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劍神」卓不凡的實力如何?能排第幾?

果櫟澄


通篇看完金庸小說的都能找到一個規律,遠古時期堪比神蹟的武功絕學到了後來越來越不擠,逐漸失傳,一代不如一代。卓不凡所處的歷史背景是在宋朝,舉個例子,當年蕭峰的降龍十八掌乃是鼎盛時期,招招俱全,後來洪七公參透補全的十八掌已經沒有了當年蕭峰的全部威力。

天龍八部的宗師和射鵰英雄傳的先輩們高手過招,真乃宗師之間的較量,我們可以看到能在當時威震四方的武林奇學,基本上都是赤手空拳,不用刀劍。所以有人評比出這部書是金庸所有的作品之中,武功境界最高的一本書,畢竟到了後期的男女主角離了武器根本發揮不出全部的戰鬥力。

在這樣一個武林絕學層出的時代之中,卓不凡的實力如何呢?

卓不凡的戲份不多,但是金庸對他的劍術描寫十分細緻,說他一身劍術“登峰造極”,並且稱在三四里外的人,可以在兩句話的時間內被卓不凡的劍輕易砍了首級。這劍速、這精準度,確實讓人歎為觀止。

卓不凡外號劍神,在七歲的時候開始練劍,十三歲參透周公劍法,十九歲在江南打遍無敵手。因為師門被天山童姥滅門,所以前往長白山潛心修煉,想要找天山童姥復仇。他在長白上練的無名劍譜是偶然之間撿到的,三十年後他找尋童姥復仇,被身負逍遙派三大高手兩百年內力的虛竹一招制服。

“虛竹使出天山折梅手,無意間將卓不凡的長劍也奪走了。”書中這段描寫輕飄飄的“無意間”,將卓不凡的劍術直接撂到了天龍八部諸位武學宗師的後面。劍神終究還是在天龍八部的時代之中稱神。畢竟當時的虛竹還沒有到最佳狀態,還不是對陣鳩摩智的境界。

可惜天龍八部不是笑傲江湖,劍客不吃香。天龍八部本就不是劍的世界,沒有多少劍術造詣很高的高手。 如果是笑傲江湖中有個劍神稱號的人,那可就大大不同了,基本上就是天下無敵的境界了,因為不管是風清揚還是令狐沖,都稱不上劍神。笑傲江湖之中被首推的獨孤九劍完全都是一個花架子,在這種時代,劍神卓一凡的出現簡直就是武林第一。而劍神這個稱號在天龍里的含金量並不高,天龍里劍術再高,一個內功絕學就把你震飛了。


木劍溫不勝


“劍神”卓不凡是《天龍八部》裡面的人物,劍法不凡,“一字慧劍門”得意門生,因得罪天山童姥導致一門三代六十二人全部被天山童姥全部誅殺,而他一人倖免於難,故而一心想要復仇,而在長白山得到精妙劍譜,苦練三十年,劍法大成,尋思復仇。

其實卓不凡真正出手只有四次:

第一次是顯露劍法中“劍芒”!

長劍一挺,劍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劍上渾厚真力軟劍插入一尺花崗岩:這根石柱乃極堅硬的花崗石所制,軟身的長劍居然刺入一尺有餘。

顯露“劍芒”的金庸筆下唯此一人,至於境界如何,不得而知,但能夠讓眾多高手吃驚,卻也不凡!雖然我認為大有裝逼之功效,但不能不說他劍術的造詣已然舉世少見!

第二次與未見其身,誅殺三里之外的區島主!

在眾人不知能否追的上的情況下,卓不凡直接把他的頭顱扔了過來,這也看出他的輕功造詣。

第三次是在靈鷲宮擊敗珠崖二怪。

雖然珠崖二怪只是不起眼的角色,但個個都是桀驁不馴之輩,生死都不放在眼裡,卻被卓不凡一撞就制服的敢怒不敢言。

突然間寒光一閃,一柄長劍伸了過來,珠崖大怪但覺左掌心隱隱疼痛,提掌一看,見一道極細的劍痕橫過掌心,滲出血來,不由得又驚又恐,心想這一下只消收掌慢了半分,這手掌豈非廢了?怒目向出劍之人瞪去,見那人身穿青衫,五十來歲年紀,長鬚飄飄,面目清秀,認得他是“劍神”卓不凡。從適才這一劍出招之快、拿捏之準看來,劍上的造詣實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卓不凡還劍入鞘,微微側身,手肘在二怪肩頭輕輕一撞,二怪站立不定,騰騰騰騰,向後退出四步,胸腹間氣血翻湧,險些摔倒,好容易才站定腳步,卻不敢出聲喝罵。

第四次是面對虛竹,劍卻被一招之內被虛竹高深的“天山折梅手”所奪!

虛竹的實力讓他感覺深不可測,讓他這才感覺到“人外有人”,自己的武功並非天下第一,離高手差距還有很大的差距!就此下山而去,閉門修煉。



其實卓不凡在《天龍八部》只是一個二流角色,出場不多,但是足夠搶鏡,足夠拉風!

畢竟天龍里面高手太多,他與高手相比,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因為在虛竹面前,他的劍一招都被搶走,當然,像虛竹這樣的頂尖高手也是極為少見,但是卓不凡這個表現確實提現了實力的差距。

故而,他和前十都有很大的差距,估計是在十五左右,除掉前十,還有枯榮,丁春秋,遊坦之,慕容復,段延慶等人,可能卓不凡能夠與慕容復和段延慶一比,但勝算並不明顯。哪怕能夠擊敗二人,可能他還得比遊坦之和丁春秋要稍遜一籌。故而,卓不凡最高也就是排到十五!

可以說,卓不凡的劍術是一流,但是整體的實力是差的很遠,畢竟金庸筆下真正的絕頂高手都是不用武器的,用了武器整體的實力就會落了下風!像“一僧二掛三老四絕”,像郭靖,張無忌,張三丰,獨孤求敗和楊過最終也是“無劍”境界,而風清揚和令狐沖相比而言就境界差了一截!

故而,卓不凡只是劍術精妙,《天龍八部》中是拼內力的時代,而他的內力相比高手而言確實有極大的差距,哪怕劍法再過超凡脫俗,在高深內力面前也是不堪一擊。估計蕭峰一招“降龍十八掌”拍過來,估計就把他的劍震飛,打出原形。



估計卓不凡也就是慕容復的水平,因為慕容復也是用劍,二人可以一比。

相比而言,慕容復的劍法太雜,雜而不精,導致在高手面前也難以發揮威力,所以每次碰到鳩摩智就是被虐,因為鳩摩智就是認定“南慕容浪得虛名”,而且,慕容復面對高手沒有勝過,每次都是草草收場,不敵喬峰,不敵段譽,不敵星宿老仙,不敵鳩摩智!所以,劍法再好,在內力面前都是徒有其表!

卓不凡的劍法相對更為精深,可能不像慕容復博覽眾多秘籍,卓不凡只是把一本秘籍練的爐火純青,故而相比相比慕容復,我覺得卓不凡還是有一定的贏面。

卓不凡的存在其實有一些諷刺的意味,在一個劍術並不代表高深武功的時代,他自詡“劍神”,雖然造詣不淺,總感覺生錯了時代!卓不凡,嶽不群,名字有一定的含義!若是在《笑傲江湖》中,說不定與風清揚有的一比,可惜在《天龍八部》中,他只能是一個不起眼的二流角色。

那麼問題來了,“劍神”與“劍魔”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忠肝義膽嶽老三


關於劍神卓不凡這個人,其實他只是天龍八部中的一個配角。他師承長白山一字慧劍門,由於他的同門被天山童姥殺個乾乾淨淨。在一次偶然機會下,他得到了一本上古劍譜,練成了絕世劍法,立老找天山童姥報仇,想不敗在的橫空出世的虛竹手上。卓不凡的劍能生出劍芒,內力絕對很牛。

他的武功應該在“一僧二掛三老四絕”之下,強於慕容復、段延慶之流。自從敗給虛竹之後,他隱退山林,到了晚年的時候,收了一個孤兒做關門弟子。這位孤兒天賦異稟,悟性極高,卓不凡把自己的畢生劍術都傳給他。後來這位少年青出於藍,武功遠遠超過了卓不凡。他縱橫江湖30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打遍天下,群雄束手、長劍空利,平生想求一敗而不可得。只得隱退山林,與雕為友。晚年的時候創出聞名天下的獨孤九劍。至於他的名字叫什麼,我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猜到是誰了吧。


峰哥農匯


金庸小說的中,使劍的高手無數,但被給以封號的只有兩位,一個是“劍魔”獨孤求敗,一個是“劍神”卓不凡。在金庸15部武俠小說,能使出劍芒的人,劍神卓不凡是唯一一個,只是天龍八部一書中,金庸注重內力與武功,沒注重劍法,所以把劍神卓不凡放在一邊了,其實論劍法,楊過,風清揚,令狐沖都沒有達到劍神卓不凡的境界!


“劍神”卓不凡是否達到“劍魔”獨孤求敗的境界,兩個人打一場,一神一魔,誰能贏?小編是這麼認為的。

“劍神”卓不凡是第一個金庸小說中練出離體劍芒的人,雖然在小說天龍八部裡他只是個龍套,但是他非常牛的使出了非常超時代的“劍芒”!古龍小說出現劍芒可以理解,網絡小說出現劍芒實屬平常,但是金庸小說出現如此超自然的東西,只有一個字“牛”!


原文為證:長劍一挺,劍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群眾中有十餘人齊聲驚呼:“劍芒,劍芒!”那劍芒猶似長蛇般伸縮不定……


金庸小說裡用劍的高手不勝枚舉,然而劍芒確實極為罕見,尤其是這種又粗又長還能伸縮自如的劍芒更是獨此一家。再次驗證劍神乃天龍第一用劍大師。

但有讀者會問,劍神卓不凡這麼厲害,怎麼敗給了虛竹,其實劍神並不是敗給了虛竹,我們看看原著中的真實情況:


第一次,虛竹為了救段譽,全力一擊,而且還是用“小無相功”加“天山折梅手”,再加上卓不凡根本沒有想到旁邊的小和尚虛竹有什麼威脅,根本沒有防備虛竹,所以被虛竹偷襲成功。所以不能說“劍神”卓不凡敗給了虛竹。


第二次是卓不凡怕虛竹被殺死,舉劍往飛刀上撩去。然後被虛竹趁勢奪了他的劍,這點可以看出來,劍神卓不凡宅心仁厚,為了救虛竹,被虛竹胡來一通,躲走了劍。所以更不能說敗在虛竹手上。


“劍神“卓不凡吃虧就吃虧在他不是主角,連配角都不是,一個死跑龍套的,沒有主角光環,所以出場一下就領盒飯去了,其江湖事蹟我們也無法知道了。



劍神卓不凡超過了獨孤求敗的第二個境界,即軟劍境界,《天龍八部》中有卓不凡用劍的這種描寫:“那根石柱乃極堅硬的花崗石所制,軟身的長劍居然刺入一尺有餘,可見他附在劍刃上的真力實是非同小可,群豪又忍不住喝彩。” “蕭峰插鋼棍堪比卓不凡插軟劍”,能夠將極軟的劍的刺進極堅硬的花崗石,這不是力氣大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點表明劍神功力極為深厚。


由此可見,劍神卓不凡在天龍八部出場時,用的是軟劍,而他的軟劍練出了青芒,所以應該比軟劍境界的獨孤求敗要強些。至於後來,獨孤求敗煉成無劍境界,卓不凡應該已經打不過他了。但是,誰知道卓不凡後來有沒有更深的進境呢?


詩文與小說


對於“劍神”卓不凡這個人物的武功,具體的已經有大神們解析過了,羽菱君這裡不在重複他的劍法,主要淺談一下他的個人修為。



人品修為

先說點題外話,電影《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裡有個這樣的場景,說是群雄殺戮少林,虛竹(劇中主角)的師父問虛竹,外面有多少人馬,虛竹答說少都有一千八百人,然後他師傅頗有禪機的說,其實只有兩個人,一個叫“名”一個叫“利”,說世人是逃不出名利的。雖然接下來的劇情讓人忍俊不禁,但卻說出了一個事實,就是世人來往,皆為追名逐利。



這句話在武俠世界裡是通行的,很多武林人士,窮其一生,幾十寒暑練功習武,所追求的也不外乎名利二字。卓不凡這個人也不例外。小說中他的出現,也是為了找到破解生死符的法門,挾制群豪,作威作福。以此也可見,這個人的人品修為其實不怎麼樣。他的名字“不凡”雖有說他的劍法不凡的含義,但羽菱君更認為是對他自命不凡的諷刺。

“一字慧劍門”滿門師徒給童姥殺得精光,當時卓不凡不在福建,倖免於難,從此再也不敢回去,逃到長白山中荒僻極寒之地苦研劍法,無意中得了前輩高手遺下來的一部劍經,勤練三十年,終於劍術大成,自信已然天下無敵,此番出山,在河北一口氣殺了幾個赫赫有名的好手,更是狂妄不可一世,只道手中長劍當世無人與抗,言出法隨,誰敢有違?

因自己劍術大成就覺得自己已然是天下無敵,自封“劍神”,可謂狂妄之大。按小說中出場,也有五十來歲的年紀(上圖劇版中的扮相年輕,不符合原著設定,97版的乾脆把他的戲份給了慕容復,因此並沒此人出場),古代六十即是花甲,他這把年紀尚且這麼狂妄,可見也是十分昏朽之人。這可能跟他三十年封閉於長白山苦練劍術,對外界閉目塞聽有關。不過在小說中跟他大抵相同年紀的,如蕭遠山、慕容博,即使武功之高,隱藏於少林也有三十年之久,一經現身也未見得如此狂妄。他如此自命不凡,從小說中他的結果來看,“不凡”一名對他絕對是一種諷刺。



武功修為

說完他的人品修為,再來說說他的武功修為。這個人的劍法確實很高,但他的內功修為卻不怎麼樣。在金庸小說中,劍法最高的,我認為絕對是獨孤求敗。但獨孤求敗橫行江湖四十年,難逢敵手,除了他的高超劍術之外,最重要的是憑藉他駕馭劍術的一身雄厚內力。要知道他的一身內力可是從洪水海水中經年累月衝擊修煉而來的,內功修為之高,令人歎為觀止。對於卓不凡來說,這是他根本就不能比擬的,從小說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內力水平其實就是個三流水平而已,跟他的劍術並不匹配。以他的劍術,如果他不是出生在《天龍》時代,而是成名於《笑傲江湖》那個時期的話,他肯定能得天下第一,《鹿鼎記》時期的“一劍封喉”馮錫範,在他面前根本沒位置,只能說他有點生不逢時了。

卓不凡此次與不平道人、崔綠華聯手,事先三人暗中曾相互伸量過武功內力,雖然卓不凡較二人為強,但也只稍勝一籌而已,此刻見虛竹雙手捧著兵刃,單以體內的一股真氣,便將崔綠華彈得身受重傷,自己萬萬不是對手。

假如把《天龍》裡的“一僧二掛三老四絕”列為絕頂高手,此外的段延慶等為一流高手,慕容復等為二流高手,那卓不凡其實最多排二流,單說劍術排名會靠前一點,但綜合內功就只能是三流水平。所以題目說要描述他與慕容復的高下,他肯定是比不過慕容復的,慕容復的內功修為比他高,名震江湖的“斗轉星移”也不比他差。假如真的要在小說中找一個人武功跟他同等級別的話,應該跟段正淳差不多,但練一陽指的段正淳的內功修為,恐怕也是卓不凡所不能比的。



總體來說,羽菱君認為他就是個人品修為和內功修為都不足的人。金庸先生安排他在小說中出場,我想不過是為了替讀者檢驗虛竹之功力,不知各位看法如何,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羽菱君,個人觀點,為你解惑,不正之處,敬請指出,洗耳恭聽,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這人實力肯定在天龍里排前二十,只是沒有主角光環,遇到主角自然完敗。實力在遊坦之丁春秋慕容復三人的下一段位。

掃地僧逍遙子最強王者前十

三主角大概是最強王者守門員

慕容博蕭遠山鳩摩智超凡大師上游

逍遙派三個老傢伙超凡大師下游

丁春秋遊坦之慕容復段延慶玄慈鑽一到鑽二

卓不凡和段正淳大概在鑽三鑽四左右。

這人生錯年代了,生笑傲江湖裡就是大boss。

笑傲江湖內實力

東方不敗10分>風清揚9分>任我行8分>令狐沖7分。

任我行主技能為吸星大法,吸星大法是化功大法的殘本,化功大法是丁老怪偷學部分北冥神功演化來的。

吸星大法等於是北冥神功殘本的殘本。

任我行放星宿派也就是個大師兄摘星子水平。估計被丁老怪分分鐘秒殺。

而卓不凡應該打不過丁春秋,但殺摘星子是易如反掌。所以卓不凡對任我行肯定是完勝,超越風清揚實力肯定是有的,差不多比肩東方不敗


憤怒的CCCCJ


卓不凡,平生嫉惡如仇,早年武功未大成時,即能運力劍芒,晚年武功大成,化為臻境。飛花摘葉,甚至到了言出法隨的地步。化身無數,更能陸地飛昇。對武林,社會乃至現在的經濟皆有深遠影響。如把自己的一縷指風鎖到瑪瑙中,被後人發現揣摩,造就靈犀一指,彈指神通,葵花點穴手等。隨手寫的一記劍招,被後人練成獨孤九劍,甚至造就一代大俠小李飛刀。一絲想法更是被後人視為精神糧食,造就無數哲學家,藝術家影響直至西方。大草原上的卡麗西都對他神交以久,在自己的稱號上專門放上不焚者,就是紀念不凡的。有人詩云,嗚呼哀哉,一代大俠,卓爾不凡,布衣神像,陸地神仙,一世光明,一世磊落,浩天星空,幸甚至哉!


Davidguo151736469


劍神卓不凡實力排到天龍第幾真不好說,表現出來的功夫是第一等的,但是話外旁白只比不平道人略高,略勝一籌,不平道人比起各位大咖確實差的遠了。慕容復確實是跟卓不凡對照著寫的,但是兩人沒機會交手,慕容復長的辣麼帥,說話又好聽,交手不存在的,一輩子都不可能。

卓不凡剛出來是不平道人介紹的,而後的表現可謂驚人。三四里外,十數人追要逃跑的區島主,劍神神劍一劍三里送人頭,劍神之名惹人矚目。其後不讓珠涯二怪單獨逼迫虛竹,又是一招讓人不敢言語。表現確實不凡,但是他跟慕容復同上縹緲峰,居然不對天下聞名的北喬峰南慕容挑戰一下,害我們猜測到底誰厲害,實在是不知道揚名的最佳方式,打一個BOSS比清雜兵不是一個級別啊。

為何說卓不凡是對照著慕容復來寫的呢。慕容復是迫不得已撞上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同行數人被迫動上手,後見各島主武功可觀,有舉為己助,以待將來之用。卓不凡為報師門之仇,暗裡幫助大夥,希望能為己用。卓不凡是自己來的,而且飛劍為盟。慕容復是從眾人之請。而後卓不凡拿住虛竹,意圖利誘虛竹說出童姥最後遺言,虛竹老老實實的說了,卻讓人更不得其法。慕容復往那裡一站,王語嫣就是一個天生的誘餌,何況虛竹懷裡還掉出了疑似王語嫣的畫像。卓不凡劍傷段譽,虛竹不小心就以天山折梅手拿下了卓不凡的劍,只有慕容復看的清清楚楚,而後再施偷襲,居然又被虛竹把劍給卸了,於是灰頭土臉,覺得此生不復是虛竹對手,喪氣的離開縹緲峰。反觀慕容復,掌助風波惡,獨立門前巨石上,掃視眾人,瀟灑至極,出言挑戰在場諸人,無人應答,當然虛竹是誠心想留貴客,無惡意,飄然下山。就這氣勢,卓不凡也真沒臉面挑戰慕容復了吧。

慕容復跟丁春秋也能打個來回,還坑得丁春秋弟子死於非命。虛竹跟丁春秋也是大戰千餘合。慕容復對上虛竹可不會像卓不凡那麼偷襲之下,劍為之一奪再奪。虛竹也只能說阿彌陀佛,小僧是無辜的,別拿我頂缸啊啊啊。我不做中間人。



卓不凡戰績也有,氣勢也不錯,而且半尺劍芒更是攝人心魄,但是跟慕容復真沒辦法比,都比了一路了,從出場到離場,逼格都跟人差的很遠,比慕容復真的不存在的。比實力嘛,那隻能看金老爺子寫的時候筆法飄不飄,寫誰比較飄,誰就看起來強,但是結局永遠是慕容復,解釋權歸金庸所有。

江湖傳言,劍神卓不凡幽了作家司馬翎劍神錄一默,引得某武俠評論家氣憤不已。哎本來天龍群俠傳就是金庸老爺子開的私服,只是看的人太多了,就成了公服。卓爾不群,卓不凡,嶽不群,到了最後都成了笑話,可憐啊卓兄弟,你們都是背景板,咳咳。


艾米蝦扯蛋


「劍神」卓不凡,名頭不小,武功一般。

一、

卓不凡與蛟王不平道人、芙蓉仙子崔綠華武功差不多。稍勝一籌而已。

「卓不凡此次與不平道人、崔綠華聯手,事先三人暗中曾相互伸量過武功內力,雖然卓不凡較二人為強,但也只稍勝一籌而已。」

你們會覺得「不平道人」很厲害麼?會覺得崔綠華很厲害麼?


不平道人出場時,也是很厲害的樣子呢。

「烏老大驀地裡想起一個人來,大聲道:『他是蛟王……蛟王不平道人?』」

蛟王也是聞名四海。並且不平道人露了一手上乘輕功後,言語之間是這樣的:

「他語氣甚是和藹,但自有一份威嚴,叫人難以拒卻。」

他倒擺起宗師氣派來了。最終怎麼樣了呢。虛竹跟天山童姥現學現賣的幾招,不平道人就接不住。

「這個將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島島主渾沒放在眼裡的不平道人,竟然挨不起這一掌。」

最終被虛竹用松球打死了。把不平道人跟虛竹比是欺負人了。但虛竹打不平道人時,此時雖然內力強悍,但也只有無崖子的內力,武功更是沒學幾招,不平道人連人家一招都接不下,也實在是太差了。虛竹學成身具無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的內力,會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生死符。然而在少林寺鬥丁春秋,還費了許多工夫呢。而不平道人連虛竹剛開始學,練手的功夫都接不住一招,可見其武功應該是比丁春秋差很多的。


慕容復和丁春秋差不多,卓不凡和不平道人差不多。則卓不凡與慕容復,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他們之間差太多了。

二、

卓不凡的武功表現。首先是三里外傳音。然而卓不凡說話後,崔綠華也說話了,並且

「話聲比西首山峰上那男子相距更遠。」

你看,崔綠華所在地比卓不凡所在還遠。上面已言,崔綠華、不平道人、卓不凡三人武功是差不多的。所以崔綠華、卓不凡三里外傳音,便不是什麼高深武功。不平道人的武功我們已經看到了,不過如此。


然後是卓不凡殺區島主。這裡不存在什麼三里外殺人。卓不凡本來是守在三里外的山峰。區島主逃跑,跑向的正式卓不凡所守的方向。

「身形極快,轉眼間便轉過了山坳。」

然後眾人追,發現不一定追的上。然後區島主就被殺了。頭還被卓不凡拋給了烏老大。所以區島主只是撞到了卓不凡所守的方向,而不是卓不凡瞬間用輕功追到三里外殺人。


殺區島主只能說卓不凡武功遠遠高於區島主而已。但各位島主洞主、武功本來就不高。不平道人不也沒把他們放在眼裡麼。


卓不凡打珠崖雙怪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是卓不凡有多厲害,而是珠崖雙怪太弱了。

「卓不凡還劍入鞘,微微側身,手肘在二怪肩頭輕輕一撞,二怪站立不定,騰騰騰騰,向後退出四步,胸腹間氣血翻湧,險些摔倒,好容易才站定腳步。」

以卓不凡這點修為,手肘一撞,居然能讓二怪站立不定,氣血翻湧,可見他們實在是弱。

再就是所謂「劍芒」了。

「長劍一挺,劍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

「劍芒」是內力附著於劍上所產生的,而在後面的實戰中,我們看到,這「劍芒」的作用只是讓劍更鋒銳,發揮出超越劍本身的威力。

「這根石柱乃極堅硬的花崗石所制,軟身的長劍居然刺入一尺有餘,可見他附在劍刃上的真力實是非同小可。」

也就是說,「劍芒」只是對劍的一種增益,劍芒無法脫離劍而攻擊,它是依附於劍的。


劍上的劍芒使得劍超越了它本身物理屬性,而能發揮出更大的威力,軟劍能插入石柱,很厲害。如果劍芒能脫離劍而攻人,也能把石柱戳個窟窿,那就更厲害了。然而六脈神劍本身就是無形劍氣。


讓卓不凡與六脈神劍比是欺負人。可是鳩摩智的火焰刀也是無形刀氣。卓不凡的劍芒,和鳩摩智的火焰刀相比,都不夠看啊。


卓不凡的劍芒,只是一種特殊的功夫,能增益劍的威力,但卻不能凌空攻擊,比火焰刀自不是同一級別。那麼所謂「劍芒」似乎也就不是多麼神奇的東西了。這種類似的武功實在是太多了。


一陽指,金剛指都是此類功夫。黃眉僧拿個木魚槌就能在大青石上劃棋盤。段延慶以柺杖使一陽指,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嘛。


所以,總的來說,卓不凡的武功,沒有什麼神奇之處。其本身武功一般,也就比烏老大高一點而已,比慕容復是遠遠不如。不要被「劍神」的名號唬住了。這種唬人的名號,《笑傲江湖》中說得明白:

「江湖上學武之人的外號甚多,個個都是過甚其辭,甚麼『威震天南』,又是甚麼『追風俠』、『草上飛』等等,你又怎管得了這許多?」

孫虛白


金庸先生經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當中的“劍神”卓不凡,就是一個渣渣,武功排名根本不入流!

按原著小說的描述,“劍神”卓不凡,原是“一字慧劍門”的傳人,“一字慧劍門”,昔年被天山童姥,幾乎斬草除根了,卓不凡隻身一人,僥倖得逃出生天。後來,卓不凡學成武功,回到靈鷲宮飄渺峰,欲找天山童姥,一雪前恥!

卓不凡,之所以能得號稱為“劍神”,其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卓不凡,能運劍並讓劍發出“劍芒”!個人觀點認為,在《天龍八部》原著小說裡,金庸先生賜號卓不凡稱為“劍神”,應該是在說反語的!理由是:一是卓不凡的武功水平,與不平道人僅在伯仲之間,與一流高手慕容復,都有相當大的差距;二是,包括卓不凡在內的,一眾武林豪傑,被虛竹施展“天山折梅手”,空手奪兵仞,而卓不凡自己的寶劍,是如何被奪去的,都不知道!那個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當初,在姑蘇燕子塢的聽香水榭,也有許多江湖豪客雲集,欲找“姑蘇慕容”(慕容復),評理說事。一開始,各門各派的高手,爭相競技表演,其轟動的場景,絲毫不遜色於,在靈鷲宮飄渺峰,人們看到卓不凡展露的“劍芒”時的場面。後來,“包三先生”(包不同)閃亮登場了,叫誰“滾走”,誰就得“滾著走”,想爬著走都不行。然後,“包三先生”,還對這些江湖人士揚言道,即便他們,再練功多少多少年,也不值得慕容復砍上一刀,打上一拳,踢上一腳……

在《天龍八部》原著小說中,“北喬峰,南慕容”向來齊名當世。然而,在少林寺少室山,慕容復卻被蕭峰,在一招之間擊敗並生擒。於是蕭峰就說慕容復了,“……蕭某大好男兒,居然與你(慕容復)這種人齊名……“

因此,在《天龍八部》的原著小說中, 硬要給“劍神”卓不凡,來個武功排名的話,至少要排在三十名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