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作者 劉愚愚

文化問答專家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現在與人談中國教育問題,確實幾乎所有人都要搖頭,怨聲載道。搞了那麼多年,投入那麼多,結果國家不滿意,人民不滿意,家長不滿意,教師不滿意,學生更是苦大仇深。

醫療、住房、教育三大領域,本是現代社會的公共基礎建設工程,卻無端成為了新“三座大山”。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真正有切膚之痛的敏感問題,除了房子和治病,正是子女教育問題。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圖: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劇照——我以為是值得所有教育界人士都看看的一部影片)

中國教育,當然不是一無是處,貢獻和成就也是人所共見。但是無需諱言的另一面是,目前無論基礎學校,還是大學,其中的弊政,早已是有目共睹。它沉痾宿疾,積重難返,以至於成了全民的一個質疑:中國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我非教育界中人,本無資格回答,但是一介國民,風聲雨聲哀罵聲也聽了太多,絕非沒有任何感想可談。

一、

現代社會有一個共識,即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宗旨,應該是公益性、義務性、非商業化。但是我們如今的教育,已漸被一種“產業化”思想包圍,教育幾乎淪為了消費場所。這對中國教育的打擊是極大的。

本來,“教育就是教育”,學校就是單純培養人才的地方,是教書育人子弟的地方,亦或是做學問的地方,千變萬化,說破天,它也不是論買論賣的萬達商場。校園理應是社會最乾淨的場所。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但是,當市場經濟進入所謂的深水區之後,教育竟然也被當做商業價值利用,連“教育產業化”的口號都公然見諸報端文件。從此,全國各地的擴招潮,各地批地大搞大學城建設,僅僅2007年一年在建以及建成的大學城就共有55個;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2003年還只是212萬,到了2011年,就達到650萬人,如今的擴招風滲透到每一個大學;而在一些農村、偏遠地區,連學校的基礎設施都不完備;當社會分層日益明顯之時,我們悲哀地發現,平民和寒門的子弟,越來越被拒之於教育高貴的門外。

我看到的信息,截止到2016年,中國教育產業化12年,產生了至少5160億元的教育消費需求。但是這種教育帶來的後果是,經濟活了、教育卻更加死了。亂收費、教育不公、文憑失真、資源浪費、教學質量下降等等惡果,都有商業性膨脹帶來的巨大因素.教育的產業化與大躍進,是以犧牲教育質量、拉大城鄉教育不公、學生素質迅速降低、大幅增加國民教育成本等代價換來的。如此,學校的職能產生變化,教育的本質被扭曲。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不客氣地說,當前的教育機制是失敗的。把教育當產業來做,畸形是必然的。我聽過很多人抱怨,教師的抱怨,家長的抱怨,名氣很大的學者抱怨,問題大家心裡都清楚,就是沒膽量說。要找點客觀原因吧,又問題山積,憑個人力量根本搬不動。結果,我們所有人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誰也不乾淨,集體陷入困境一般。

二、

正常的社會,都會明白,教育的根本宗旨,不在於知識灌輸——如果是的話買個手機百度就足夠了,而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是中國教育到了今天,其理念與方式都將培養獨立思考之人這一目標棄若敝履。

世界上的路,本無絕對正確與錯誤,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認識到如何追求真理、怎樣怎樣完成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是一個人在學校裡最應該學習的最珍貴精神財富。但是,如今我們從中小學到大學,統一主旨都已經不是求真知,而是要求、馴服學生如何做一個順從社會之人。如此離奇的教育目標,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太多難以驅散的陰霾。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各種奇葩校規“天雷滾滾”,所有學校都在惡性循環只抓學生學習成績。如今學習的壓力不斷下移,小學一二年級的幼童都已經不能倖免。之前有個報道,說一個小孩,才小學三年級,就因為作業太多、規訓太嚴想自殺。這不是特例。這哪裡是教育呢!

這樣的體制下,知識只是機械重複,學生天馬行空的思維能力往往被蹂躪為一盆糨糊,“智慧”泯滅,“精神”溜號,學生們內心充斥著對知識的厭恨;而且,刻意嚴管學生的思想、行為,努力使學生成為一群聽話的共同體,抹殺敢於說“不”的學生、敢於表達己見的學生,任何稍有獨立思想的言行都會被判定為離經叛道。這是在打造一個個沒有主見、光會讀書應試的模板,讓我們甚至看不到他們有稜有角的面目。

一定程度上而論,我們教育的失敗主因就在這裡。殷勤地替孩子思考,或規訓他們必須怎樣往同一個方向思考,久而久之,再有天分之人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動力與能力。 我們有個時髦的追問,即泱泱大國何以出了不少人才,卻始終造就不了大師,總與諾貝爾獎這些國際頂尖獎項擦肩而過?我想,這裡面,那些壓制的、刻板的、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教育氛圍應該是“功不可沒”的。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其制度設置目的是培養奴才。儒家思想始終將社會秩序之穩定放在第一位的,並不鼓勵個性發展。難道我們今天的教育,也要“發揚國粹”,發展為一套系統化的、制度性的青少年殘害工程嗎?

三、

如今的學校風氣,不用深究都知道已經不再純粹。上行下效,歌功頌德,虛假成風,已然常態。這樣的施設,使得整個國民中,從小就價值觀扭曲、心智不正常的大有人在。

表面上,一切都是為了學校的利益、國家的利益、人民利益,目標明確,決心遠大。但是實際上呢?教師心力交瘁,工作沒日沒夜,經濟入不敷出,還得無休止與各種浮誇而無意義的會議、課改、活動、職稱、論文、扶貧、表演、培訓、迎來送往、上下打點等非教學任務作周旋;學生苦,生活早已被各種教科書、作業、補習班、家教、考試快壓垮脊骨,長年累月還要應付各種上級領導的衛生大檢查、取悅臺上領導三番五次練習鼓掌、看慣了老師們的言行不一、看透了形形式式的形式主義等等社會虛假做戲,讓他們從小就掌握了曲己阿人、奉承拍馬的本領,同時教育者特有的威權主義也將一種奴性因子植根在了這些學生年幼的心中。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教育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但是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就有意地漠視“公民教育”,不是重點叫他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一個有批判性的思想獨立分子、一個道德高尚的社會人,而是小小年紀,就讓他們學習如何聽誰的話、跟著誰走等超越年齡的規訓。如此,在中國的教育中,說謊成為了他們的人生第一必修課。不信去翻翻中小學生的作文,裡面那些空洞的大話、虛偽的感情、和自己都絕不可能相信的人生“哲理,真是遍佈紙縫,小小年紀就過早地人情練達,什麼話該講什麼話只能放在心裡、什麼話老師愛聽什麼話老師厭惡,很多一年級都八面玲瓏起來了。 那種虛假道德灌輸與心靈的麻木教育,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這樣的虛假教育,上行下效,風行草偃,讓老師們筋疲力盡,也就造成了太多學生在人格上的分裂。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四、

談中國教育問題,不好意思,可能我比較悲觀,實話是短期內看不到改變的希望。

我常常不能想象,那些石頭縫裡開出的“祖國花朵”,他們到底都經歷了怎樣的生命歷程;而我能想象到的是,假設國家教育是一輛只要速度卻沒有車閘的公共汽車,一定是非常危險的,一旦發生車禍,摔死的不止是駕駛員,所有乘客也不大可能有人倖免。

過去,我有一位好友,免費師範生,畢業後寧願支付高額的違約金,也而不願意去當老師。我開始很不理解,因為他出身寒門,也是個很守諾、很正直的人,況且這些違約金幾乎是他大學期間辛苦“創業”獲得的所有總額。

從《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終於有一次,酒後談起,他說了點內心想法。他說,他實習以後就明白了,他無法狠心作這種教育機制的幫兇,親手以愛的名義去摧殘那些孩子,兢兢業業地誤人子弟。此後,我就沒再說什麼了。因為,剎那間,我有點理解他的苦衷。

2018,10,13,晚閒談

文化問答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