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像捏造的會議紀要內容所言,我們不可能分紅,留著吃管理費好了。”在微博上,私募基金行業“網紅”但斌又一次對質疑給出回應。
10月26日,網絡上出現了題目為“但斌內部講話”的文章,文章一經發出,便引來市場特別是行業的高度關注。對此,但斌在10月27日緊急回應,稱該“內部講話”為編造的謊言,將訴諸法律程序。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表示,行業通行的管理費收入在1.5%-2%之間,對私募基金而言,主要還是以超額收益為主。
“目前行業的管理費大概是1%的水平。海外的話業績報酬和管理費都有,但長期來看肯定還是要靠業績報酬的。”一位有過海外機構投資經驗的私募負責人表示。
基金管理模式爭議
這篇被但斌稱作謊言的文章中寫到,“我們基金的門檻是300萬,這在同類基金中可能算最高的,我們就是要找全中國最富有的一群人,他們每年給我們3%、5%,相信我們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富有。”
像這樣的多處描述吸引眼球,比如文中“這個市場傻瓜永遠存在,只要堅持跟他講價值投資,你讓他相信有價值公司,相信要長期投資。你趕他走他都不走。這樣他的錢就慢慢變成我們的錢”、“市場牛熊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價值投資的旗子我們要繼續舉下去,真價值投資假價值投資重要嗎?重要的是讓客戶相信我們”等。
對此,但斌稱“又有人拿2008年就編造的虛假會議紀要搞事,關於這個編造的紀要我已發過多次聲明,這個紀要是假冒、編造的謊言。再次強調一下2015年以前東方港灣以專戶管理為主,不收任何管理費,客戶不賺錢,我們一分錢收入也沒有。請各位明辨是非。”
作為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於2004年3月成立了東方港灣。他也是私募基金行業的“網紅”,微博粉絲多達1293萬。
但斌表示,東方港灣2017年包括2018年賺錢的基金都進行了大比例分紅,有些基金分紅了幾次。“東方港灣在2017年2018年分紅2.2億元,這可是一箇中小型私募的規模”。
“中型的公司(10多個人)一個月成本20萬左右,一年大概200萬左右,加上辦公室租金2.5-3萬/月,一年的話30多萬。算到一起就是250萬一年。小型的私募成本一年大約是60-100萬左右。”上海一家中小私募老總王超(化名)告訴記者。
“每個私募定位不一樣,有的私募肯定是不滿足於只收取管理費,而是要給客戶提供超額收益。”業內人士表示。
“如果規模達到百億,當然也無所謂拿業績報酬。單單管理費的收益就很可觀。像價值投資也並不需要特別多的研究員,不需要像公募一樣把行業配滿,也不需要招很多人。”該業內人士也認為。
“剩下1%就不錯”
“一看就是假的,中國的基金業哪有3%到5%的管理費,誰家能收那麼高?客戶都是傻子嗎?”但斌表示。
“現在行業一般是1.5%-2%的管理費。2%是比較通行的做法。到自己手上的話也就是1個點。當然具體到各家情況並不太一樣。”多位受訪人士均表示。
“如果要通過渠道募集,管理費收不到1.5%,實際上現在給渠道之後剩下1%也挺難的。假設收到1%,也就是3個億的規模。可能1%收不到,那就需要5個億以上的規模。5個億養10幾個人也挺累的,畢竟股東是要賺錢的。”王超表示。
私募排排網創始人李春瑜也告訴記者,管理費是一方面,但私募主要還是投資收益為主。不管是中國還是全球的對沖基金均是如此。“完全不收管理費也不太符合國際的慣例。要做投資,要做盡調,買數據買資訊,優秀研究員等等,這個錢也肯定不能讓個人承擔。”
第一財經也瞭解到,目前私募行業的業績報酬15%-20%不等,更高的也有。而對於中小私募而言,在今年的慘淡行情中,產品的發行募集更是難上加難。
股市單邊下行,今年能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只有 17%,不到兩成,可以說今年是股票私募非常困難的一年。同時私募的整體倉位在不斷下降,已經到了過去三年多的歷史均值水平(64%),不過依然高於 2106 年的低位(50%)。
統計進一步顯示,2018 年前 9 個月,私募基金共發行 15992 只產品,私募產品發行數量年內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產品清算方面,今年以來,私募基金清算產品數量累計 3482 只,在所有清算的產品中,以提前清算為主,提前清算的產品數量為 2074 只,佔比高達 59.56%,相比上個月進一步有所提升。
“表明這個趨勢有所惡化,這是在之前幾年少見的情況。可見今年來,業績表現較差的私募基金遭被動清算的壓力較大。”私募排排表示。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股票策略私募收益排名前三甲的收益率都超過了21%,其中最高的紅葉九號收益率為24.11%;管理期貨策略排名第一的元成旗晟1號收益率高達58.53%;固收策略排名第一的則是錦成盛債券優化1號,收益率為9.42%。
“現在大家覺得不能說完全失去信心,但至少情緒非常低迷。我們一些客戶忠誠度很高的,之前帶著他們賺了不少錢。有的時候聊起現在市場不好賺錢,到辦公室喝喝茶聊聊天。有些也沒有很積極過來。有些人就覺得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再來關心。”王超也告訴記者。
私募排排網2018年第四季度策略報告中表示,從A股市場歷史數據來看,目前各主要指數的估值都處於歷史相對較低位置,四季度可在保持套利、量化對沖等穩健型產品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多頭型產品的配置。
多頭產品的選擇上偏好在市場沉澱時間較長,但資產管理規模相對不大的純做股票多頭策略的私募機構上,同時作為防禦型策略的量化對沖和固定收益類產品依然值得持續配置。
閱讀更多 第一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