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起共患難的「苦友」一個億萬富翁,另一個四處打工

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敢去敢闖。

現在講述一段回憶錄,一個叫潘石屹和李勇的打工漢。1987年,21歲的李勇來到深圳邊檢站,想去深圳打工,可是沒有邊防證過不了關。李勇在南頭關口徘徊時,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人突然拉著他的手說:“你想去深圳嗎?於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專門幹這種事的人各交了50元后,從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爬了過去。李勇當時還心痛花了50元錢,同伴卻興奮叫道:“深圳,我潘石屹來了!”

曾經一起共患難的“苦友”一個億萬富翁,另一個四處打工

在這裡兩人越聊越投緣,兩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李勇在閒聊得知一起叫潘石屹,比他大兩歲,甘肅天水人,居然是從北京國家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辭職來闖深圳的!

李勇吃驚地說:“你為什麼放著好好的鐵飯碗不幹,來深圳啊?這不是瞎折騰嗎?”

潘石屹毫不在意地說:“深圳發展那麼快,我們肯定能闖出一片更好的天地!”

一個多星期後,兩人只剩下5元錢,仍沒找到工作,只得到布吉鎮一家工地挑磚,每天10元,晚上加班每小時1元。李勇細算了一下一個月可以掙到300多塊錢,一年算下來就可掙到3000多,算下來是一筆樂觀的收入了。

潘石屹卻想離開的念頭,但李勇卻不想離開經過潘石屹一再勸導,李勇才跟著他一道向工頭辭了工。兩人拿了300多的工資離開。

1987年11月,他們終於應聘為深圳市福田區正泰貿易公司的業務員。公司主要銷售電話機,底薪200元,再按業績提成。然而,由於兩人不懂粵語,普通話也帶著濃厚的方言,儘管他們很拼命,業績卻並不佳。有一次,他倆來到一家公司推銷時,說了幾遍人家也沒聽明白。

對方直接惱了,你們普通話都不會說,搗什麼亂?出去!”

李勇漲紅著臉,揹著電話機就準備走,可潘石屹示意他等一等,然後掏出筆和紙,飛快地寫道:我們是推銷電話機,而不是推銷普通話,我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但電話機的質量很好。

對方接過字條看了看,點頭說:“嗯,你說的有道理,那就看看產品吧!”後來,對方居然一下買了5部電話機。

慢慢的兩人就打開了局面,之後月收入漲到了500多元,潘石屹還因為點子多,被提拔為業務經理。可李勇哪能料到,潘石屹還是不安心滿足。

潘石屹在報紙看到海南建省了,成了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可是就奮地對他說兄弟我們一起闖海南吧!”

李勇大吃一驚,皺著眉頭說:“潘哥,留在這裡吧!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掙五六百元錢嗎?”潘石屹卻說:“你放心吧,海南剛剛建省,機會多的是。我們去,一定不會錯!”

1988年5月底,兩人各自帶著1000多元的積蓄闖到了海口。恨死“潘哥”,他除了折騰還是愛折騰。然而,他倆到海口住了半個月,還不知道自己 該幹什麼。

三個月過去,兩人已經身無分,潘石屹文這裡到處辦磚廠,,去磚廠打工吧!”當天下午,他們來到海口市東英鎮的一家磚廠尋,老闆見到他們兩個人穿得清清爽爽的,就不想是做苦活的人, 就叫他們走,於是潘石屹卻挽起褲管,往黃泥中一站“我這樣像做磚的樣子了吧?你放心,只要來了磚廠,我們就不會比其他人差!”老闆來了興趣,收留了他們。

李勇很後悔,說:“潘哥,在深圳時安穩輕鬆,掙的錢也多。現在倒好,這活既髒又累,而且掙不了幾個錢……”潘石屹還是樂觀地說:“老弟,闖天下哪有一帆風順的呢?我以前根本沒做過什麼苦力活,都沒埋怨,你還埋怨什麼,休息吧!

半個月後,潘石屹扛不住了。他徑直找到王老闆,提出如果自己當廠長,工地混亂和效率低下的問題全都可以解決。但李勇覺得潘石屹膽子太大,潘石屹說:“他如果答應,我覺得我能管好;不答應,我也不會虧什麼。但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沒有想到老闆決然答應他做廠長,潘石屹立刻開始改革:花幾百元錢買來水管,引水到磚廠和泥;又買來了小型發電機,方便夜間照明和加班……

一年後,廠長潘石屹的薪水從500元漲到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為組長,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

1989年10月,王老闆把經營重點轉到房地產,準備轉讓磚廠。

潘石屹得知後,就對李勇說‘’老弟‘’我們把磚廠承包下來,幹不幹?”

李勇一聽,又害怕欠款 ,說:“潘哥,我們剛過上幾天安穩日子,你又要折騰啊!到時如果倒欠一身債,如何是好?

可李勇不好意思再拒絕了,說:“我不投入錢,只幫你做事。到時賺得多,你就多給我點工資;虧了,算我白乾。”潘石屹答應了他。潘石屹以每月8000元承包磚廠。在他的經營下,第一個月交了承包款後,還淨賺1萬多元。很快,磚廠員工從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每月都贏利兩三萬元,李勇的收入也漲到了兩三千元。

但沒多久海南經過兩年迅猛的大興土木後,房地產市場跌入了低谷,紅磚根本賣不出去,而磚廠每個月的開支卻要數萬元。沒有多久兩人所有的積蓄都花光了,可磚廠的銷路仍沒轉機。

之後李勇痛下決心:明明知道潘石屹過不了安穩日子,自己為什麼要跟著他這樣瞎折騰啊?1990年8月25日,兩人在破敗的磚廠分手,兩人消失在海口街頭,與潘石屹分別後,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築工地上幹活兒,每月200多元。

1993年5月,李勇在街上碰到了潘石屹。潘石屹已和王功權、易小迪、劉軍、王啟富等人貸款500萬元,以2000元1平方米的價格買了8棟別墅,準備高價轉手賣掉賺錢。

李勇擔心說到:“潘哥,500萬哪!萬一虧了,一輩子就完了……”潘石屹卻笑道:“老弟,你不必為我擔心。我即使失敗,也是轟轟烈烈地失敗……

果不其然1993年8月,山西老闆韓九吉上門購買別墅,潘石屹開價4000元/平方米,韓九吉嫌房價太高,猶豫了。可再有人上門洽談時,潘石屹居然開價4100元/平方米……韓九吉坐不住了,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價格買了3棟。不久,潘石屹又以每平方米6100元的價格賣了兩棟給內蒙商人。

後來他來到北京發展,和海歸妻子張欣成立了萬通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2007年10月,李勇來到北京建國門外的SOHO工地上做小工。當他聽說SOHO的老闆是潘石屹時,內心頓時掀起狂瀾:如果一直和潘石屹在一起,自己怎麼可能還在工地上賣苦力!

多年過去了自己還在工地上做苦力,還在到處養家餬口。 本想去看昔日‘’潘哥: 但不知是出於自卑還是自尊,慚愧還是懊惱 ’可最終並沒有去見“潘哥”。

在接受採訪時,李勇感慨地說:“以前,我以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現在不這樣認為了。因為每次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圖安穩,滿足於第二天明白自己幹什麼工作,害怕失去現有的一切。當初,我還覺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騰,其實他每次再折騰時,都有了更高的起點,終於折騰成了擁有幾百億的富翁!這就是我跟他的區別呀!”

李勇的反思的確有道理,窮人之所以是窮人,是因為窮人貪圖安逸,只要能吃著饅頭,就不會再奢求蛋糕!而潘石屹的成功,與他“能折騰”息息相關。因為,只有敢於折騰,永遠不滿足現狀,才能贏得機會,才能不斷佔據更高的人生新起點,獲得新的成功!這樣的人生雖然充滿了動盪與坎坷,但正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這句話,經過磨礪的人生才能大放異彩。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之所以產生這麼大的落差,其原因正在於此。

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曾經一起共患難的“苦友”一個億萬富翁,另一個四處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