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藝術融入生活的策展人——陳鵬翔

隨著城市的發展,美術館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大量美術館作為高高在上的官方機構而缺少觀眾,沒有發揮出其公共文化機構的作用。

在私人美術館方面,據《私人美術館調研報告》發佈的數據,從私人美術館的到訪人數及展覽數量看,全球有61%的私人美術館每年接待觀眾人數約1萬人次,這也無非是孤芳自賞。

圍繞著文化惠民的方向,推動藝術資源面向大眾,不管是否需要走出美術館,不管展覽場所在什麼地方,都要主動走向大眾,走向生活,建立系統的公眾文化服務平臺。微充氧藝術機構(香港·廣州)簡稱:MO2art,就是在致力於這方面的推動工作。

MO2art至今已走遍大半中國大地,北至瀋陽、西至烏魯木齊、天津、鄭州、武漢、重慶、成都等地成功舉辦多場大眾藝術展覽,能迅速的在全國各地舉辦成功的展覽案例,這與MO2art的常設策展人陳鵬翔有很大的關係。

致力藝術融入生活的策展人——陳鵬翔

一詞源於英文“curator”,全稱“展覽策劃人,是指在藝術展覽活動中擔任構思、組織、管理的專業人員。

陳鵬翔(英文名:Ivan.c)

香港IAE國際藝術家交流協會理事長、微充氧藝術機構(香港·廣州)創始人、MO2art常設策展人。

1996年土木工程本科畢業,從小就喜愛藝術他,因教育制度而“放棄”夢想,但卻從未離開過藝術。從自學國畫到攝影,為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之後又通過進修的方式來學習更多藝術相關的專業:如電影學、環境設計、平面設計、攝影等,為的就是將來他能為藝術做出貢獻。

經過了時間的慢慢磨練,陳鵬翔的藝術道路漸漸有了起色。

MO2art藝術機構眾多的藝術展覽中經過了陳鵬翔現場專業的指導,按照現場的架構,位置,年份,作品的事蹟及當地文化特點進行策展,結合專業與大眾的需求,策展後,完全大大提高了藝術作品的檔次及更加易懂,更有幾次大師級別的作品展覽,將本市各個媒體媒介襲佔了一席之地。

如畢加索藝術真跡展——瀋陽站,舉辦時就充分的證明了這個思路的真實性,慕名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開展第一天下午,記者就看到排隊的長龍一直延伸到美術館大門口。MO2art策展人陳鵬翔“沒想到開展當天一小時內就迎來五百多人,非週末也每天要接待近兩千人,場面十分火爆。

致力藝術融入生活的策展人——陳鵬翔

在展廳中不少記者採訪陳鵬翔

致力藝術融入生活的策展人——陳鵬翔

記者問:通過策劃藝術展覽你覺得藝術策展人應該具備什麼的要素?

陳鵬翔:一個城市,一個人的城市,一個個從陌生到熟悉,為藝術而遊走在各城市之中體驗著春夏秋冬的穿越。我想這就是我作為策展人的感悟,我與其他策展人不同之處在於我會到處“傳教”,而不是隻在一個城市中。之前展中有觀眾問過我:策展人是什麼意思?我說:策展人的策展是在傳播;而策展人的人是在展現生命;你看到的是藝術展,但你感到的正是我傳教的生命真諦。所以,策展人要有基礎的文化素養以外,最好是設計出身或也是藝術家,另外就是性格,在陌生城市中耐得住寂寞,既獨孤又要感到藝術傳播的幸福,正確的價值觀、對藝術市場的前瞻性。

記者問:大眾對藝術常設策展人的認識比較少,你作為正式將國際藝術文化、商業與大眾結合的一位策展人你是如何做到的?

陳鵬翔:因為我本身是藝術愛好者也是從事公關傳媒工作,所以在一直思考著一個問題:現在的公關活動還停滯在物質需求的階段上,精神需求如何滿足?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藝術的需求自然就增長了,如何幫助公關活動營銷走出初級階段呢?我想到的是把神聖而不可及的藝術家們請下聖殿,來到生活中。像我們的齊白石大師真跡,相信大家也是遙不可及的,但我們也成功舉辦了多場巡展,我希望讓藝術更近一步生活而不枉齊老對藝術本源於生活的初心,另外像畢加索大師,我們也成功舉辦了多場巡展,畢加索一直希望藝術是在大街上都能看得見和更多人擁有而不是隻在遙不可及的藝術館中,而親自制作版畫和陶瓷來傳播藝術!大師如此,我們更要傳承大師把美好的藝術都展現出來,並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國際藝術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展示與大眾交流的機會和平臺。

記者問:你幫助過中國、日本、法國、西班牙的藝術家策展,你認為國家之間的藝術家商業策展形式會有什麼不同?

陳鵬翔:不同在於:每場展覽傳達的內容都各有不同,都是些不同年代、不同生活環境的藝術家,如中國齊白石、西班牙畢加索、法國表現主義藝術家-讓米歇爾、日本-草間彌生、村上隆,他們的理念是截然不同。所以我要通過策展的行為來傳遞出他們自己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還要區分開專業觀眾、媒體和大眾的需求點,還要重視傳播效果,更要幫助觀眾更容易到接受藝術家的藝術。

而同在於:策展都是在呈現作品、傳播藝術;我一直是在傳教藝術和展現藝術家,所以策的是藝術,展的是生命,這點非常的相同。

當初陳鵬翔還是一位畢業於土木工程系的學生,畢業時他不樂於去從事自己專業類型的工作,依然在外自修攝影,隨後因一次偶然的機遇,他的朋友推薦他去某扶貧基金會兼職,從事一個設計崗位的工作,當時基金會與贊助方已邀請了眾多的設計公司去為一次的扶貧工作出vi稿,搞了半個月還是沒有苗頭,陳鵬翔來了之後用了一個晚上進行出稿,之後修改了兩次就讓此次設計工作完美截稿了,基金會與贊助方看到陳鵬翔如此優越的表現,當時就邀請他繼續深入參與本次長達一年的扶貧工作。

致力藝術融入生活的策展人——陳鵬翔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孫中山先生說過:不要死讀書讀死書,“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受此啟發,陳鵬翔在接觸不久的志願者工作中,自願獨自前去四川阿壩州為山區支教,為山區的小朋友帶來知識,身為一位少之對少出現在山區教書的城市人,村民待陳鵬翔如家人,照顧他的吃住等等,所以在那段時間他全身心投入於教育工作中,也從他們身上有所領悟生命的純潔。

當陳鵬翔支教回到城市後,他起初接觸的是一家公關工作,以設計師入職了深圳一家小型廣告企業,但經過他幾年的精心經營,企業已有服務機場等大集團的能力。到了廣州後,從一位設計副總監開始入職一家活動公司,因為謙卑的心,同時也是給自己一個接受的過程,是金子總會發光,快速經過這一適應階段後,在進入公司3個星期就被提前轉正,入職3個月就上任了總公司的副總經理,負責管理公司行政事務、供應商、創意部門(設計部、企劃部)等產品部門;無論是語言優勢、無論是設計、攝影,這個都是工具,助於他工作的提升,以及更好的把握住機會。

這些年工作的他一直心繫藝術,在一次商業活動中有人討論說“商業城市缺乏藝術,國內的藝術產業太少,文化怕是會慢慢流失”。

而後回到廣州的他辭去了公司副總經理職務,開始了他真正的為藝術夢想而努力的道路。

致力藝術融入生活的策展人——陳鵬翔

經過一年到處奔波的籌備工作,在2017陳鵬翔創辦了微充氧藝術機構(香港·廣州),開始了他提升中國大眾藝術文化的夢想工作,剛創業不久的他,成立公司短短几個月,已經舉辦20餘場藝術展覽,展覽覆蓋中國8個省,合作國際藝術家已達40多位關聯9個國家,影響幾千萬個大眾展覽粉絲等等......

很多人期待你在未來10年如何去影響藝術界?

陳鵬翔:關於中國的藝術市場是會越來越好的,香港成立了國際藝術家交流協會,在大陸和香港也分別成立了MO2art藝術策展機構,已經打開了國際藝術文流之路,我們專注、致力於幫助國際藝術家進入中國,以藝術推廣為使命;向社會推薦最具市場收藏潛力的作品和藝術家;本著為藝術家負責的原則,結合國際市場變化從藝術家的位置出發提升藝術家品牌知名度,用豐富的專業策展經驗並整合專業藝術展資源、品牌資源跨界運營。我不能說我能影響藝術界,但是我在開創一個新的區域,會為中外文化交流而作出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