些在私人藏家手中。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從其書法藝術的特色來看,我感到懷素作品大致劃為四類為宜。一類作品為懷素的代表性作品,二類是廣泛臨習、尚未形成個人風格的早期書作。三類是參揉古意(漢、魏、晉)、正在轉化過渡期的作品,四類是晚年人書俱老、平淡雅緻的作品。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懷素與張旭,為草書星空的雙子星座。懷素以狂繼顛,一生與書法相依相伴,“醉”與“狂”構成了他作為草聖形象的永恆雕塑。千餘年來,讓世人敬仰。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他壯歲時期,寫出了傳世的代表性之作。他三十一歲開始遊歷,杖錫遠行,出永州,到廣州拜徐浩為師,赴雁蕩、黃山及福州,沿長江北上,途經荊襄楚地,西北到長安、洛陽,在京都長安旅居數年,其間至許昌、亳州、阜陽等,足跡大半個中國,晚年回故里零陵歸隱。二十多年間,禪師懷素走過名山大川,拜謁古剎名士,結識王公貴族、高士名流,切磋探索書藝,眼界洞開,書藝倍增,走出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大草狂草之路。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在四十一歲時,他寫出蘇本《自敘帖》,四十二歲時他寫出《四十二章經》。《自敘帖》後註明寫於大曆丁巳冬十月二有八月,即是唐代宗大曆十二年。這是他書法創作的最高成就,是他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奠定他作為草聖的最有力的佐證。我認為沒有此帖的高度,他難以與張旭比肩的。正如《古詩四帖》是張旭的代表作一般。此二帖乃是他倆草書的標誌性代表作,為草書的發展樹立了兩座豐碑。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這個階段是懷素的人生盛年,草書鉅製不斷出現。他身入禪界,但痴迷筆翰,禪書雙修,入世作為,用古瘦淋漓、奔蛇走虺的線條,滿紙雲煙的章法,千變萬化的勢態,盡情喧洩自己且顛且狂的情感,把宏大的志向、對生命的追求寫進了《自敘帖》裡,寫進了《四十二章經》裡。我認為,四十歲至五十歲間,他一定寫出許多像此二帖的上品力作。《自敘帖》也絕不僅僅只寫了兩遍,一定書寫了多遍,只是沒能留存下來。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而在他三十歲前,他主要就是參禪與寫字。在經過蕉葉練字、寫穿漆板、禿筆成冢等長期艱苦的基礎性訓練後,他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與 二張(張芝、張旭)法書中,參悟到草書之道,得其草書三昧,以“少年上人”稱謂名聞鄉里,曾受到大詩人李白青睞,為之賦詩以贊。如今零陵柳子廟裡立有懷素草書《秋興八首》碑,據傳是他七五二年所書,也即是他十五歲那年。此作雖略顯稚嫩,但草法嫻熟,靈動多姿,氣勢不凡,初顯天賦才情。而存故里的《永州綠天庵千字文殘碑》,則筆法完備,神完氣足,頗得二王、二張遺韻,雖尚未外出遊歷,已然顯露出大家氣象。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他在壯歲遊歷的多年間,尤其在長安、洛陽期間,寫下的《藏真帖》、《律公帖》、《苦筍帖》等,還有《大草千字文》(對書者頗有爭議),已是成熟老辣之作,雖看出對先哲書法有所借鑑,但已渾然一體,狂禪融匯,奔騰跳躍,連翩飛舞,煙雲滿紙,達到了狂放超邁的藝術高境。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到了晚年,他患嚴重的風疾疼痛,身心俱疲。再者,青壯年時他已經歷過輝煌與風光,“喧囂”已然遠去,心境趨於平和淡泊,從《小草千字文》、《聖母帖》、《食魚帖》裡,可看出他波瀾不驚,沉實穩健,百川盡納,寵辱不驚的書法風貌了。 文圖/侯和平 責任編輯:梁飛龍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藝訊丨侯和平:草聖懷素主要碑帖的藝術特色一一覓蹤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