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作者 刘愚愚

文化问答专家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现在与人谈中国教育问题,确实几乎所有人都要摇头,怨声载道。搞了那么多年,投入那么多,结果国家不满意,人民不满意,家长不满意,教师不满意,学生更是苦大仇深。

医疗、住房、教育三大领域,本是现代社会的公共基础建设工程,却无端成为了新“三座大山”。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真正有切肤之痛的敏感问题,除了房子和治病,正是子女教育问题。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图: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剧照——我以为是值得所有教育界人士都看看的一部影片)

中国教育,当然不是一无是处,贡献和成就也是人所共见。但是无需讳言的另一面是,目前无论基础学校,还是大学,其中的弊政,早已是有目共睹。它沉疴宿疾,积重难返,以至于成了全民的一个质疑:中国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非教育界中人,本无资格回答,但是一介国民,风声雨声哀骂声也听了太多,绝非没有任何感想可谈。

一、

现代社会有一个共识,即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公益性、义务性、非商业化。但是我们如今的教育,已渐被一种“产业化”思想包围,教育几乎沦为了消费场所。这对中国教育的打击是极大的。

本来,“教育就是教育”,学校就是单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教书育人子弟的地方,亦或是做学问的地方,千变万化,说破天,它也不是论买论卖的万达商场。校园理应是社会最干净的场所。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但是,当市场经济进入所谓的深水区之后,教育竟然也被当做商业价值利用,连“教育产业化”的口号都公然见诸报端文件。从此,全国各地的扩招潮,各地批地大搞大学城建设,仅仅2007年一年在建以及建成的大学城就共有55个;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还只是212万,到了2011年,就达到650万人,如今的扩招风渗透到每一个大学;而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连学校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备;当社会分层日益明显之时,我们悲哀地发现,平民和寒门的子弟,越来越被拒之于教育高贵的门外。

我看到的信息,截止到2016年,中国教育产业化12年,产生了至少5160亿元的教育消费需求。但是这种教育带来的后果是,经济活了、教育却更加死了。乱收费、教育不公、文凭失真、资源浪费、教学质量下降等等恶果,都有商业性膨胀带来的巨大因素.教育的产业化与大跃进,是以牺牲教育质量、拉大城乡教育不公、学生素质迅速降低、大幅增加国民教育成本等代价换来的。如此,学校的职能产生变化,教育的本质被扭曲。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不客气地说,当前的教育机制是失败的。把教育当产业来做,畸形是必然的。我听过很多人抱怨,教师的抱怨,家长的抱怨,名气很大的学者抱怨,问题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没胆量说。要找点客观原因吧,又问题山积,凭个人力量根本搬不动。结果,我们所有人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谁也不干净,集体陷入困境一般。

二、

正常的社会,都会明白,教育的根本宗旨,不在于知识灌输——如果是的话买个手机百度就足够了,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中国教育到了今天,其理念与方式都将培养独立思考之人这一目标弃若敝履。

世界上的路,本无绝对正确与错误,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认识到如何追求真理、怎样怎样完成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一个人在学校里最应该学习的最珍贵精神财富。但是,如今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统一主旨都已经不是求真知,而是要求、驯服学生如何做一个顺从社会之人。如此离奇的教育目标,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太多难以驱散的阴霾。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各种奇葩校规“天雷滚滚”,所有学校都在恶性循环只抓学生学习成绩。如今学习的压力不断下移,小学一二年级的幼童都已经不能幸免。之前有个报道,说一个小孩,才小学三年级,就因为作业太多、规训太严想自杀。这不是特例。这哪里是教育呢!

这样的体制下,知识只是机械重复,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力往往被蹂躏为一盆糨糊,“智慧”泯灭,“精神”溜号,学生们内心充斥着对知识的厌恨;而且,刻意严管学生的思想、行为,努力使学生成为一群听话的共同体,抹杀敢于说“不”的学生、敢于表达己见的学生,任何稍有独立思想的言行都会被判定为离经叛道。这是在打造一个个没有主见、光会读书应试的模板,让我们甚至看不到他们有棱有角的面目。

一定程度上而论,我们教育的失败主因就在这里。殷勤地替孩子思考,或规训他们必须怎样往同一个方向思考,久而久之,再有天分之人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与能力。 我们有个时髦的追问,即泱泱大国何以出了不少人才,却始终造就不了大师,总与诺贝尔奖这些国际顶尖奖项擦肩而过?我想,这里面,那些压制的、刻板的、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教育氛围应该是“功不可没”的。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其制度设置目的是培养奴才。儒家思想始终将社会秩序之稳定放在第一位的,并不鼓励个性发展。难道我们今天的教育,也要“发扬国粹”,发展为一套系统化的、制度性的青少年残害工程吗?

三、

如今的学校风气,不用深究都知道已经不再纯粹。上行下效,歌功颂德,虚假成风,已然常态。这样的施设,使得整个国民中,从小就价值观扭曲、心智不正常的大有人在。

表面上,一切都是为了学校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利益,目标明确,决心远大。但是实际上呢?教师心力交瘁,工作没日没夜,经济入不敷出,还得无休止与各种浮夸而无意义的会议、课改、活动、职称、论文、扶贫、表演、培训、迎来送往、上下打点等非教学任务作周旋;学生苦,生活早已被各种教科书、作业、补习班、家教、考试快压垮脊骨,长年累月还要应付各种上级领导的卫生大检查、取悦台上领导三番五次练习鼓掌、看惯了老师们的言行不一、看透了形形式式的形式主义等等社会虚假做戏,让他们从小就掌握了曲己阿人、奉承拍马的本领,同时教育者特有的威权主义也将一种奴性因子植根在了这些学生年幼的心中。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教育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是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就有意地漠视“公民教育”,不是重点叫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一个有批判性的思想独立分子、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人,而是小小年纪,就让他们学习如何听谁的话、跟着谁走等超越年龄的规训。如此,在中国的教育中,说谎成为了他们的人生第一必修课。不信去翻翻中小学生的作文,里面那些空洞的大话、虚伪的感情、和自己都绝不可能相信的人生“哲理,真是遍布纸缝,小小年纪就过早地人情练达,什么话该讲什么话只能放在心里、什么话老师爱听什么话老师厌恶,很多一年级都八面玲珑起来了。 那种虚假道德灌输与心灵的麻木教育,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这样的虚假教育,上行下效,风行草偃,让老师们筋疲力尽,也就造成了太多学生在人格上的分裂。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四、

谈中国教育问题,不好意思,可能我比较悲观,实话是短期内看不到改变的希望。

我常常不能想象,那些石头缝里开出的“祖国花朵”,他们到底都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程;而我能想象到的是,假设国家教育是一辆只要速度却没有车闸的公共汽车,一定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生车祸,摔死的不止是驾驶员,所有乘客也不大可能有人幸免。

过去,我有一位好友,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支付高额的违约金,也而不愿意去当老师。我开始很不理解,因为他出身寒门,也是个很守诺、很正直的人,况且这些违约金几乎是他大学期间辛苦“创业”获得的所有总额。

从《放牛班的春天》所想到的

终于有一次,酒后谈起,他说了点内心想法。他说,他实习以后就明白了,他无法狠心作这种教育机制的帮凶,亲手以爱的名义去摧残那些孩子,兢兢业业地误人子弟。此后,我就没再说什么了。因为,刹那间,我有点理解他的苦衷。

2018,10,13,晚闲谈

文化问答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