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死亡的企業退休職工是不是還繼續發三個月工資?

手機用戶51961697490


正常情況下,不管是任何單位的退休職工,在其死亡之後,是不是繼續發放退休工資的。

一、如果單位不去銷戶,社保會一直給死亡職工發放退休工資,多發部分會從補貼中扣除。

但一般情況下,企業退休職工死亡時,家屬都會通知單位,單位在知曉後,會持該退休的死亡證明、火化證明等材料,到社保中心進行登記,一是銷戶,二是領取相應的補貼。在領取這些補貼時,社保中心會核查職工的死亡時間,死亡當月工資會正常發放,下月起即停發,已經發放的,會從補貼裡面予以扣除。

二、如果多發三個月的錢,可能不是工資,而是其他。

企業退休職工死亡後,所領取的補貼有以下幾種:

1、喪葬費:各地的標準不同,比如河南省,是發放三個月的企業退休職工平均工資。

2、撫卹金:各地的標準不同,我們這裡是個人退休工資的20個月。

3、個人社保帳戶中尚未領取的部分:我們退休時,先從個人帳戶支取退休金,個人帳戶領完之後,才去吃大鍋飯,如果個人帳戶裡的錢尚未領完,人就去世了,這部分錢是可以作為遺產由其家屬進行繼承的。

4、需要死者贍養的親屬的贍養費: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岳父母等親屬,沒有收入來源,需要死者贍養的,由社保中心發放贍養費。

所以說,如果退休職工去世之後,還在發放退休工資,要麼是死亡後沒有申報銷戶,要麼是其他費用。


錦瑟談職場


退休職工死亡之後,從死亡的次月起停發退休養老金,從來沒有規定繼續發三個月工資。並且發給喪葬補助費,有供養直系親屬的,發給一次性撫卹金。各地的規定不一樣,原來國家勞動部規定,死亡喪葬補助費為死者本人生前退休養老金的2個月,有供養直系親屬的,發給一次性撫卹金,(原來叫一次性救濟費),供養一人的,為本人生前退休養老金的六個月,供養二人的,為本人生前退休養老金的九個月,供養三人及三人以上的,為本人生前退休養老金的十二個月。

改革之後,各省市出臺了自己的政策,不再執行原勞動部的辦法,但有的省市依然執行勞動部的文件,有的省市規定喪葬補助費是固定數額,比如四千元,撫卹金為社會平均工資的若干月,具體怎麼發放,還要根據統籌地區當地規定。


一蓑煙雨103284895


企業退休職工死亡後,會有四項待遇。分別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喪葬補助費、一次性撫卹金或者救濟金、供養親屬困難補助。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餘額可以繼承。

喪葬補助金、撫卹金

按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卹金

根據《勞動保險條例》規定,工人與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其供養直系親屬人數,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六個月到十二個月。

但是現今根據全國各地發展水平的不同,各地也有不同的待遇標準

享受撫卹金的人,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死者的直系親屬,二是這些親屬主要依靠死者生前扶養

離休、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卹金後,企業不再承擔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卹金。

涉及退休人員死亡待遇,建議諮詢當地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律師說


因病死亡的企業退休職工,一般叫到非因公死亡。

職工非因工死亡後,待遇原則上要從死亡次月起停發。

不過各地的風俗不同,一般都是職工去世後辦完喪事,親屬帶著相應材料到社保部門申報,社保部門才會給停發待遇。

如果沒人申報,確實會不停的發放待遇,一般不止三個月。


但是,每年4月份開始,社保部門都會開展退休人員資格認證。又叫做生存認證。如果我們沒有去做生存認證,我們社保部門就會停發相應的退休待遇。等待家屬去辦理去世手續。

一般像青島市,如果4月份做完退休認證後去世,如果一直沒有再去申報,最晚會在次年的10月份停發相應退休待遇。也就是說可以發放18個月的退休金。

除了退休認證之外,社保部門還有專門的審核科。會對去世人員和待遇發放人員進行比對。

我2017年給他們比對過一次,一年去世1萬多人,只有一個人延遲申報了三個月,其他是都沒有問題的。

其實這也說明我們大家對於及時辦理死亡手續,也是非常在意的,沒有人去故意或者蓄意騙保。

而且,技術越發達,出現的概率就會越低。

職工如果晚去辦理一兩個月的銷戶手續。其實都是沒有太大影響的。因為我們職工去世,社保會有三塊待遇要給家屬。

喪葬費、一次性撫卹金和個人賬戶餘額。

這三塊待遇各地標準不太一樣。

青島市喪葬費是一千元,一次性撫卹金是十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2018年大約53000元左右,個人賬戶餘額根據個人去世時領取了待遇的時間不同而不同。

一般來說,這是五六萬元。如果多發放的退休金,我們可以在發放這些待遇的時候予以扣除的。如果不夠扣除,社保部門也會通過行政手段,強制回收回來。

因此,隨著我們時代的發達,老人去世後,趕快辦理相應的手續比較好,這樣對所有人都好。


暖心人社


河南的規定是,退休職工死亡的,家屬拿死亡證明,火化證明,身份證複印件,退休證複印件,退休工資存摺複印件這些材料,去社保局辦理撫卹金領取手續,一次性補助二十個月撫卹金,三個月喪葬費,還有個人賬戶餘額,上半年去世的,要到七月份後新的平均工資標準公佈後才能發放,下半年去世的申報後很快就能發放,而退休工資則發到去世的那個月,因申報晚而多領的退休金要從撫卹金里扣除。


開元53


因病死亡的企業退休職工是不是還繼續發三個月工資?對於企業退休職工死亡喪葬補貼金和撫卹金,各地方的政策有所差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相關規定,凡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並履行繳費義務的人員,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後,其遺囑都可按規定領取喪葬補貼金和撫卹金。

退休職工因病死亡者,喪葬費的計算,以死者生前最後一月領取的養老金為基數,連續領取三個月養老金作為死者喪葬費補貼待遇。對於死者撫卹金的計算,一般按死者生前基本養老金為基數領取20個月養老金,作為死者撫卹金待遇。

對於繼續發放三個月工資的政策,各地也沒有明文規定,僅供朋友參考。


志同道合179276449


企業一群蠢貨,喪葬撫卹金不單是企業人有,機關事業單位都有,給多少各不一樣,國家定的政策是兩種,給企業的大約在三.四萬左右,(各省有差別但不是很大)機關事業公職人員約在十至二十萬元左右,官員會更多。(是給死者家屬的撫慰錢)差距說明死人身份不一樣,一個是上層貴族,一個是底層奴隸。“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國家發展的“主力軍",是有“卓越貢獻"者,當利益分配時就變成奴隸,處處限制,得到的最低最少。


手機用戶63601182383


事業單位退休職工去世,一般補發20個月的基本工資,企業單位退休人員去世後安葬費和撫卹金標準各省有所不同。

按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囑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卹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非因工傷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所有餘額可以繼承。



四川省相關規定。

一喪葬費補助標準,離休人員按本人死亡當月基本養老保險金的十個月計發,其中本人基本養老保險金低於上一年四川省在職崗工人平均工資的,按死亡時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計發

退休人員和個體參保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人員,按本人死亡時上一年四川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四個月計發。

二一次性撫卹金,標準離休人員,按本人死亡當月基本養老金的十個月計發,退休人員的個體參保,領取基本養老金,按本人死亡當月基本養老金的八個月計發

所以企業退休人員在過世後還可以領當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四個月以及本人當月基本養老金的八個月。

還有其他被撫養人,一個被撫養人可以領取24個月本人工資的撫卹金,兩個是28個月本人工資撫卹金。三個及以上是32個月本人工資的撫卹金。


食在安然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凡是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並履行繳費義務的參保人員,因病或者非因公死亡後,其遺囑都可以按規定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憮卹金。

由於這一塊沒有國家的統一標準,由各地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來制定,經濟發達地區比經濟欠發達地區肯定會更高些,但肯定不至3個月的工資這麼少。

以江西省為例,當企業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要在2個月內帶著死亡職工的死亡通知書、火化證明、社保卡、退休證、身份證和繼續人(或指定受益人)的身份證明、戶口本到當地社保部門報告。社保部門接到報告後經審核無誤,會馬上辦理養老金終止手續,然後在15至20個工作日內辦理好相關手續,通知報告人前來領取以下幾筆費用:

一是4000至5000元的喪葬補助金;

二是死者生前最後一個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額10個月的憮卹金;

三是死者個人養老金賬戶內剩餘的全部本息。

另外,如果死者配偶沒有穩定生活來源的,經審核後可以每月領取到一筆不低於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生活補助費,一直領取到亡故。

以上款項的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葉公來幫忙


別做夢。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退休後病故,以醫院死亡證明認定,當月31日24時前死亡,下月養老金停發,即使你沒及時報告社保部門,養老金正常打入,但你到社保銷戶領取喪葬撫卹金時也會抵扣,超過時間太久就有可能形成騙保觸犯法律。如果是當月1日0時過後死亡,當月的養老金正常領取,下月停發。至於發放的撫卹金補助多少月,行政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參保人享受待遇不同,也不是按個人養老金月領取數額,而是按當地的職工平均工資數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