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精品创作,鼓励创意人才|中国剧本推优与版权保护论坛召开

2018年10月11日上午,首届“中国剧本推优与版权保护论坛”在2018年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举办。活动通过推优的方式,让编剧共同聚集到中国电视艺术家编剧协会,交流创作经验,表彰优秀剧本,维护知识版权,努力搭建编剧与制作公司的剧本交易平台。本次论坛也会对参会代表中有潜力的剧本组织专家基于创作进行辅导,力推剧作精品。


促精品创作,鼓励创意人才|中国剧本推优与版权保护论坛召开


据介绍,此次剧本推优评选的评选过程与以往有所不同,是首次采取大数据与专业协会专家相结合的创新审评机制,在剧本评估中,小土科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为依托的量化评估,以更科学更客观的角度对剧本做出评估,大幅度提高了优质内容的筛选效率,技术层面的创新为越来越走向精细化、专业化的内容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


促精品创作,鼓励创意人才|中国剧本推优与版权保护论坛召开


中国视协编剧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海平在论坛上表示,近几十年电视的发展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发育阶段所具有的粗放特点,“我们的目标是让转化逐渐精准化,让生产单位和编剧信息对称,在广泛了解编剧水平基础上实现编剧作品的转化”。

影视剧作为辐射面最广的大众艺术形式,原创电视剧精品是电视行业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王海平认为,实现剧本的精品化创作,打造具有史诗品质的作品是当代编剧应尤为重视的命题。其中,实现这一个命题的重要环节是要关注剧本的选题意义。“首先要从当今极具深刻变化的社会转折过程中,去寻找、展示、书写、历史逻辑点;其次,要集中于时代话题,书写时代精神;第三,要向文化层面进阶,能够在创作的基础上,既考虑市场观众的反应,同时要有引导观众、引导舆论、引导社会的意识。”

什么是剧本的“史诗品质”?

王海平进一步解释道:“史诗品质是为作品赋予时代内涵。”很多影视化改编的原小说本身就具备史诗品质,例如《白鹿原》《尘埃落定》等,这些作品深入文化层面,深入社会变迁的底层,从整个价值观体系诠释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我们(作品)的文化内涵要深入到文化体系发生变化的层面,才会有史诗品质的作品。”


促精品创作,鼓励创意人才|中国剧本推优与版权保护论坛召开


电视剧作为一种能够跨越年龄、地域、身份的文化传播形式,观看电视剧是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思想教育、观念培养、传播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会长、导演、编剧郑晓龙在论坛上表示,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影视化创作主要是根据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能够借助作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进一步发挥剧本的精神内核。同时,郑晓龙也表示,剧本未来创作的方向不只是个人生命精神的闪光,更重要的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经推优专家委员会结合量化评估,本届中国剧本推优共在全国232个剧本中,选出10部入围剧本,这些作品都是反映时代,歌颂人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现实题材剧本。最终,在10部作品中推选出《片警大花》《义无反顾》《命悬一线》《繁华》4部入围优秀电视剧剧本,推选《第一声春雷》《人民的选择》《孙光明下乡记》《南锣警探》《蹈火先锋》《太极杨露禅》6部优秀剧本。此外,论坛积极搭建电视产业市场项目合作推介平台,组织推介编剧会员与影视制作机构签约创作生产电视精品,共有18部电影、电视剧、网剧剧本与影视制作公司达成签约拍摄意向。


促精品创作,鼓励创意人才|中国剧本推优与版权保护论坛召开


论坛期间,主办方及参与单位联合224家影视制作公司,239位编剧代表,66家版权律师所发起《中国电视剧剧本版权保护倡议书》,倡导加强行业自律,自觉维护知识版权,遵守国家关于版权保护的政策法规,确保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

活动还启动了2018年度新文艺群体人才培训,公布了推荐参加“中国视协2018年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部分名单,门福胜的《和平进京1949》,马云平、刘娅的《致爱青春》,王双虎的《前门公益水会》,马云平的《康巴汉子》等51部作品在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