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5美分到千億市值,耐克究竟是如何稱霸全球運動品牌的?

Nike的鞋子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貌似對其創始人瞭解甚少。人人都知道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卻鮮有人知道Nike品牌的傳奇領袖菲爾·奈特(PhilKnight)。他曾是長跑運動員,後在斯坦福大學獲得MBA學位,白手起家締造了享譽全球的體育王國。

如今千億市值的Nike,你可知當初的品牌設計費僅花費35美分?

關於$耐克(NKE)$,還有你所不知道的諸多故事,美姐就藉此機會給大家普及普及關於美國消費(162415)重倉股——Nike那些傳奇故事。

一、走進耐克

Nike於1980年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後公司營收收入從1980財年的2.7億美元增長到2018財年的363.97億美元,公司淨利潤由1980年的0.125億美元,增長到2018財年19.33億美元。

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截至到2018年9月18日,Nike自上市來股價累計漲幅高達18691%。

分時間段來看,Nike公司的股價在2000年前和大盤走勢基本吻合,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與標普500指數開始出現極大的分化。

2012年由於股票拆分股價略有下降外,之後股價一路上行,2015年12月Nike股價達到歷史最高點66.95美元,2016年開始震盪下跌。究其原因,根據NPD的計算,2016年運動鞋市場整體縮減26%,Nike擅長的跑鞋銷量持平,籃球鞋銷量下滑。另外,隨著復古風格盛行,而Nike沒有及時轉型,因此讓老對手Adidas在美國市場上攻城拔寨。

2017年6月,隨著Nike發佈“三雙計劃(TripleDouble)”,Nike的股價開始急劇反彈,顯示市場對Nike新戰略的信心。

2018美股股市創十年長牛記錄,股指一路飆漲,Nike也不例外,盤中最高上升到86.04美元的歷史新高。

從35美分到千億市值,耐克究竟是如何稱霸全球運動品牌的?

Nike公司於1962年成立於美國俄勒崗(Oregon)州,其創始人費爾.奈特(PhilKnight)和俄勒崗大學田徑教練比爾鮑爾曼當初僅以1000美元作為初始投資創立了Nike公司前身藍帶體育用品公司。而到2018年Nike的年營業收入和市值分別超過363.97億美元和1364億美元。

在近50年的發展歷史中,Nike公司始終採用輕資產運營模式,集中力量於產品研發設計、NIKE品牌打造和物流系統建設,逐步成長為世界第一的運動服飾品牌,其主營業務包括跑步、足球、籃球等多個運動領域的運動鞋、運動服和運動器材三大類產品的設計、營銷和銷售。

到2018財年,Nike實現363.97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從收入結構上看,Nike品牌依舊是主要收入來源,佔比95%。儘管Nike品牌的營收增速在前三年有所放緩,但由於2017年制定的“Direct to Consumer”(任何以終端消費者為目標而進行的傳播活動)戰略收效甚好,2018財年Nike的收入增速出現復甦,達7%。

從35美分到千億市值,耐克究竟是如何稱霸全球運動品牌的?

從35美分到千億市值,耐克究竟是如何稱霸全球運動品牌的?

2018財年北美地區收入較2017財年下降2%,除了Nike的運動裝和籃球類別的產品,其他產品均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喬丹品牌和跑步類產品。但18財年第四季度,北美區結束了下滑的趨勢,同比增長3%(Q3為同比下滑6%)。大中華區依舊是Nike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18財年的大中華區收入增長了21%,主要是由於跑鞋、運動服飾和喬丹品牌業務的增長。

二、從經銷商到自創品牌NIKE

早在Nike和Swoosh(嗖的一聲)標誌誕生前,Nike的兩位創始人菲爾·奈特和比爾鮑爾曼就預見了美國運動鞋市場的變革,因而創立了Nike公司的前身“藍帶體育用品公司”(BlueRibbonSports,簡稱藍帶體育用品公司(Nike前身))。這是一家經銷商公司,擁有鬼冢虎品牌在美國的獨家代理權。

菲爾·奈特曾是美國尤金洲俄勒岡大學的一名中距離長跑運動員,他的教練就是Nike的另一位創始人比爾鮑爾曼。鮑爾曼作為奧林匹克教練,從1948年開始在俄勒岡大學擔任田徑總教練直到1973年。他總嘗試通過改變跑道表面,尤其是對運動鞋進行技術革新來試圖提高其手下的運動員的成績。但是50年代的運動鞋生產商卻無視鮑爾曼提出的建議,因而,深信運動裝備的優劣與運動員表現息息相關的教練只好為自己的運動員手工製鞋。

菲爾·奈特從俄勒岡大學畢業後便進入斯坦福大學進修MBA。他在其論文中提出,日本生產的高品質運動鞋可以憑著更低廉的價格與佔據美國市場領導地位的德國品牌Adidas抗衡。1962年,結束了MBA學習的奈特擔任起會計工作。

1963年夏天,奈特到日本走訪鬼冢虎公司(成立於1949年,後更名為ASICS,今已躋身世界前幾大運動用品品牌。)他看到了日本價廉而柔韌的運動鞋,立即說服鬼冢虎公司讓他成為該品牌在美國的代理商。而事實證明,價格便宜、性能優越的跑鞋在美國很有市場。

隨著1964年1月,第一批虎牌運動鞋樣品寄到奈特手中,他便將其寄給自己的教練鮑爾曼,希望教練能幫他賣給其手下運動員。相反,看到日本鞋子後的鮑爾曼卻提出要與奈特合夥出資,並希望將自己的設計理念提供給鬼冢虎公司。因而,比爾鮑爾曼和菲爾·奈特各出資500美元,成立了藍帶體育用品公司,並在1964年1月向日方下單,訂購了300雙運動鞋。

奈特負責在自己的車後箱兜售鞋子,在短短的一年之內他就賣出了8千美元的鞋子。而鮑爾曼開始將鬼冢虎的鞋子拆開來,研究如何把鞋子做得更輕更好。他時常讓自己的跑步運動員試驗自己的新品。鮑爾曼對運動鞋的研發和革新精神,奠定了作為經銷商的藍帶體育用品公司轉變為一個創新能力極強的專業運動鞋研發製造公司的能力。

然而,鮑爾曼和奈特都有自己全職的工作。隨著藍帶體育銷量的增長,1965年他們聘請了第一位全職員工JeffJohnson(奈特在斯坦福大學結識的跑步運動員),他在自己的小型貨車車尾售賣運動鞋予高校學生。JeffJohnson對這個初創企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創造了第一個產品冊、為公司產品目錄拍照、印廣告單和其他宣傳材料。他負責接收和發送貨物,還建立了郵購系統,並於1966年在加州聖蒙尼卡(santamonica)開了第一家藍帶體育用品公司(Nike前身)零售店。

三、華夫餅跑鞋誕生

1970年,鮑爾曼以橡膠作實驗,把液態的橡膠混合物倒進妻子的華夫餅乾的鐵模,打造出了華夫底(wafflesole),並從此改變了運動鞋的設計。這情形就像當年阿迪達斯勒也曾在母親的洗衣房裡實現了製鞋業的變革一樣。

“華夫餅跑鞋”,上市後成為耐克標誌產品之一。由於這雙鞋實在太舒服、太漂亮,人們不僅穿著它去運動場跑步,更是穿著它去上班、上學、逛街——一雙簡單的運動鞋,第一次掀起了一股社會潮流。

1971年NIKE品牌正式誕生,而其品牌和標誌的來源也純屬偶然,由於JeffJohnson在一次夢中夢到了希臘勝利女神NIKE,便將公司新產品命名為NIKE運功鞋,並設計了早期的幾款耐克鞋。而那個小鉤子一樣的logo標誌則以35美分的價格購自於波特蘭州立大學的一位平面設計女學生凱洛琳•戴維森(CarolineDavidson)之手。後以“Swoosh”(嗖的一聲)廣為人知,它的含義就是:“像一個田徑運動員,嗖的一聲,從你身邊飛快地跑過”。

1972年,藍帶體育用品公司(Nike前身)和鬼冢虎公司在經銷協議方面的分歧越演越烈,雙方結束了合作關係。

1978 年,耐克研發出了緩衝系統“Air”氣墊技術,在產品設計研發上帶來了劃時代革新。

1979年11月,在夏威夷 HONOLULU 馬拉松比賽中,第一款運用 NIKE 專利氣墊技術的 Thaiwind 跑步鞋推出。

1982年,第一款Air Force One誕生。

1989 年開始使用振奮人心的口號“Just Do It”,這一廣告語帶來了超乎想象的市場營銷的成功。

從耐克在美國的運動市場佔有量就可以看出來,1988年僅有18%,到1998年就漲到了43%。而這條世界上最著名的廣告語竟然來自於一位死刑犯臨終的最後一句話:在1977年,行刑人員問被判死刑的Gary Gilmore還有什麼話要說,他乾脆利落地回答:“Let's do it”。耐克由此得到靈感,稍作改動,變成一句更果斷勇敢的話——Just Do It。

四、運動員代言

在耐克品牌的體育營銷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善於挖掘明日之星,並與這些巨星進行長期的深度合作,從而達到品牌的共贏。而耐克挑選運動員的眼光也是獨一無二。早在第一位代言人開始,就為耐克代言之路奠定了基礎。

在耐克有了“swoosh”LOGO、NIKE品牌和獨具特色的華夫底,藍帶體育用品公司(Nike前身)急需簽約一位優秀運動員來提升耐克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因此,1973年,他們找來了世界田徑史上的傳奇人物史蒂夫普雷方丹(StevePrefontaine),而其教練正是比爾鮑爾曼。

他縱橫田徑賽場上,是當年美國體壇上最具光芒的明星,是5000米項目中的無冕之王。史蒂夫普雷方丹的代言幫助耐克品牌順利完成了從初創到品牌確立的順利轉變,公司推出的華夫底的WaffleTrainer鞋成為了美國最好賣的訓練鞋。到了1975年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850萬美元。

回顧耐克品牌起步的10年,慢跑運動在美國盛行一時,耐克正是得益於對這一消費潮流的前瞻發現和把握,因此在市場上佔據了他人無法企及的優勢。

伴隨在慢跑領域的蓬勃發展,耐克也將產品觸角延伸到籃球、網球等運動。

到1979年,耐克與和全國50多名大學教練簽了合約。當時,匡威(converse)70%的銷售額都是籃球鞋,耐克的進入極大地衝擊了匡威的籃球鞋市場。而1978年,網球選手“壞孩子”約翰·麥肯羅(JohnMcenroe)與耐克簽約,耐克推出第一雙童鞋。而耐克品牌吻合青少年的叛逆、獨特的品牌個性開始得到傳播。

1984年,耐克與芝加哥公牛隊籃球員邁克爾·喬丹簽約,為邁克爾·喬丹推出“AirJordan”籃球鞋。這一個帶有喬丹的名字,並有劃時代的AIR氣墊技術的籃球鞋促成了耐克新一輪的高空飛翔。

足球鞋方面,入1990年代以後,在全球範圍內各式各樣的體育運動中,足球運動日益風靡。1995年,耐克與整個巴西國家足球隊簽下長期合約,並開始為他們設計隊服。這份有效期長達10餘年的合同,給巴西帶來了1.6億美元的收入。此後,耐克簽下了美國國家男足和女足隊,及十幾個其他國家足球隊。

高爾夫球方面,1996年,耐克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與新秀高爾夫球選手老虎·伍茲簽約。許多評論家都對耐克的選擇嗤之以鼻,然而接下來來的事實再次證明了耐克的眼光。1996年4月,老虎以創紀錄的12杆稱雄美國大師賽,成為奧格斯最年輕的冠軍。1999年末他成為世界焦點,在最後的13個比賽中9次奪魁,排名第一。老虎·伍茲成功地代言了NIKE高爾夫系列,帶來了巨大的知名度效應。

除了籃球、足球和高爾夫之外,耐克同時進軍自行車比賽運動鞋服領域,並簽約了當時極具潛力的自行車運動員蘭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1996 年,阿姆斯特朗被診斷出身患睪丸癌,但是這一噩耗沒有擊潰這位堅強的自行車運動員。在身體恢復之後,阿姆斯特朗再次成為自行車賽場上的傳奇人物。憑藉堅強的意志力,阿姆斯特朗連續 7 次獲得了環法自行車賽的總冠軍。在他之前,還沒有任何人獲得過 5 次以上的環法總冠軍。1999 年,這位戰勝癌症獲得勝利的運動員成了巴黎的頭條。

耐克是願意投資未來的公司,他最擅長做的是培養明日之星。類似喬丹、老虎伍茲、劉翔等運動員的押寶成功,絕對不是偶然事件。任何一個完美的市場行銷,都不是湊巧的。作為專業運動品牌公司,耐克擁有在各體育領域富有專業經驗的工作人員。他們可以判斷出誰是明日之星,在他發亮之前,耐克就會發掘,為他提供最好的裝備,幫助他提高成績,從而實現雙方的共贏。

最後,Nike作為美國本土運動品牌,最大的門店卻不在美國。

它既不在美國的紐約,也不在Nike總部波特蘭,而是在英國倫敦的牛津街上,位於倫敦最繁華商圈,這家旗艦店名字叫Nike Town,耗資1050萬英鎊建成,面積為3902平方米,包含Nike所有產品。大家有時間可以去英國逛逛。

Nike,不管是它的商業傳奇,還在在資本市場創造的資本神話,這雙鞋的傳奇故事還在繼續。作為投資者,如何分享這個傳奇的鞋子的資本紅利呢?不妨關注美國消費哦,因為Nike是美國消費的前十大重倉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