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大軍守不住淞滬!800壯士卻能堅守四行?內情令國人流淚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為逼迫國民政府投降,在加緊華北戰場緊逼的同時,先後動員30萬大軍向淞滬方向發動攻擊,歷經三個月苦戰,後繼乏力的國軍不得不撤出戰場。

三個月的抗戰,湧現了許許多多甘願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有前仆後繼的黃埔嫡系,也有千里迢迢趕來的各路軍閥隊伍。

60萬大軍守不住淞滬!800壯士卻能堅守四行?內情令國人流淚

淞滬戰役打響的地方,八字橋

人民如草芥,在日軍強大的空海軍支持下,中國軍隊只能靠血肉之軀去填,三軍將士人人甘為中華流盡最後一滴血,保衛中華每一寸土。傷亡只是一個數字。但是在這裡面有一支比較奇特的隊伍——由262旅524團新晉團副謝晉元率領的452人,宣傳需要稱800人,依託四行倉庫堅持4天之久。

60萬大軍守不住淞滬!800壯士卻能堅守四行?內情令國人流淚

四行倉庫遺址

400多的殘兵如何堅守4天,成為一支縈繞在我內心的疑惑。最近,在認真學習他們的事蹟後,除了他們英勇犧牲,勇於戰鬥的精神,下面這個令國人淚流的事實不可迴避,那就是四行倉庫三面為租界所包圍,讓勇士們免去空中敵人的火力。

60萬大軍守不住淞滬!800壯士卻能堅守四行?內情令國人流淚

當時的上海與租界

租界:兩個國家議訂租地或租界章程後,在其中一國的領土上為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的另一國設立的合法的外國人居住地。對中國而言,每一塊租界都是一塊民族的傷疤,上海則是傷痕累累,是民族沉淪中帝國主義對我們剝削、壓迫的標誌。

中國的第一塊租界就位於上海,1845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腐朽的清王朝為了維持其統治,向他們口中的蠻夷之國匍匐求和,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次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根據條約,把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約55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給英國作為租界,每年租金1500文。

60萬大軍守不住淞滬!800壯士卻能堅守四行?內情令國人流淚

這塊牌子就在當時的租界公共設施處

隨著英租界的開設,法國、美國、日本、德國仿效英國,用大炮和堅船轟開中國的大門,相繼在天津、漢口、重慶等開設租界27處之多,成了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