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到底是不是網際網路公司?現金流來告訴你

小米到底是不是互聯網公司?現金流來告訴你

XiaomilaunchesnewsmartphoneinBeijing

小米是什麼?

投資人對這家公司應怎麼估值,風險在哪裡,空間有多大?

在展開分析之前,首先將本文的內容展示給大家——我們判斷:小米的持續擴張有內在基因,小米的體系,是以手機為軸心發展起來的,其能力如何擴張到更多的品類,是小米麵臨的短期重大考驗;我們預測:小米會成立一個專業的諮詢集團;我們認為,關聯交易如何處理,是小米持續的風險。而隨著小米銷售規模和品類的擴大,與京東、天貓等等平臺的競爭會激化。

形成於相對其他供應鏈體系的成本優勢,是小米的生存根基之一。

上述結論是基於我們的一個測算:根據我們的測算,在整個營業週期裡,小米的現金需求是負的。這是小米整體業務佈局的底層邏輯。“現金週轉”是理解小米價值的根本線索。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將小米對標沃爾瑪,這是可以成為全球最大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是小米的想象力所在。

宣示“5%”淨利率背後:負現金需求

在小米於港交所上市的招股書上,小米宣示承諾:”我們的承諾:……小米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若有超出部分,我們都將回饋給用戶。”

這樣的承諾令人印象深刻,單純從產品的淨利潤率,很難理解這個調整,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到整個供應鏈上,特別是注意到這個供應鏈上的資金流動,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需要注意到:小米直銷其產品,消費者訂購之後就需要立即支付,但是,小米通常在配件到位的60天-90天后才向它的供應商支付貨款。

以2017年為例,小米可以免費佔用供應商資金的時間是36天。按照2018年半年報的數據推算,佔用時間擴大到了77天。

這就意味著,在這個鏈條模式下,小米對現金的需求是負的,銷售額越大,小米累積的現金就越多。

在很大程度上,這筆錢構成了小米重要的資金池子。我們可看到如此一個類金融的業務閉環:利用現金週轉過程中,小米獲得了大量的“免費”資金,利用所獲得的免費商業信用,以賺取額外的收益,可在宣示的“5%”低淨利率的基礎上,再上層樓。

免費信用驅動小米業務佈局

由此形成了小米整體業務佈局的底層邏輯之一:利用現金週轉模式所獲得的免費商業信用,賺取額外的收益。

這提供了未來小米的行動和公司價值的線索和方向。

比如:這筆資金可以投資於上游供應商或進行戰略投資,這是小米投資集團的業務邏輯。據小米集團招股書,“我們的戰略投資能夠提供額外的持續收入,我們計劃繼續投資與我們業務及增長策略互補的公司……於 2015年、2016年與 2017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按公允價值計入之損益之長期投資公允價值增益分別為人民幣28億元、人民幣27億元、人民幣64億元、人民幣12億元及人民幣18億元。”

比如:這筆資金用於其他相關的金融領域,包括可以用給消費者貸款。這種刺激和促進小米系銷售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息收入。這是小米金融集團正在做的事情。

據小米集團招股書,小米應收貸款主要包括向客戶提供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附屬公司貸款。“應收貸款由2015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01.0百萬元大幅增至2016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6億元,再增至2017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81億元,主要是由於互聯網金融業務增長……2018年3月31日為人民幣82億元……。”

小米存在內在的擴張動力機制

要獲得更多的免費信用,擴張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擴張的路徑包括了品類的擴張和區域的擴張。

品類的擴張方面看,小米的庫存單位越大越好,以擺脫過於依賴手機產品的風險,並滿足不同顧客的要求的目標。

從區域擴張看,渠道下沉,國際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抓手。

但是,提高庫存單位的複雜性就會增加庫存;地域擴張,同樣帶來管理的複雜性,擴大資金的佔用額,延緩存貨的週轉。

兼顧諸方面的要求,小米必須不斷進行優化供應鏈體系的投資,這包括持續投資如下的方面:強大的銷售網絡、靈活高效的信息系統、靈活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小米的下一步演化

小米模式的繼續發展,將倒逼上游的關聯生態企業。

基於硬件低毛利的承諾,成本壓力將傳導到這些小米生態企業,所有這些企業將不能夠靠提高銷售利潤率實現利益,必須靠更多的提升存貨週轉率,來提升資產利潤率。

小米依靠聯合規模採購的優勢,向更上游供應商施加影響力,要求更優惠價格以及更好的支付條件。因此,更上游的供應商將會被倒逼提升資產週轉率,致力於降低成本的運作。

這樣的壓力傳導,對於小米供應鏈是一個良性的互動。此時,基於其他廠商的競爭壓力,小米有動力優化整個產業鏈的成本。

隨著小米對於供應鏈進一步滲透,我們有理由預測:小米供應鏈諮詢集團將逐步形成。

這個集團將致力於提升其所在產業鏈的管理運營技能,為供應鏈體系提供工業設計、採購、人力、選址、存貨控制及管理等等工作的管理諮詢服務,幫助供應鏈降低成本。

這是小米建立自身業務護城河的關鍵,以形成相對於其他供應鏈體系的競爭優勢。

小米的“賦能”邏輯

小米供應鏈相關廠商的利潤率壓制不是沒有代價的。

小米集團必須給供應商一個穩定的預期。包括回款的及時性、供應商服務的體驗等等。持續改善的經營、良好的風險控制,穩定的預期對供應商的風險認知至關重要。

如何提升存貨週轉是經營需要考慮的問題,如何延遲支付賬款時間也只有在戰略聯盟和長遠合作的前提條件下,供應商才會心甘情願地接受。

因此,小米的聲譽管理將具有戰略級的意義。

此外,小米在上游的戰略入股,有助於維持這個穩定性。

將小米的產業鏈能力賦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具體而言就是:與供應商共同使用“企業能力”——共享品牌、工業設計、規模採購、規模銷售、融資等等。這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模式,小米通過投資分享了資本收益。

小米的風險:關聯交易

小米具有非常強的金融屬性,免費的信用如果使用不當,將帶來巨大的損失。

基於前述在生態體系內共享了企業能力,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大量的關聯交易。“賦能”帶來的關聯交易如何處理,是小米持續性風險所在。

定價不當的關聯交易,將為小米的價值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比如扮演關鍵角色的小米金融集團如果失去控制,將給集團帶來巨大的價值毀滅。

需要注意到,目前的體系,都是以手機為軸心發展起來,其能力構建和業務拓展,如何擴張到更多的品類,是小米麵臨的短期考驗。

小米的主戰場

為實現低毛利的經營,銷售增長以獲得更多免費信用。小米未來的戰略包括產品線擴展和地域擴張。

銷售網絡的擴展也是這個擴張的一部分。隨著小米銷售規模的擴大,與京東、天貓等等平臺的競爭會凸顯。

另一方面,形成於相對其他供應鏈體系的產品成本優勢,是小米的生存的根本。小米依賴於性價比高的產品以驅動銷售,以銷售規模,吸引緊密的供應鏈關係。

一旦小米產品的性價比優勢受到威脅,這將是致命的。銷售下滑將以乘數效應融化免費的信用額度。

供應鏈的整合能力,是小米必須獲得的核心競爭優勢,也是其可能被顛覆的關鍵區域。

我們認為,從銷售網絡構建、供應鏈的管控以及免費信用的使用等等方面。小米將在極大範圍內對標沃爾瑪,從這個意義上說,小米的估值,也將在很大程度上以沃爾瑪對標。

從市值空間看,沃爾瑪可以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這也是小米的想象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