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入軌」太空經濟

本報記者 魏昊星陳亞曦 裴斌

9月29日12時13分,“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這枚研製於武漢的火箭將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1試驗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能使現有軟件的導航精度由米級提升到釐米級。而在千里之外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內,即將投產的火箭總裝總調中心將形成年產20發運載火箭的生產製造能力。

捕捉機遇 瞄準航天產業

今年9月26日在武漢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一枚“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模型驚豔亮相。相比於“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這枚“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運載能力更強,發射成本更低。據瞭解,國際商業小型火箭發射費用大約是每公斤4萬美元,而“快舟十一號”火箭能將“太空快遞費”降至1萬美元/公斤。

“目前‘快舟’系列火箭已經簽下9發訂單和10多發意向訂單,我們今年和明年的火箭研製任務已經排滿。”航天科工火箭技術公司董事長張鏑說。

美國航天基金會數據顯示,當前全球航天經濟總量在3300億美元之上,在過去5年,衛星產業每年能為美國貢獻近千億美元收入。如今,航天產業作為高端製造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被列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航天市場規模將達8000億元。

中國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表示,在技術創新驅動和市場需求牽引的雙重作用下,商業航天產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太空產業升級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當前我國航天產業正在轉型升級,商業航天顯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和空間,是加速形成航天產業新格局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太空經濟的重要手段。”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符志民說。

商業航天武漢乘勢而上

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由武漢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共同謀劃,新洲區人民政府聯合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於2016年8月由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航天產業新城。

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表示:“要將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作為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推進基地建設。”

根據規劃,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以商業航天、高端裝備為支柱產業,優先發展航天運載火箭及發射服務、空間信息應用服務等主導產業,以“快舟”系列運載火箭為基礎,面向微小衛星提供廉價快速、響應靈活的商業航天服務。

發展航天事業,武漢正在成為與上海、西安並列的國家三大航天基地之一。以“產業優先”作為核心策略,華夏幸福正利用其在產業新城投資運營上的豐富經驗,全面推進航天軍民融合項目落地、產業聚集以及航天科技成果產業化、民用化。預計到今年底,一座初具規模、配套優質、宜業宜居的現代化航天產業新城將初現雛形。

項目成鏈 產業要素雲集

今年4月,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舉行了招商引資推介暨集中籤約活動,來自北京、深圳、瀋陽等地的19家行業領先的企業集中籤約,投資總額逾百億元。五個月之後,總投資達506億元的22個項目再次簽約入駐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

短短半年內,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先後吸引來多家項目投資,高額的投資大潮與該基地日益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搶抓落實的建設進度密不可分。截至目前,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以商業航天為龍頭的產城融合示範區,火箭產業園主體結構已封頂,航天科工空間工程公司衛星AIT中心、燕拓減振、和泰新材料等項目將陸續啟動。

在此次簽約中,馭龍科技公司將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商業火箭研發生產基地,該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研製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民營企業,專注於火箭核心技術研發、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製造及裝配。“我們看重的是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產業基礎和這裡的人才優勢。”馭龍科技首席運營官羅毅說。

武漢市新洲區區長趙利洪表示:“通過10到15年的努力,我們要將這裡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示範區和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