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界「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在我省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座談會發言摘要

借“一帶一路” 助東北振興

雞西市委黨校 曲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實施5週年。在這個時間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進行了考察,並主持召開了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為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問診開方”。為何如此關注東北?習總書記此次在東北考察時已給出了答案: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係整個國家發展大局。如何以此為契機藉助“一帶一路”戰略助推東北經濟全面振興是當前十分重要的課題。就此筆者談以下幾個看法。

首先,借“一帶一路”戰略,打造合作橋樑。

近些年來,東北三省經濟結構老化、發展增速緩慢,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不活、開放度較低是制約東北振興發展的癥結。東北三省應該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注重同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戰略對接,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打造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東北三省應該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堅持內外聯動,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通過對外開放與省內發展相結合,真正做到“內外貫通”,盤活東北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

其次,借“一帶一路”加強和沿海發達城市的聯繫。

“一帶一路”是西部地區及沿海地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對外開放的大戰略,作為東北三省來說,要想經濟振興,一是應該抓住機遇,加強和沿海發達地區的互聯互通、經貿合作、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改善比較單一的產業結構,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經濟。二是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應該與沿海發達城市合力打造創新產業鏈。東北三省可以把上海等發達城市作為創新產業鏈的龍頭,把產業鏈中研發和部分營銷放在發達城市,而把製造加工功能配置在東北,這種佈局在今天信息和物流高度發達條件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江蘇省南部一些鄉鎮企業就是依靠這種部局崛起的。

再次,借“一帶一路”,吸引外資,發展民營經濟,改善營商環境。

東北振興,藉助“一帶一路”戰略,一方面要以市場化手段為主,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另一方面,也要轉換思路,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注重吸引外資,發展民營經濟,形成相互競爭,彼此促進的良好發展格局,推動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同時,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引進發達地區的“親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理念,建立健全有關工作機制,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強化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國家也可以把發達城市的領導幹部調任東北三省任職,以期帶來新理念。

學習講話提高思想認識 結合實際化作精神動力

黑龍江工業學院教授 滕宗仁

習總書記考察東北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理論學習層面,我們要在學深悟透上下功夫:

一是對龍江的建設發展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習總書記在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指出:“農墾為保障糧食生產,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在中國一重集團調研時指出:“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這些講話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龍江在全國發展一盤棋中地位的肯定、作用的肯定。可謂語重心長,高度重視、親切關懷。

二是為龍江全面振興把脈定向開出良方。“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現在,國際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我們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國要發展,最終靠自己。”這些講話為龍江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提出了要求。強調了農業科技現代化的作用和堅持自力更生道路的重要性。農業和製造業是我省的優勢,要做強做大。

三是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戰略性、針對性、指導性極強。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是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組成部分,為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龍江全面振興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實踐層面,要在學用結合上做文章。

一、要推動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必須首先貫徹落實好市委的戰略部署。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上提出:“堅持突出一條主線,大力實施三大戰略,著力做強四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一都五基地’,開創雞西轉型發展興市富民新局面,推動全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實現新發展。”市委為新時代雞西的發展描繪出了新藍圖。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市推進轉型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之年。我們一定要以轉型發展的雞西模式,迎難而上的雞西氣魄,實幹擔當的雞西作為,令人振奮的雞西速度,風清氣正的雞西形象,為全力推進雞西轉型發展再上新臺階而積極貢獻力量。

二、要推動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必須提振精氣神。幹事創業離不開精氣神,東北恰恰是這樣一方充滿激情的熱土。從雷鋒墓到東北烈士紀念館,從鐵人奮戰過的大慶油田到知青奉獻過的北大荒,都留下了習總書記的足跡,也一次次令他感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財富。

以“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為基本內容的北大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瑰寶。北大荒精神作為龍江人共同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成為規範人們思想和行為的無形理論。新時期弘揚北大荒精神,就是要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斷提升北大荒精神的理論品質,賦予北大荒精神新的內涵,攻克改革發展道路上的障礙,立足優勢自主創新,實現龍江和我市的長遠發展。這一脈相承的拼搏精神、奮鬥精神、創業精神,正是龍江振興、雞西發展的希望所在!

甘於奉獻 敢於擔當 推動龍江全面振興

雞東縣委黨校 王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幹部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高度負責,勇於擔當,是一種氣魄,更是一種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考察的時候指出:東北振興已經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必須解決好精神狀態問題。我們基層黨員幹部,作為連接黨與群眾的紐扣,處於黨的事業底層一線,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望,這個時候更要具有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習總書記曾經強調,“幹部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擔當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是檢驗一個人人品和能力的重要尺度。在具體工作中,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要將理想變成內在的自覺,變成現實中對理想的自覺擔當。二要捨我其誰、主動作為。遇到急難險重任務,要爭先恐後,主動請戰。三要強化執行能力。執行力就是把省委、市委、縣委的決策部署創造性地加以落實,把思路和規劃轉化為實際成效的能力。沒有執行力,一切等於零。四要強化創新意識。打破常規思維慣例,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五要強化團隊意識。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凝聚力。一個人的能力再強,沒有大家的配合與幫助,疑難問題和緊急問題均無法完成。這就需要我們強化團隊意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協力,共同奮鬥。六要具備擔當重任的能力。擔當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幹部既要有激情、有韌勁,更要辦事管用。辦事管用講的就是要有能力、有水平。能力是負責任最重要的基礎,也是培養負責習慣首當其衝的重要修煉。只有擁有了相應的能力,才能負起相應的責任。

“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邁;是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讓我們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引下,甘於奉獻,敢於擔當,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共同書寫雞西發展的新華章!

以深入解放思想推進東北振興

雞西市委黨校 王巖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落實黨中央關於東北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要堅持新發展理念,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

推進東北振興,人是關鍵因素。一段時間以來,東北人被貼上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等消極標籤。振興東北,先要振興東北人,振興東北,東北人的思想解放必須更進一步。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必須與時俱進,思想要與時代同步、同頻共振,人要走進新時代,思想必須先要走進新時代。很多制約東北振興的難題需要靠解放思想去解決,不解放思想,繼續墨守陳規,東北振興就不可能實現。

體制機制僵化、市場化程度低、發展環境不優是長期以來制約東北發展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就是思想觀念的束縛。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東北人不能老抱著過去的思維想事情,思想不能仍然停留在過去的階段和規律上。析困境之因,求振興之道,必須從思想、思路上破解難題,在深化認識上解放思想、在上下結合上解放思想、在制度創新上解放思想,不斷形成振興發展、爭先晉位的新機制、新動力、新作風。

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東北人要破除傳統路徑依賴的思想,積極探索創新、驅動振興發展的新路徑。東北地區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進入計劃經濟最早,退出計劃經濟最晚,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才偏少是制約東北振興發展的瓶頸性因素。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的大潮中,面對不進則退、慢進也退的嚴峻挑戰,東北人必須要深入解放思想,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順應發展規律去開闢新的發展路徑。

深入推進東北振興,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在制度創新上大膽實踐,解決制約振興發展的癥結性問題。要立足實際,拓展視野,貫徹新發展理念,從制約發展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從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中解放出來,更大力度的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更大程度的激發市場活力,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營造全面振興的好環境。

以良好的精神狀態 助力龍江振興發展

雞西市委黨校楊娟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東北振興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必須解決好精神狀態問題。越是困難,越需要‘真把式’,要真抓實幹。”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告訴我們,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更是實現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基礎。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必須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廣大黨員幹部只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宗旨。只有認清這一點,才能永葆為人民謀幸福為社會謀發展的初心,才能在矛盾和困難面前不退縮,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攻堅克難、化解矛盾,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必須弘揚無私奉獻精神。無私奉獻是黨員幹部的基本素養,是理想信念與服務群眾相結合的集中體現。弘揚無私奉獻精神要求領導幹部始終保持不沽名圖利、不計較得失的思想覺悟,始終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積極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優良形象,打造密切的黨群幹群關係。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必須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領導幹部面對矛盾和困難,就要有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要有大無畏的氣概,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從戰略上藐視矛盾和困難,在戰術上重視矛盾和困難,用新知識、新理念解決新問題,千方百計化解矛盾,戰勝困難,彰顯領導幹部的真本領、硬功夫。

在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新時代,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朝氣蓬勃、幹事創業的良好精神狀態,在困難面前毫不氣餒,奮發有為,敢於突破舊框框的束縛,堅決擺脫傳統思維方式和工作慣性,用新發展理念來謀劃、推動自身工作,以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去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就一定能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匯聚正能量,為龍江人民謀取新福祉。

補齊民生短板 共享振興成果

雞西市委黨校 張洪麗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東北三省考察,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明確提出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這充分體現了對東北三省的關心重視,對東北發展的殷切期望,對廣大幹部群眾的親切關懷。這是東北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東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將對東北振興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國家發展大局,立足實現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明確提出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6個方面的要求。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尤其是總書記時刻心繫困難群眾,濃濃的民生情懷讓人感動。民生問題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民生是國之根本,民生連著民心,凝聚民力,關係國家發展,民生不僅關係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和諧穩定,更關係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實現。他指出資源枯竭型城市在轉型發展中首先要解決好民生問題、保障好睏難群眾生活。當前東北地區民生領域存在一些短板,面臨社會保障壓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不足、資源型城市轉型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確保按時完成脫貧任務,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好城鄉生活困難人員基本生活等,抓住了民生領域的關鍵短板,針對性、指導性非常強,為東北振興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

學習領會重要講話精神,首先要牢牢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對振興發展提出的總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脫貧攻堅戰略,以兜得住、兜得準、兜得實、兜得牢為目標,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織密織牢民生保障兜底“安全網”,保障好城鄉生活困難人員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讓全體人民共享東北振興成果。

重塑政治生態 重振經濟雄風

雞西市委黨校 鮑豐

9月25日到2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三省,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進一步指明瞭方向,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不迴避問題,明確指出東北在體制機制、經濟結構、對外開放、思想觀念方面存在的“四大短板”;同時又給東北幹部群眾打氣:“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擼起袖子加油幹,重塑環境、重振雄風”。

重塑環境,首要重塑政治生態環境。事實證明,一個地方要實現政通人和、持續發展,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清明,能凝聚力量、和諧穩定,激發各方面幹事創業的激情動力;政治生態汙濁,會離心離德、弊病叢生,制約一方發展。

黨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大戰略舉措,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是機遇,更是機會。今天,無論是分析形勢還是作出決策,無論是破解發展難題還是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都需要領導能力、專業素養、務實舉措。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需要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提高領導能力專業化水平,做到既政治過硬,又本領高強。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良好的作風不僅能凝聚起強大正能量,而且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撐。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領導幹部要帶頭轉變作風、真抓實幹,出真招、辦實事、求實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更好地提高推動改革的能力、解決矛盾的魄力、領導發展的實力。

不良作風積習很深,具有複雜性、頑固性等突出特點,糾治起來也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尚需進一步破解。去年我省從省直機關開始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分階段開展作風整頓活動,突出問題導向,持續開展作風整頓,倡導“五個好作風”、爭做“三個好把式”在全省幹部中蔚然成風。開展機關作風整頓以來,全省幹部精神大振奮、作風大轉變、狀態大提升。今年我省繼續乘勢而上、擴大戰果,在全社會開展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攻堅任務,直擊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市場主體鬆綁,夯實誠信法治基礎。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和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就要繼續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轉變作風、重塑政治生態,打破思想藩籬、堅定改革定力、強化創新突破,激發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不斷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業推向前進,重振龍江經濟發展雄風。

發揮高校辦學功能 振興東北精準服務

黑龍江工業學院文化研究中心 韓新君

國慶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用4天時間,行程2000多公里,視察東北三省。圍繞深入推進東北振興這一重大課題,踏上東北這片熱土,萬畝田裡看秋收,查干湖上問生態,深入廠礦車間,走進百姓家庭,主持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雞西地域是東北的一部分,東北要振興,雞西不可遊離之外。所以,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要加強學習,深刻認識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意義,要從國家發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認識東北振興發展的重大意義。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學深悟透,學思踐悟、學以致用,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二要堅定信心,為推進東北振興發展助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好智庫作用,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進一步增強龍江全面振興的信心,全面創建一流應用技術大學。

三要抓好落實,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有效的履職實踐,要充分認識到東北振興的自身優勢和新的增長點,發揮好高等教育對推進龍江全面振興的支撐作用,主動融入到高教強省戰略中,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五大辦學功能都牢牢地紮根地方。追求精細,追求卓越,充分發揮學校優勢和潛能,積極作為,主動作為,抓住專業特色,凝練學科特色,精準服務地方,實現創辦一流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目標。

四要抓好育人工作,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立德樹人,高校要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視察期間,到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向雷鋒墓敬獻花籃。習近平強調,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我們要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楷模。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不斷湧現新的時代楷模。如果13億多中國人、8900多萬黨員、400多萬黨組織都能學習雷鋒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我們的凝聚力、戰鬥力將無比強大,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五要發揮文化高地作用,弘揚雞西紅色文化。雞西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抗日戰爭時期東安(雞西、密山等市縣)是東北抗聯李杜將軍和抗聯四軍的根據地,是國際交通站所在地,有上百人到了革命聖地延安和蘇聯遠東教導旅。解放戰爭時期,東安地區(雞西密山)被譽為第一個後方戰略根據地。是我黨我軍在東北建成的唯一一處擁有眾多軍事機構的根據地,發揮重要的歷史作用。東安根據地的文化和精神,可以說是“延安文化和精神”在東北的延續和發揚,上承延安精神,下傳北大荒精神。挖掘、歸納、整理東安根據地的革命歷史,傳承、弘揚、放大東安根據地的紅色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也是振興東北的精神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