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不能把市場的波動看成簡單的市場周期

中國網財經11月1日訊 第十四屆北京中國金融博覽會暨2018年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今日開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教授在會上表示,中國的金融最近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從市場到監管,實際上我們一年時間就有一個週期出現,反映了這個市場的不成熟,監管不成熟。政策變化如此之大,市場波動如此之大,超乎想象。不要把市場的波動看成簡單的市場週期。應該說由於對金融發展規律的不瞭解,不深入不繫統有密切的關係。

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金融特別在中國,有三個基本的趨勢,基本的規律要了解。第一就是金融創新仍然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動力。不要妖魔化金融創新,中國金融創新的道路還很漫長,不要把所謂的金融風險歸結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本質是實體經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滿足需要。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規模很大,人均GDP也接近9000美元,同時經濟的市場程度也很高,在這種條件下,本質要求金融要進行持續不斷的創新。這個創新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一是期中(音)變化,這是中國金融創新第一個基本特徵。進入了融資部門,要進行脫美(音),核心是發展中國市場,這是基本的趨勢,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基本不瞭解金融的基本嘗試。第二是金融工具的多元性。融資者需要多元化的融資工藝完成優化。第三是金融的科技化,帶來了金融業態的多樣性。不要認為商業銀行、類銀行金融機構是中國永遠的主體。金融工具的多樣性因為科技的滲透將會表現得非常強烈。金融業態多樣化今天是數字化為基本特徵。從一元到二元到多元,現在支付已經數字化了,或者說數字化支付已經成了基本的發展方式,未來隨著大數據的完善,微貸也會科技化。現在數字化沒有充分建立起來,所以P2P出現了這麼大的問題,要把握住金融創新的要點。

金融結構性變化是金融未來重要的特徵,在中國現在尤為突出。

金融結構性的變革主要表現在資產結構上。未來要滿足社會多元的資產管理需求,也要滿足金融財富管理的轉型。實際上金融資產,會逐步提升,這將大大改善中國的金融功能。也會日益滿足我們對財務管理的需求,這是核心的制度發展,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的波動非常正常,再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的過程中,特別是金融的市場過程中,市場的波動不要看得太重要。實際上我非常不喜歡人為波動,無論是人為的上漲還是下跌都不好,市場要更多地尊重市場規定。金融的結構性變革在未來是基本特徵,要深刻理解。

金融的國際化。

中國進入國際化,這和中國的大國地位是相匹配的,也是我們作為大國的要求,國際化裡包含了非常重要的兩個要點,一是人民幣的國際化,這是很多人都會講的。另外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我們的金融市場要逐步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對現代化、法制化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因為一旦你的金融中心變成國際金融中心,對國家的法制水平要有大幅度的提高,你的社會透明度會有大幅度的提高,這對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要深入瞭解中國金融的三大規律才可以做好監管,不會出現一年一週期的現象。謝謝大家。

吴晓求:不能把市场的波动看成简单的市场周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