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別人是弱者自我安慰的一劑」良藥」

嘲笑別人是弱者自我安慰的一劑”良藥”

1.

在我們與人相處的模式中,有兩種截然相反的通道。

一種是學習並結為良師益友。

一種是嘲笑並互相忘於江湖。

人人都知道第一種的好,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第二種模式。

因為第一種模式,往往要先承認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陷,然後才能保持如成熟麥子般謙卑的心態去低頭學習,可這對於很多人來說,簡直太疲憊和痛苦了。

相反,嘲笑能夠帶來絕對的歡樂,能讓我們能夠持續身處在自我認可的高峰上,致使自己那脆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會隕落凡塵,粉身碎骨。

嘲笑別人是弱者自我安慰的一劑”良藥”

所以,我們嘲笑窮人,笑他們衣食不能自給,住行不可自足。

我們嘲笑富人,笑他們家大業大,卻案牘勞形,愁白了頭。

我們嘲笑懶人,笑他們不思進取,自甘墮落。

我們嘲笑忙人,笑他們日理萬機,到頭兩手空空。

嘲笑過得不如自己的人,可以迅速幫助自己建立自信。

嘲笑比自己過得好的人,可以將自己的嫉妒發洩殆盡。

如此看來,嘲笑別人,確實是當代人可以強身健體,排毒養顏的一劑良方。

儘管,這一切藥效全是假象。

嘲笑別人是弱者自我安慰的一劑”良藥”

2.

J姐曾經是我在國外求學階段裡相處的一個室友。

我們的另一個室友小胖,因為英語不好,常常會向我們訴苦,說生活很難,覺得無法融入當地社會。

嘲笑別人是弱者自我安慰的一劑”良藥”

其他人聽到這裡,紛紛勸說:“慢慢來,總會過去的,誰都經歷過這一遭。”

但到了J姐這裡,就變成了另外一幅光景。

“你說像小胖這樣,是不是就耽誤了?”

“啊?”

“他英語這關都過不了,還上什麼大學,這不純粹是給家裡糟蹋錢嗎?”

“我看小胖最近挺勤奮的啊,最近練口語也積極的很。”

“積極是積極,我在他隔壁,聽的一清二楚呢。”J姐笑著打斷了我,“可是怎麼說呢,我覺得他沒那個能力。笨鳥先飛能做到的最多就是不拖後腿,可若是想更近一層樓,便難如登天了,你說是吧?”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究竟要有多大的惡意才會用這麼刻薄的語言去評價別人,我是無法意想到的。

而J姐從原先的旁敲側擊,逐漸升級到了正面打壓,正是從小胖努力學習英語開始的。

“學英語還是要過腦,光動嘴哪行呢,你可不能總騙自己。”

“哎呀,你能不能不讀了呀?磨得我耳朵疼。”

“你下次練習的時候,錄一下音,聽過之後我擔保你就不想再練啦。”

沒錯,當時小胖來到澳洲還不到一個月,語言水平很低。

但J姐已經在澳洲呆了足足4年,成績卻和小胖在同一個水平上。

就這樣,J姐不停地嘲笑了小胖一年,小胖不停的努力練習了一年。

待到又是一歲過,小胖因為口語練得好,不僅刷新了雅思分數,還成為了大學的志願者。

那天,大家舉杯相慶。

J姐窩在角落裡,鐵青著臉不說話,再也不出言譏諷了。

很多人就是這樣,看到別人不如自己的時候,會哈哈大笑地對著別人指指點點。

看到別人和自己差不多水平了,也能想方設法地挑幾個刁鑽的角度去批評一下。但看到別人比自己高出太多時候,也就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了。

因為光是仰望,他們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3.

大學畢業後,我有兩個特別要好的朋友。

朋友A進了央企,朝九晚五,錢多事少,到了週末,更是燈紅酒綠,小日子過得不可謂不瀟灑。

另外一個朋友B則進了私企,日夜加班,薪水微薄,在這樣的情況下,出於個人愛好,他還是做起了直播課程。

有一次和朋友A見面,他便聊起了朋友B。

“你知道嗎?他現在可忙著呢。”A說道。

“是啊,又是工作又是直播課程,妥妥的斜槓青年呀。”

“斜槓青年?我看未必。他直播收入可不怎麼高。現在做這行的那麼多,他有什麼優勢去吸引人就來給他買單?這人呢,就是得就踏實地,不是說張三李四賺了錢,你去做就也能賺錢。”

“瞧你說的,人家就是一愛好。”

“你說對了,他那個充其量也就是個愛好,有個不能賺錢的愛好,能叫斜槓青年嗎?那我還喜歡去夜店呢,能叫斜槓青年嗎?”

“你是不是斜槓青年我不知道,但抬槓青年你是跑不了了。”

一番對話下來,我舉手投降。

無獨有偶,朋友B那天難得偷閒,和我約在一起吃了頓飯,談論起了朋友A。

“對了,最近他是不是總在背地裡笑話我啊?”朋友B苦笑著說道。

“沒有。”

“怎麼可能沒有,他逢人便說,這些話想不傳到我耳朵裡都難啊。”朋友B苦笑。

我這才反應過來,以前都是三人一起的聚會,這次朋友B只約了我一個人。

“其實我一點也不難受,反而鬆了口氣。”

“為什麼?”

“一直以來,我都把他當作是我趕超的目標。大學裡他成績好,我自愧不如。畢業了他找到央企,我自愧不如。可是從他嘲笑我那一天開始起,我就懂了,他已經不值得我去當作一個目標去趕超了。”

因為當一個人費盡心機去嘲笑別人的時候,更意味著自己早已無心成長。

後來B賺錢了,但A告訴我,他一點都不羨慕B。

“賺錢多又有什麼了不起,身體遲早會垮掉,他還是沒想明白啊。”

直到最後,他仍然是嘲笑B的。

可是到了這一刻,他對B所不屑的原因,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已經發生了根本的偏移。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終於看到了他之前那份閒庭信步下所隱藏著的,是嫉妒,焦慮與無奈。

4.

曾經有人和我說,喜歡嘲笑別人的人,就像是龜兔賽跑裡的兔子。

自以為遙遙領先,實則被趕超了還不自知,是夜郎自大害慘了這種人。

但實際上,這種人藏在骨子裡的不是自大,是自卑。

而這種人也並不是兔子,是烏龜。

因為在真正的社會里,能跑在前面的兔子只會思考怎樣會跑的更快,當他們回頭望去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群兔子在後面緊緊追趕。

可烏龜不同,因為距離太遠,他們看不到兔子,目力之所及,也不過就是四周同樣在緩慢爬行的烏龜,於是,便自得其樂地開始五十步笑百步起來。

他們也知道自己爬的慢,也深恐自己在烏龜的梯隊裡都落到了最後一名。

但他們又不願付出努力,使自己不斷提速進步。

於是,這些人便採取了一種既不費力又看似能阻撓別人的行動——嘲笑。

可怕的是,落後百步的烏龜知道自己走得慢,所以不曾休息。

而落後五十步的烏龜錯誤地估計了別人的速度,誤以為大家都保持這個水平前行,所以一開始的譏諷嘲笑,也就化作了最後的強顏歡笑。

嘲笑別人是弱者自我安慰的一劑”良藥”

人這一生,不怕高處不勝寒,不怕低微如塵埃,怕的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還總想著憑藉嘲笑他人進退自如。

看到前面的人如此出色,挖苦兩句,面對再大的差距,也就自棄了。

看到後面的人如此不堪,嘲弄一番,遭遇再多的不順,也就自得了。

只不過,前面的人不會因為你的嘲笑而停止開拓,後面的人更不會因為你的嘲笑而停止趕超。

沒錯,嘲笑別人,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活在自己精心構築的夢裡,萬事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