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0年稱雄全球,華爲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作者 / 李俊

擁抱變革,

通過變革使華為脫胎換骨

華為在1996年進入通訊行業,當時華為面對的都是神一樣的對手,愛立信、朗訊、貝爾、NEC、西門子、富士通,還有諾基亞,這些都是百年企業,要資金有資金,要技術有技術。

但是通過二十幾年的努力,華為在2017年把它們全部打敗,成了通訊行業的第一。

華為,為什麼可以三十年稱雄全球?

靠厚積薄發。

1.厚積人才

華為目前的本科、碩士、博士一共18萬人,都是知識分子。

華為為什麼可以把18萬人團結在一起?這背後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文化和幹部。

文化的本質是什麼?文化的背後是利益問題。

華為的文化很厲害、幹部很厲害,因為解決了知識分子的利益問題。

很多企業的人不團結,因為他們沒有理解文化的本質,老認為文化是口號。其實文化後面,最根本的是利益問題。

利益是大家走在一起的根本原因。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這一點是很多企業不清楚的。不解決利益問題,誰去奮鬥?誰去以客戶為中心?

華為的應屆畢業生為什麼願意申請海外?

因為錢多、機會多、提拔快。人力資源部有規定,任何重要的崗位,如果沒有五年海外的經驗就不可以當要職。所以大家趕緊申請,早去早回。

文化是怎麼塑造起來的?把榜樣高高樹在前面。

比如,任正非說幹部要講真話,這個事情很難落地。要樹典型,立榜樣。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這是文化的符號,但是文化背後是每個人自己的利益驅動。

動機不單純,沒關係,這是人性,但是行動到位就可以了,這就叫文化。

2.厚積研發

為什麼華為可以把人才聚集在麾下,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不斷奮鬥?

華為套路的精髓是戰略,而戰略是為了未來。未來能活下去,靠的是核心競爭力。

華為通過變革,形成了研發的厚積。華為是高科技企業,雙輪驅動,以客戶為中心的驅動和以技術為中心的驅動。

華為戰略上規定,每年研發費用不低於銷售收入的10%。去年收入是6000億,研發投入了900億,佔比15%。

早期的華為沒有什麼錢,但任正非很大方,要把所有賺的錢都投到研發裡去。沒有錢,有沒有錢的活法。

當時華為把錢全投給研發,今天華為的交換機,在通訊行業是全球第一。

3.厚積管理

華為厚積薄發,除了厚積人才、厚積研發,還有通過變革厚積管理。

用規則的確定應對結果的不確定,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管理的競爭,尤其是 1000人以上的大企業。

小企業的管理要求非常簡單,大企業的人多,靠的是管理的競爭。

任正非說,華為的管理就是流程化組織,就是流程和組織。西方公司領先中國這麼多年,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流程化組織。

1997年華為賣41億,1998年賣80億,增長很快,但是任正非反而焦頭爛額。因為貨發不出去,重大事故頻發,互相投訴。這裡面沒有理可評。

後來任正非去了一趟美國,他開始研究西方公司為什麼能那麼多人,還那麼偉大?

他去了四家公司,休斯、摩托、朗訊,最後去了IBM。他被IBM震驚到了,20萬人的公司井井有條,大家都忙而不亂。

任正非就下決心,華為要成為中國的IBM。他問IBM的CEO郭斯納,能不能教教華為。

IBM的報價諮詢費是4800萬美金,這個價格在1997年接近4億人民幣,把華為的全年利潤全部吃掉。

你會將公司一年的利潤都投入去做管理諮詢嗎?

華為在IBM身上投了100億諮詢費,走向了全球化,走了很少的彎路,效率升高了70%,成本降低了50%。

華為如何打造自己的技術優勢,形成區別於小米的競爭力?

蘋果剛剛發佈了手機,華為內部一片笑聲。蘋果的三攝模仿華為、雙卡模仿華為、人工智能也在模仿華為。

為什麼說華為有信心,在未來兩年之內超越三星和蘋果?因為華為有底氣。

華為這麼多員工,怎麼形成我們的管理體系和技術優勢?怎麼從戰略到執行?華為是通過三十多年的變革,做到厚積薄發的。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4.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新生

當1998年,華為在國內市場成為份額第一的時候,任正非焦頭爛額。

他認為中國的通訊市場是有周期的,我們積累了這麼多的人和產能,在未來的低潮時期如何消化?所以華為走向了海外市場。

當時華為達到了10萬人,公司大了就開始產生官僚,任正非著急喊出來“呼喚炮火”的改革。

到今天,華為最大的危險來自哪裡?華為的黑天鵝在哪裡?

華為太成功了。2016年增長了32%,2017年增長15%,今年又在增長。

但是,這兩年,華為沒有一個部門做慶功活動,因為泰坦尼克號就是在一片歡呼中倒下的。

華為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最大的危險是,隊伍已經開始驕縱,認為成功是必然所得。任正非焦急的是這支隊伍沒有經過風吹雨打。

華為現在舉步維艱,但團隊都覺得是小事。團隊忘記了初心,這就是華為最大的黑天鵝。

物理的第二變率也叫熵增定律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裡,系統的能量以及與能量相關的有序性是遞增的。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那麼最終系統就會熵死。

現在90後孩子最大的問題是不會溝通,因為他們都生活在封閉的虛擬世界裡,拿著手機。

未來手機會極大地改變中國,以前是靠群體性活動,現在是人不離手機,很多人不結婚、不生孩子,生活在虛擬環境中感覺也還可以。

手機對90後損害很大,現實生活中他們已經不會溝通了,他們和成人溝通是有障礙的。因為在封閉系統內無效能量一直增加,所以熵是一個壞傢伙。

公司為什麼變革?因為一直有熵增。企業在很小的時候,老闆和企業一起探討,人越來越多的時候,企業一定會走向山頭、走向腐敗和惰怠。

華為以奮鬥者為本,從來沒說以人為本。華為每年幹部淘汰10%,員工淘汰5%,大家說企業有沒有公平?企業內管理體系是相對公平的,但是結果沒有公平。

華為怎麼做?每年18萬人會淘汰5千到9千人,來激活這個隊伍。企業組織結構應該鼓勵火車頭,而不是鼓勵平庸。

競爭力衰竭,就像人一樣,人一定會走向死亡。但是人在增長過程中一直有熵增,癌細胞、老細胞越來越多,熵增不可能去掉,只有熵減來抵消。

人為了延緩衰老要運動,企業延緩衰老怎麼辦?

企業也需要運動,也就是我們說的變革。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5.以熵減對抗惰怠,用耗散獲取新生

企業的自然走向都是組織懈怠、流程僵化、技術創新乏力、業務固定守成。所以企業必須要進行新陳代謝。

很多企業為什麼被顛覆了?

因為它們生活在過去的成功路徑裡。今天的獨角獸不斷地衝擊,把它們衝擊壞了。

所以,為什麼華為要變革?為什麼華為要創新?為什麼華為要激活隊伍?這是邏輯所在。

華為想對抗熵增,就必須用熵減。華為必須把口子打開,吸收外界的能量。

華為講創新時,從來沒有說要做自主創新,華為也從來不提自主創新。因為自主創新很容易自嗨,華為的創新是開放式創新。

研發有規定,創新度不能超過30%,必須繼承這個世界上的優秀成果,必須繼承華為的優秀成果,創新度超過30% 就砍掉。

引導大家不要老想著激動創新,就怕很多研發人員每天異想天開,想起來就激動,結果在那閉門造車。

我們國家能富裕起來,就是因為改革開放的政策,國家必須開放,企業也必須開放。

華為捨得錢,打造出人才優勢和管理優勢之後,華為活下去就有理由了。

現在的經濟形勢不好,很多企業都非常恐懼,大家都覺得很難。但是華為今年上半年業績已經過了3500億,今年的增長會達到20%,過7000億沒有一點問題。

為什麼華為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也可以增長?

因為它平常鍛鍊好了。危機來的時候,一個是“危”,一個是“機”。

很多企業是隻有“危”,但是華為遇到危機的時候,一批企業倒下就有了更多的擴展空間,恰恰迎來了機會。這就是危機。

管理變革是企業成為行業領導者的唯一路徑。研究表明,我們有80%的成長型企業遇到困難,不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戰略,而是缺乏企業選擇的組織能力。

華為能走下去,靠的是戰略嗎?

我認為華為好多戰略是錯誤的,但是華為有一種能力,當華為認識到這是錯的戰略時,能快速扭轉它,這就是華為的執行力。

華為戰略是都做,一旦發現什麼事情很靠譜,華為就開始組織飽和攻擊。

華為先打一槍,看看有沒有鳥。如果有鳥,就再打一炮。

華為是試探,在過程中一點點發現不錯的機會,之後開始千軍萬馬地飽和攻擊,不要省錢、省人。所以華為真正厲害的地方是組織能力。

企業開展各種變革,完全成功的比例是8%,完全失敗的也大約是8%。很多企業不知道自己算失敗還是成功。文件櫃裡很多文檔,這算成功嗎?沒有。

變革成功的核心標誌是什麼?

標誌是你公司的業績有沒有極大的增長,人員是不是可以極大地調薪,效率是不是有極大的提升。

華為變革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多產糧食,增加土地肥力。

華為變革能不能成功,看能不能使收入增長,能不能使回款增加。如果增加不了,看能不能形成黑土地,種什麼莊稼都可以,這是變革的核心目的。

第二,給整個組織激發活力。

華為圍繞組織能力做了很多事情。華為的幹部一般4年必有一次輪換,因為這是公司的客戶關係,不是你個人的,怎麼能讓你形成山頭?

華為的研發人員進辦公區域,是不能帶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因為這是華為公司的核心資產,而不是個人的資產。

很多公司允許員工把最重要的結果放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上,他一叛變就完了。所以,為什麼你們看不到華為的戰略成果?

因為華為所有做戰略的人,都不可以帶電腦。最核心的戰略是隻可以看,但不能在電腦上傳輸。

大家都能分享的戰略,還是戰略嗎?通過管理體系,使能力建立在平臺上,而不是在個人上。變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這就是華為的核心。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1.變革的原動力:客戶需求

要解決好“變革、發展、穩定”的三角戀關係,變革的原動力在哪裡?

華為的原動力只有客戶,華為所有的評價系統都會導向這個點。

華為不管你是奮鬥還是不奮鬥,就看你能不能在客戶上形成績效,變革能不能圍繞著客戶方面結合,這就是以客戶為中心。

我發現很多公司的變革,從來不和客戶打交道。所有變革都在內部做改革,結果越改越複雜。

因為他們不是基於客戶檢驗的,不是圍繞讓客戶更快、更省、更便宜、更準確地構建流程,而是每個部門內都要優化,越優化越複雜。

變革並不是做每一個部門的改革,內部折騰全部是成本,而不是成果。

華為組織是保證我們獲取客戶的能力。

華為的人才怎麼找到客戶原點?對人才要導向充分。

客戶需求是華為發展的原動力和變革的牽引力。

華為的變革也強調節奏。變革要不要很快?很多企業搞變革的時候恨不得一夜之間變天。

變革在華為,是儘可能改良,而不是改革或革命。

變革是慢而不是快,變革要控制好成果,不是折騰、宣洩、激情,變革是改良而不是改革。

通過變革,統一了全體華為人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

華為為什麼以客戶為中心?因為我們的利益和客戶利益沒有發生衝突,而且可以以客戶為中心。

比如日本海嘯、成都地震、利比亞戰爭,我們是不是要以客戶為中心?

面對生命危險的時候,西方公司全部都撤,只有華為留了下來。因為客戶需要通訊,華為把設備賣給蘇丹政府軍,也把設備賣給蘇丹的反政府軍,他們都是華為的客戶。

面對戰爭和死亡,為什麼華為人會堅持留下來?為什麼華為可以以客戶為中心?因為華為是以奮鬥者為本。

華為通過變革,統一了全體華為人的思想;通過變革,聚焦了客戶的幹部隊伍。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鍛造和鑄造有什麼區別?鑄造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鍛造是千錘百煉。

華為的幹部千錘百煉、能上能下,能在機關、能在一線、能在基礎,能在項目、能在業務,這就是鍛造。

在華為,誰沒有敲打過、誰沒有鍛造過?所以華為強調將軍是打出來的。在戰場上選拔、在戰場上淘汰,而不是培養。

華為的員工們為什麼都要請求上戰場?

因為有錢、有機會、提拔快。這個時候舉的手都很高,即便是裝的,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這就是文化建設。

通過變革鍛造人,聚焦客戶的幹部隊伍,讓那些年輕人的後備隊伍衝上來。

通過變革實現了客戶創造價值的流程的端到端,華為有15個核心流程,流程強調幾個字,叫端到端,而不是段到段。

所謂段到段,就是每個部門都寫流程,最後加在一起。結果每個部門寫流程時,都只管自己舒服,把困難都留給別人。誰去考慮客戶?

最後的流程,就是一個看起來每個部門都沒有問題,每個部門都沒有責任,但是客戶非常不爽的流程。因為這樣的流程是段到段,而不是端到端。

華為靠流程打仗,不是靠組織打仗,組織是提供流程中合適的人。華為的15個核心流程,每一個端到端的流程都有一個流程主管,叫GPO。

每一個GPO都是公司副總裁以上的人,他們不會只站到部門角度,而是站到全局和客戶角度思考問題,這就是端到端地思考問題。

從客戶這端到那端,通過變革實現客戶創造價值的端到端流程。

華為的源動力是通過變革,實現了一線呼喚炮火的組織,華為的組織圖是怎麼畫的?最上面是客戶,大客戶是鐵三角,後面是一層一層的代表處、地區部,最後是老闆。

我負責上海的時候,邀請任總過來拜訪客戶,任總對籤合同成功負不負責?

不負責任,他就是一個資源,所以一般不要多用任總這個資源,用不好,會壞事。

籤沒簽合同是我負責的事情。這是華為的責任機制,每層組織是為了抓取客戶。

有很多企業沒有分清楚什麼是老闆的責任,什麼是一級部門主管的責任,什麼是員工的責任,把變革成敗全部歸結於下屬。實際上不對的,老闆要親自抓這些事情。

通過變革統一了思想,通過變革建立了自己的隊伍,通過變革把流程跑通了,通過變革把組織搞定了,通過變革確定了產品發展的目標是客戶需求導向。

華為做產品開發,是客戶需求導向,而不是技術導向。

但我們很多公司實際是基於自己在做產品,這個是非常可怕的。曾經自己內部閉門造車,自己覺得過癮,但是客戶不知道你在幹什麼,這很可怕。所以,華為的產品導向是客戶需求導向。

圍繞客戶創新,圍繞“領先半步成先進,領先三步成先烈”。

華為的手機是儲備一批、交付一批,儲備三年以後的黑科技,但是不斷推出基於客戶需求、領先半步的產品技術就可以了。

華為通過變革,實現了業務和平臺部門的力出一孔。

人力資源部門在企業中,應該定位成什麼部門?職能部門。

華為人力資源部門用的三支柱模型,一個是HR BP(HR業務夥伴),第二個是HR COE(HR專家中心),第三個是HR SSC(HR共享服務中心)。

注:

人力資源的三駕馬車是目前大家比較推崇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指人力資源管理分為三大領域,一是體系建設、二是共享服務、三是業務夥伴,這三者之間各有側重,體系建設就如同諮詢機構。

在三支柱模型裡,HR相當於大公司內部的一個服務型小公司。大公司的其它部分都是HR公司的客戶,HRBP就是客戶經理或大客戶經理,COE是後臺專家,SSC則像客服和庫管。

舉個例子,當研發部需要招人時,他就會去找BP要人或買人,BP發現他的需求比較複雜就會去找COE研究,研究之後由SSC落實執行,人進來以後的各種事務性工作也由SSC執行。

華為的人力資源部門又不純粹是一個職能部門,它更多的是作戰部門。

華為每100個人左右的組織都會配一個HR BP(HR業務夥伴),因為每個區域、每個部門的人才解決方案不一樣,現在會把人力資源的專家派下去,做整個團隊的人才解決方案,而且這個人受業務主管的考核。

以前人力資源是老闆的部門、是警察、是衙門,今天的HR BP變成業務部門的夥伴。

華為團隊中一般都有左膀右臂,HR BP(業務夥伴)和財務BP,團隊搭建起來,他只管衝,後面有人管人和管錢,就形成了小華為。

人力資源主管屬於平臺部門的監督部門嗎?

業務主管給人力資源主管發獎金,所以人力資源主管要聽業務主管的。很多華為的HR BP都是業務出身。

當時華為人力資源部比較弱,業務部門都說他們不懂業務。

任總說,這就需要變革,銷售總裁說既然人資資源負責人最弱,那把業務部門主管(銷售總監)變成人力資源主管。

三個月之後下令,全球的銷售二把手就地轉成人力資源主管,一夜之間,人力資源部門變成了華為最強大的部門,這就是變革。

首先要換領頭,成立企業業務BG(事業部)的時候,人才調不過去,任總說,運營商總裁就是企業業務總裁,調過去以後不到一個月,三千人就過去了。

華為的部門之間不能互相扯皮,一旦扯皮就調換一下。如果三個部門扯皮,那就合併。

在華為一定要合作,不合作就把你調過去,這就是HR BP了。

HR COE(HR專家中心),是提供通用的人才解決方案;HR SSC(HR共享服務中心),是標準服務的提供者,負責提供解決方案的交付平臺。

一些人事工作,比如開收入證明、組織會議、打印文檔、通知應聘者,都在共享中心。華為外聘這些人,他們不是華為的正式員工。

很多企業想如何激勵這些人?

其實這些人不需要激勵。因為他們是標準化工作,開收入證明還需要高激勵嗎?

華為是該激勵的激勵,不該激勵的就不要亂激勵。

很多公司激勵錯了,怎麼分錢、怎麼分,這裡都是學問。人力資源改造後,就可以和業務部門力出一孔。

2.變革的核心命題:增長

什麼是一個有價值的公司?

短期看盈利能力,中期看核心競爭力,長期看產業格局和可持續性,做到鍋裡有飯、倉裡有米、田裡有稻。

華為通過變革實現了戰略聚焦。戰略是什麼?

華為在剛開始沒錢的時候,集中精力開發交換機。

交換機特別賺錢的時候,集中精力開發智能傳輸。

兩個都賺錢的時候,集中精力開發無線。

無線特別賺錢的時候,集中精力開發手機。

手機特別賺錢的時候,開始開發雲計算和物聯網。

這就是典型的,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想著田裡的,這就是戰略。

戰略瞄準了未來。未來是什麼?未來核心競爭力在哪裡?未來的控制點是什麼?未來業務走向哪裡?

一條增長拋物線到達高點之前,優秀的企業就會啟動第二條、第三條增長拋物線。不好的地方再死磕改善就行了。

華為在戰略方面,確定性的工作強調什麼?

戰略聚焦、飽和攻擊。

三星和蘋果把手機運作成功了,華為不斷趕就可以,千軍萬馬壓過去,這事情就靠譜了。這就是戰略聚焦、飽和攻擊。

華為對那些戰略看不清楚的產品怎麼辦?不確定的時候打一槍,看有沒有鳥。

在華為雲計算部門,專門有一兩百號人跟蹤、研究。這些人沒有考核,如果最後發現這事情不靠譜,就結束了,說明做這沒有意義。

如果發現這事情靠譜,已經證明成功了,華為就又開始將其作為確定的事情,做飽和攻擊。

大家都說考核很難,分錢也很難,但是華為考核分錢的前提是什麼?錢在哪裡?

華為考核的前提是把蛋糕做大,每個部門要把蛋糕做大的時候才可以分錢,所以華為考核的前提是怎麼講清楚可以把蛋糕做大。

財經部門怎麼把蛋糕做大?財經部門的核心定位是什麼?

錢生錢、資金管理。

很多公司的財務工作老想漲工資,憑什麼漲呢?他說把帳做平,報銷做好了。

但這在華為,不是蛋糕。

華為有7000人是財務,其中5000人是在業務環節裡,他們成為業務夥伴,一個招投標項目財務專家做分析,和業務一起構造好的合同,究竟是回款快好,還是利潤高一點好。

財務部門的同事和業務夥伴合作,做好一個高端的合同。

這個項目交付了,工程項目1億美金,項目CFO和項目經理齊心協力,想辦法通過計劃手段,快速拉昇收入,同時使得成本結構化降低,這樣的財務人員是中臺成員還是後臺成員?

再比如,現在市場形勢很好,但是缺外匯,誰有外匯?哪家銀行有外匯?中國銀行有外匯。

所以華為有一個融資部門,把中國電信和肯尼亞電信結合起來,那邊缺外匯,但是市場空間很大,銀行很高興、華為很高興、肯尼亞電信很高興,合同簽訂了。

這就是財務部門獨特的貢獻,這樣的財務人員都是在擴展,而不是防守。

蛋糕做大了,就拿大蛋糕的錢,每天只是負責報銷,就拿報銷的錢,每個部門要先研究清楚給公司怎麼做大蛋糕。

華為在2016年的人均收入是62萬人民幣,2017年人均收入70萬人民幣。

2016年62萬人均貢獻的蛋糕是300萬,2017年是人均貢獻350萬,2018年貢獻480萬。

華為在人員增加20%的情況下,業績增長2倍,蛋糕越來越大,因為大家創造了更大的蛋糕。如果人均蛋糕不大,憑什麼加工資?

華為的每一個部門,都要清楚如何把蛋糕做大。

華為的原動力在哪裡?

原動力都在客戶,有了客戶之後才能有利益。

華為的變革原動力也是客戶,那這裡怎麼解決評價問題?

客戶評價。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這是華為手機的發展歷程,1995年賣14億,2016年賣5200億,2017年賣6026億。大家看到這張圖,可以解讀出什麼信息來?

華為每年都在變,華為變革是常態,變革是華為的戰略之一。

每次變革都有一次跳升,華為通過有節奏的變革,不斷突破瓶頸,形成行業的領導者。

華為的業績有沒有下滑的時候?

有,在2002年,那是華為的冬天。其餘的業績都是在增長,所以華為的整個機制就是保增長。

華為有沒有問題?

華為內部問題多得很,要是沒有問題就成神了。華為問題很多,這很正常,這才是真正的企業。

問題多不可怕,只要業績在增長,很多問題都會解決。

就怕業績不增長。如果企業三十年不增長,後備幹部不可能培養得起來。因為現任幹部就那麼大的蛋糕,還怎麼培養後備幹部?

華為到處都是戰場和機會,所以能不斷地培養幹部,增長是核心命題。

企業增長有沒有天花板?

華為曾經以為100億是天花板、500億是天花板、1000億是天花板。但實際上,企業是沒有天花板的。天花板往往是你內心的恐懼,對未來沒有信心。

華為遇到過天花板,但是華為通過戰略擴大了領域,拓展之後發現,其實華為沒有天花板。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企業大了之後,增長速度會不會降低?

不會,華為會越增長越快。

3.變革的節奏:慢功夫

變革能不能一年完成?華為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做多長時間,這是節奏。

前面講,變革儘可能是改良,而不是改革,變革要慢慢動。

研發變革從引入到成長,十年逐步紮根並優化,華為2009年到2019年不斷地變,每年的研發都在改進,十年磨一劍,變革是一個慢功夫。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我在華為做的財經變革,也是七年磨一劍,一步一個腳印。一家公司做變革,一定要有什麼?

變革的訂立,不要急。因為企業是長跑運動員,不是一直在衝刺,而是持續跑八十年甚至更久。

變革最難的不是定方案,也不是薪酬問題,而是思想的統一。我們最需要變的不是招數,而是觀念。

我們很多企業說這個不可能、那個不可能,如果這樣想,就不可能變革成功。

為什麼企業在變革過程中,幹部和員工總感覺到迷茫、遲疑、不願意跟進?

因為缺乏深層次的文化支持。

所以任正非的管理核心是抓文化建設,文化好了,其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領導變革,要用“目睹——感受——變革”,更容易成功,而不是“分析——思考——改變”,也不是“命令——接受——改變”。

變革一定要用“目睹——感受——變革”這個方式,讓他們目睹和感受。

做流程再造的時候,如果不將流程挖出來,讓大家看看這個流程已經爛到了什麼程度,大家就沒有改變這個流程的決心和自信。

如果不把危機感和流程帶來的災難擺在大家的面前,大家不會當回事。

毛澤東曾說:“宣傳思想陣地,正確的思想不去佔領,錯誤的思想就會去佔領。”

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的最高層負責文化、戰略和派兵佈列,員工把本職工作做好。

但我發現很多企業正好是向反的。

最高層忙著中層幹部的事情,忙項目決策。

中層幹部忙著普通員工的事情。

普通員工每天忙著分析中美戰略、忙著發朋友圈。

在華為,大家很少八卦。這是為什麼?因為沒時間。

哪家公司八卦很厲害,說明哪家公司很閒。

如果這個企業閒得八卦滿天飛,閒得互相比較來比較去,那肯定是因為沒有承擔好自己的職責。

企業最需要改變的是老闆,老闆自己先改變好,公司的變革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老闆沒有格局,對變革沒有深刻的感受,企業是沒有未來的。


用30年稱雄全球,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因為一家企業只能在企業家的思維空間之內成長,一家企業的成長被其經營者所能達到的思維空間所限制。

華為以客戶為中心,如果是客戶、員工和股東,先後順序怎麼排?

在華為,客戶排第一、奮鬥者排第二、股東排第三。

華為戰略上規定,每年可分配的資金裡,股東分紅只能佔收入的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之三要給奮鬥者。

華為要給火車頭、奮鬥者加滿油,而不是給股東加滿油。

很多企業是給股東加滿油。企業的其他人,誰願意奮鬥?

如果拉車的人拿的錢最少,誰願意去拉車?

正常情況下2B企業做不了2C,做2C的企業做不了渠道或者做不成電商。

所以華為其實是一個異類,華為以前不會做渠道,現在既可以做2B也可以做2C,還可以做電商和渠道。

所以華為最大的能力是什麼?

學習力。

我曾經和一個高管交流,他說剛開始和渠道交流的時候,華為像小學生。半年之後,再和華為交流的時候,渠道方覺得華為對渠道非常瞭解。

這背後靠的就是華為的組織學習力。任正非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與萬人談,幹一件事”、“向黨學習”、“向軍隊學習”、“向企業學習”等,都是在學習。

變革急不得、也等不得。每一個新的變革方案都有適應期,變革可能會使得績效短暫下滑,這是正常的。下滑很快,但上升更快。

不過有的企業變革之後,就再沒有上來過,變革完就死了。

為什麼華為變革後,業績沒有下滑?什麼才是企業變革的好時機?華為是越掙錢的時候變革力度越大。

本來增長20%,減少2%,業績下滑就看不出來。很多企業什麼時候變革?快死的時候,這叫壯士斷腕。

華為是發展越好的時候,越變革。發展好的時候,把錢用來培育自己的黑土地。

在今天還成功的時候,把錢用來投資自己的能力。這是變革的核心,不是快死的時候才想到變革,晚了就不太可能成功了。

4.華為變革三部曲: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

IP變革用了10年,財經變革用了7年。華為請的顧問都是經歷過生死的,是IBM玩過且證明是成功的變革,要“削足適履”,要先僵化。

沒看懂的時候,先認真讀,不要談心得,先僵化。僵化了兩三年之後慢慢懂怎麼優化,最後固化下來。

很多公司上ERP的時候,把原來的改造得面目全非,一升級就完了。

因為在開始的時候,你還沒有理解變革的精髓,自己不懂的時候就要跟著師傅走,師傅教你什麼就是什麼,慢慢懂了之後再改,而不是剛開始憑自己的興致改來改去。

本文乾貨清單

利益是大家走在一起的根本原因。

文化是怎麼塑造起來的?把榜樣高高樹在前面。

熵增定律: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裡,系統的能量以及與能量相關的有序性是遞增的。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那麼最終系統就會熵死。

“領先半步成先進,領先三步成先烈”。

蛋糕做大了,就拿大蛋糕的錢,每天只是負責報銷,就拿報銷的錢,每個部門要先研究清楚給公司怎麼做大蛋糕。

問題多不可怕,只要業績在增長,很多問題都會解決。

變革最難的不是定方案,也不是薪酬問題,而是思想的統一。

為什麼企業在變革過程中,幹部和員工總感覺到迷茫、遲疑、不願意跟進?因為缺乏深層次的文化支持。

企業最需要改變的是老闆,老闆自己先改變好,公司的變革就成功了一半。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