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秋交會熱點:經典梳理、題材趨勢、行業風向

2018年,是中國電視劇的一個特殊年份——電視劇發展六十週年。

自1958年《一口菜餅子》誕生以來,中國電視劇已走過60個春華秋實,而要說起實質性的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國劇迅速發展的這四十年裡,這一獨特的文藝形式不斷定義著大眾審美,見證著社會文化變遷。


電視劇秋交會熱點:經典梳理、題材趨勢、行業風向


2018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秋季)期間,一場主題為“‘繼往開來,再鑄輝煌’中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之路”的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專家學者、產業代表、創作人一道,梳理40年來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成就,把脈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的國劇發展趨勢。

寫實性,是中國電視劇的主要特徵

電視劇與社會文化的互相成就,是它作為一種主流文化產品的最終意義所在,而這也在過去四十年發展的高歌猛進中顯露無疑。

“從題材上看,中國電視劇的創作來源60%以上都取材於當代生活,從作品的精神指向出發,寫實性幾乎成了中國所有電視劇的重點”,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談到,“不僅僅當下生活具有寫實性,其他題材也同樣可以具有寫實性,比如抗戰劇表達的排除萬難的精神,正與我們當下致力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產生精神呼應,這也是一種寫實性;比如歷史劇中英雄們展現的愛國精神,這與我們如今倡導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一脈相承,這也是一種寫實性”。


電視劇秋交會熱點:經典梳理、題材趨勢、行業風向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


基於此,李京盛指出了中國電視劇寫實性的六種類型:

1,直面當代社會現實中的重大事件和決策,體現國家意志,表達人民心聲,介入重大現實生活;2,以個人命運見證時代發展,講述時代背景給普通人帶來的變化和機遇;3,關注當下時代熱點話題和情緒;4,用個人的青春理想書寫國家情懷,同時體現個體生命的價值;5,聚焦改革開放出現的新領域、新生活、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人文理念,新的價值成長;6,表現普通人生活中的人情冷暖,開掘平凡人的詩意生活。

回溯改革開放四十年,這段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鉅變時代,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到衣食住行,都發生了“現代化”的變化。都說藝術是現實的一面鏡子,不少國劇就此成為時代的觀察者、描摹者、謳歌者,生動直觀地反映了社會的變遷。這些國劇雖題材不同,內容多樣,但都離不開上述的六種類型。


電視劇秋交會熱點:經典梳理、題材趨勢、行業風向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長李嵐


正如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長李嵐所言:“改革開放四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是創作的素材,證明‘生活’和‘時代’是最偉大的編劇”。

四十年 四十部經典,藝術與現實溫情對視

在李京盛看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會出現具有代表性的文藝樣式,像兩漢文賦、盛唐詩歌、大宋詞章、元代雜劇、明清小說,如果要選擇近四十年對國人影響最大、傳播最廣、數目最多的文藝樣式,電視劇當推首選。

中國電視劇在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誕生過太多經典之作,它們不僅構成了對變化中的社會敘事最直觀的鏡像,也凝結著一代又一代人具有連續性的集體記憶書寫,而這些恰恰是超乎其作為一種文藝創作範疇的意義。


電視劇秋交會熱點:經典梳理、題材趨勢、行業風向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40部經典電視劇發佈


論壇中還進行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40部經典電視劇發佈”環節,首都影視發展智庫召集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總結了四十年電視劇發展的基本特徵和精神氣質,並代表首都影視發展智庫發佈了表現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時代特徵的四十部經典電視劇,入選作品包括《敵營十八年》《蹉跎歲月》《赤橙黃綠青藍紫》《高山下的花環》《四世同堂》《西遊記》《紅樓夢》《便衣警察》《渴望》《圍城》《編輯部的故事》《外來妹》《北京人在紐約》《我愛我家》《三國演義》《車間主任》《水滸傳》《雍正王朝》《激情燃燒的歲月》《大宅門》《長征》《亮劍》《士兵突擊》《奮鬥》《大明王朝1566》《金婚》《闖關東》《潛伏》《我的團長我的團》《媳婦的美好時代》《溫州一家人》《老有所依》《北平無戰事》《琅琊榜》《平凡的世界》《情滿四合院》《歡樂頌》《海棠依舊》《白鹿原》《雞毛飛上天》。


電視劇秋交會熱點:經典梳理、題材趨勢、行業風向


首都影視發展智庫召集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

根據這些經典電視劇的文化價值,尹鴻也剖析了它們的現實特徵與創新特徵:一是與現實的密切聯繫,不管什麼題材,它們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直擊了人們最迫切的需求;二是創新,其實中國電視劇人應該向自己致敬,中國電視劇能有今天的成就,是電視劇人勇於創新帶來的結果。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 看電視劇的未來

論壇伊始,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在致辭時指出,在新的歷史時代,堅持質量為先、堅持守正創新、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生態是推動電視劇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源泉。


電視劇秋交會熱點:經典梳理、題材趨勢、行業風向

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


而從題材角度出發,縱觀近兩年的電視劇發展趨勢,謳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不斷提升現實題材的創作水平,已成為中國電視劇發展的重要方向。李嵐就在論壇中提到:從2017年開始,現實題材就是創作熱點,到了2018年,1-4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劇目中,現實題材劇目和集數佔比分別達到68.13%、64.45%。“但現實題材劇的‘偽現實’和‘懸浮劇’現象尚未根本扭轉,優秀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數量還遠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需求。”

針對這種現象,李嵐認為抓好編劇環節是提升現實題材電視劇品質的基礎,“創作要積累厚實的生活素材,跳出IP改編和流量明星的窠臼”。這一“內容至上”的觀點也得到了其他與會專家的贊同。浙江衛視副總監麻寶洲表示,“精品內容對頻道發展具有極高價值”;愛奇藝執行總編輯王兆楠認為“通過精品內容,才能打動人心、贏得人心”。


電視劇秋交會熱點:經典梳理、題材趨勢、行業風向



改革開放歷經四十年,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新時代會湧現更多新故事,這其實也為中國電視劇的創作提供了契機。中國電視劇能否繼續高質量發展,就在於是否緊貼時代脈搏、感應時代要求、能否真切地反映人民心聲。這是時代命題,也是給中國電視劇的一張全新的藝術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