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是劉邦的長孫,是他消除呂氏,但爲何卻沒當上皇帝

劉邦駕崩後,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呂雉尊為太后,開始專權,大肆打壓劉姓宗親,又大封呂氏諸人為王,打破劉邦立的非劉氏不得為王!呂雉死後,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和劉襄、劉章兄弟除去諸呂之亂。而劉襄兄弟出力很大,又是劉邦之孫,為什麼沒有做上皇帝呢?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是他消除呂氏,但為何卻沒當上皇帝

呂后死後,呂氏家族的呂產、呂祿發動了政變準備奪權,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候劉章一起消滅了呂氏勢力;劉襄也率軍討伐了呂產、呂祿,有軍功,加之又是高宗長孫,是新帝的有力人選。立新帝時,爭議比較大的人選是劉襄和代王劉恆。最後選擇了劉恆,與當時的時局有很大關係。

國家剛剛經歷過呂氏的奪權政變,對於外戚專權很是厭惡;漢惠帝年紀輕輕24歲就去世,在政事上沒有什麼作為,很多是受制於呂太后,大臣們想要尋一明君,幹出一番事業來。首先,劉襄是劉肥的長子,雖然是劉邦的長孫,卻不是嫡孫,雖然當時劉邦諸子多遭迫害,但世上還是有劉邦兒子活著的!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是他消除呂氏,但為何卻沒當上皇帝

其次,劉襄和劉章兄弟雖然在滅諸呂事情上,做出很大貢獻,同時劉襄又是當時齊王,按說擁立他為帝也無不可。但是當時劉襄有個舅舅性格非常殘暴,為人不行,陳平、周勃等大臣覺得劉襄的外戚家族強大,害怕又會出現諸呂亂政的局面!所以最後,劉襄就與皇位失之交臂了!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是他消除呂氏,但為何卻沒當上皇帝

滅掉呂氏後,周勃等大臣認為皇位上坐著的少帝身上有呂氏血脈,擔心將來被清算,乾脆就謊稱其不算漢惠帝的兒子,將之殺死,這樣一來,大漢王朝的皇位出現了空缺。此時漢朝建立不久,人心還在,劉氏的皇位自然要劉氏的人來繼承,而在除去諸呂的過程中,宗室王侯,劉襄的功勞是最大的,其次是其弟劉章。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是他消除呂氏,但為何卻沒當上皇帝

劉襄沒能坐上皇位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劉襄的輩分,二是因為劉襄的母戚勢力強大。劉襄雖然是劉邦的長孫,但缺並不是嫡長孫。但皇位之爭並不僅僅在劉邦的孫輩展開,劉邦還有兩個兒子在世,分別是第四子代王劉恆和第七子淮南王劉長。

​劉長是可以直接排除的,不說他性格魯莽暴虐,不適合做皇帝,單單他是呂后養大的,大臣們就不敢立他為帝,這不找死嗎。而劉恆跟呂后全無瓜葛,又是劉邦親子,輩分高過劉襄,似乎更有資格繼位。真正令大臣們下定決心迎立劉恆為帝的還是劉恆跟劉襄母戚勢力的對比。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是他消除呂氏,但為何卻沒當上皇帝

誅滅呂氏時,身在長安的劉章給劉襄傳信,讓他帶兵進京,劉襄二話不說,不僅傾國而出,還挾持了劉澤,順便帶走了琅琊國全部兵力。事成之後,劉澤決意報復,他騙劉襄說自己回去勸朝中大臣立劉襄為帝,劉澤正好是劉氏現存輩分最高的,劉襄因此派其進入長安。

不過在一些大臣提議立劉襄為皇帝時,劉澤和一些大臣拋出了劉襄母系實力強大的事實,劉襄和劉章的舅舅駟鈞是齊國重臣,為人暴戾,如果讓劉襄繼位,豈不又是一個呂氏?劉襄有自己的核心班底,一旦劉襄登基為帝,老臣的權勢地位都會頃刻間消失,老臣們甚至會被清算。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是他消除呂氏,但為何卻沒當上皇帝

為圖自保,老臣們一定要想法設法地阻止劉襄登基。老臣們之所以選擇劉恆,主要是因為劉恆不曾在誅諸呂的行動中出力,讓他登基,屬於無功受祿,無功受祿的劉恆只能而且必須依靠老臣,老臣的權勢和地位就能得到保障。說到底,人心都是算計。

一個強勢皇子上位,做皇帝后第一件事肯定會加強皇權的,也就是奪權了,以漢朝來說,強勢皇帝上位,會打擊諸侯王勢力,會削蕃,會打擊功臣集團,這樣對那些誅殺呂氏的功臣來說,肯定是不願意看到的,而一個弱勢皇帝,他對功臣集團和諸侯王的威脅就小的多。按理說,劉襄機會很大,但很多時候你的優勢就是你的劣勢。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是他消除呂氏,但為何卻沒當上皇帝

正因為你的實力太大,對別人產生威脅了,其他人就抱團抵制,最後妥協,一個弱勢的皇子劉恆就上位了。我們看看,當時劉邦的兒子裡,還在世的只有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了,代國地盤小,劉恆母薄姬沒有背景,淮南王劉長地盤也也小,母趙姬,也沒勢力,但淮南王本人就牛了,跟項羽一樣“力能扛鼎”,這樣比下來,劉恆就弱多了,容易控制。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傳併發布,百家號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百度立場。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