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磨礪,磨礪使人成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後感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人生需要磨礪,磨礪使人成長。

——陳志武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當我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感觸頗深,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由29名採訪對象的口述彙集起來的一本採訪實錄,分“知青說”、“村民說”、“各界說”三個部分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習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

我也是經歷過知青上山下鄉及部隊的鍛鍊成長的。1976年我高中畢業,即插隊到廣西賀縣沙田公社龍井大隊19生產隊,當了一名知青。在農村,我也是克服了“飲食關”“勞動關”“思想觀”方面的困難,在農村勞動生活3年後,到部隊服役。所以,讀了書中青年習近平在農村歷練的感人故事後,讓我感覺是一次心靈上的衝擊和震撼,是一次情感上的共鳴和昇華,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對照和看齊。習總書記身上彰顯的優秀品質、人格魅力值得我們大家認真學習。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圖:桂東公路管理局黨委書記陳志武在黃竹村與貧困戶親切握手,詳細詢問他們的家庭情況、生活來源、遇到的困難。

非志無以成才。15歲的習近平從大城市來到小村莊,面對身體上、生活上、思想上的種種不適應,沒有意志消沉,而是真正融入梁家河的農村生活、深切瞭解農民生活狀況後,立下為“為群眾做實事”的理想,有了這個“初心”才得以克服種種困難,逐漸成長為梁家河的“好後生”。

我們工作、生活上也的的確確需要像習總書記那樣,堅定目標,充滿自信,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所以,我也時常會告誡局裡的青年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要走好公路人生涯的第一步,立足本職工作,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真抓實幹,踏踏實實工作,那樣才能為桂東的公路事業發展做貢獻,為自己的人生增亮點。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圖:桂東公路管理局黨委書記陳志武給黃竹村貧困戶宣傳扶貧惠民政策

非學無以廣才。學習是一個不斷豐富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青年習近平為了看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幾里路才借到手;連上山放羊、鋤地休息的間隙,他也拿出本新華字典邊讀邊記;半夜大家都睡覺了,他還在挑燈看書。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時間,我就沒見他離開過書本,沒見他放棄過讀書。”農村知青生活,白天勞動強度大,人已經很疲勞,每天吃得也不好,尤其是當上村支書後又要操心村子裡的事,但青年習近平總能靜下心來讀書學習。

在那個年代,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荒涼,青年習近平痴迷讀書學習,一來是滿足對知識的渴求,二來也養成了他刻苦學習的習慣,成為了一種生活態度、精神追求。反觀我們現在,有不少幹部職工安於現狀,停滯不前,思想上過於安逸、學習上有些放鬆、工作上缺乏動力,這是不利於我們個人成長成才的表現。目前,公路部門同樣面對機構改革,改革會帶來衝擊,也會帶來機遇,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本職工作,多幹實事,並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增強本領,保持自己的優勢,那樣無論去到哪裡工作、在哪個崗位上都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作為新時代青年人,品讀此書能夠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它是當代青年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活教材,也是當代青年人勵志成才的重要典範。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非幹無以造才。梁家河原先是貧困村,青黃不接時全村就出去乞討。青年習近平擔任村支書後,村子變得紅紅火火、一片生機,原因在於“實幹”!習總書記當年帶領村民打淤地壩,修建沼氣池,打吃水井,開鐵業社、縫紉社,辦掃盲班,一心為民辦實事,就像村民王憲平評價的,“近平在梁家河插隊的這七年,是受苦受難的七年,是踏踏實實幹出來的七年”。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我想,全局幹部職工,都應該弘揚這種好的作風,傳承這種好的方法,堅持這種好的工作理念,下大力氣提振大家幹事創業的精氣神,讓幹部職工充滿激情和幹勁,又堅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通過解決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來推動桂東公路事業發展這件“大事”。

讀完這本書,讓我真實而深切地感悟到,什麼是忠誠,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使我更加深刻、直觀地領會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精神所在,更加全面、歷史地認識到確立以習總書記為全黨核心的重大意義,也更能明白一個道理:人生需要磨礪,磨礪使人成長。

審核:潘建川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長按關注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