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文化」張文橋:那個年代,這個年代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汽車在蜿蜒的羅霄山脈的山道上穿行,腳下是平整的高速公路,滿眼盡是蒼翠的竹林、松樹和一些不知名的樹木,一片平和的景象。若不是處處是獨有的火炬路燈,處處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著名詩句,處處是身著紅軍服前來“朝聖”的隊伍,很難看出這裡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無數革命先輩為之流血犧牲的革命聖地。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以前,只是從《建軍大業》、《長征》《八角樓的燈光》、《朱德的扁擔》等影視作品和書籍中感受90年前那場悲壯而又偉大的戰爭,感受毛澤東、朱德率部會師的歡呼和吶喊,感受革命在經受低潮之後重新獲得希望的“反轉”,感受今日生活來之不易的教育。現在,我來了,來到井岡山,站在了這個無數革命前輩也曾站過的土地上,站在了這個經受了硝煙炮火洗禮的革命聖地上。跨越時空,90年前和90年後,我們又能從那個時代學到怎樣的經驗呢?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那個年代,生活艱難,甚至生命都隨時可能失去。但是,人們信念如鋼,信仰堅定,為了心中的“主義”,寧願付出一切。君不見,4萬多烈士,只有1萬多人留下姓名,還有3萬多人默默長眠在群山峻嶺中。當你看見烈士紀念碑上密密麻麻的姓名,當你想到他們曾是一個個年輕的鮮活的生命,當你想到他們在槍林彈雨中倒下,在敵人的屠刀下倒下,甚至來不及留下隻言片語,你的內心何止是震撼。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那個年代,出路艱難,前路漫漫,人們在黑暗中探索光明。有的人因畏難而選擇了退出,有的人相信真理,相信領頭人,跟著鬧革命,最終走向勝利。王爾琢沒有倒在戰場上,卻死在曾經的同志槍下。袁文才、王佐因“左傾”錯誤而錯殺,對革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在失敗中,在探索中,我黨明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支部建在連上”、“黨對軍對的絕對領導”、“官兵平等”等鮮活經驗,終於找到了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那個年代,軍民團結一家親,革命根據地群眾不怕流血犧牲,全力支持革命。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有了群眾的支持,我軍才能多次擊破敵人的進剿、圍剿,才能由弱變強。黃洋界以少勝多的戰例,無疑是軍民團結的鮮活案例。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那個年代,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許許多多的經驗,許許多多的精神,值得你我去學習,去體驗,去回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要繼承那個時代的精神,在新時代把革命的火炬代代傳下去。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這個年代,我們生活在安寧的環境裡,衣食無憂。在天街,我們看到熱鬧的集市,琳琅滿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流,這與當年的缺衣少糧、顛沛遊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正是無數先烈的拼搏奉獻和犧牲,換來了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幸福,也正是革命先輩的奮鬥目標。,因此,我們更應飲水思源,用感恩的心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業績回報這個時代。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這個年代,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為我們進一步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明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光輝旗幟,為我們舉旗定向。我們不再像90年前那樣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經歷曲折,而是按照既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集中精力謀發展,聚精會神抓改革,堅持不懈強黨建,始終如一推進反腐,目標明確,方向清晰,發力精準,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這個年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進一步彰顯,發展為了人民,服務為了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視察井岡山時說:“所有領導幹部都人民勤務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從根本上回答了“為了誰”的問題,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生動體現,是共產黨人始終堅守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這個年代,我們應堅守理想信念,把革命精神運用到工作中,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高度概括的新井岡山精神——“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在本職崗位上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检察文化」张文桥:那个年代,这个年代

文稿:張文橋

編審:張文橋

(部分圖片採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