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你喜歡吃螃蟹嗎?

眼下正是螃蟹膏滿黃肥的時節,不過滿大街陽澄湖大閘蟹,你知道哪個是正宗的嗎?

生活中處處有套路,而“洗澡蟹”(將外地螃蟹運到陽澄湖養一段時間,冒充陽澄湖大閘蟹)就是最為典型的一類,叫做“食品摻假”,它包括刻意為之的以次充好、違法添加、虛標來源等一系列行為。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老生常談的問題】

其實食品摻假並非今天才有,古時就有“掛羊肉賣狗肉”的俗語,可見摻假行為古已有之。

縱觀近十年來發生的重大食品相關事件,有相當一部分正是因為摻假。

三聚氰胺事件是食品摻假的典型,但食品摻假不是發展中國家特有,馬肉風波、雞蛋氟蟲腈汙染等事件一次次提醒,從業者素質較高、誠信體系完善的歐洲也非淨土。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物流全球化的發展,食品摻假早已成為全球性問題。

世界糧農組織在《2018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中指出,全球零售和餐飲業平均有20%的水產品存在虛假標註,可見問題之普遍。

而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中不確定因素的增多,也導致食品摻假的風險加大。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極具挑戰的問題】

雖然食品摻假並不一定帶來食品安全問題,但依然會讓消費者利益受損,破壞整個國家的食品消費信心,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甚至可以直接損害國家形象,因此世界各國政府和行業的有識之士越來越認識到預防和打擊食品摻假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然而,應對食品摻假對各利益相關方來說都是極具挑戰的。

食品摻假之所以是頑疾,是因為它為不法分子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個別人為謀取超額利潤鋌而走險是幾乎不可避免的。

而違法者會刻意逃避監管,因此傳統的食品管理體系在這樣的“貓鼠遊戲”中容易吃敗仗。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儘管各國在處理食品摻假案件的過程中各自積累了一些經驗,相互學習和交流大有裨益,但這些案例多為“一事一議”,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化方案。

而且食品摻假鏈條長、涉及面廣,沒有誰可以獨自解決這一問題。

各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打擊食品摻假不僅需要跨部門、跨層級的合作,也需要國際間的協調聯動,但各國在食品摻假的定義、範疇等基礎性問題上並未形成統一認識,阻礙了構建全球性的預防食品摻假的體系。

食品行業對於食品摻假的認識水平和應對能力也參差不齊,尤其中小企業的意識薄弱,預防摻假的能力不足,更容易成為摻假的受害者。

對於食品企業來說,預防食品摻假的關鍵在於整個供應鏈的管理,優秀企業都有一整套嚴密的質量管理體系,但它們的成功經驗很難簡單的複製到別的企業,這就有賴於食品行業的整體提升。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此外,作為食品產業鏈的最後一環,消費者既是食品摻假的受害者,也可能在無意間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他們有些可能是受到不法分子誘導,不小心購買了摻假食品,有些則可能因為追求低廉的價格而忽視了質量。

因此,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避免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長期不斷的消費者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共識與行動】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國際組織、各國監管者、食品行業和學界正在積極行動。

比如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正在進行食品真實性溯源標準的前期研究,美國藥典委員會構建了國際食品摻假數據庫,一些行業領軍企業已經在開展食品供應鏈的脆弱性評估等工作。

在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在圍繞食品、保健食品的虛假宣傳和欺詐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一些違法案件線索已經移交公安機關偵辦。

同時,深入社區、學校、商超、農村等特定場所的消費者教育也在各地不斷推進。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為進一步分享經驗、凝聚共識,在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達能食品安全中心、加拿大拉瓦爾大學、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等機構的推動下,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00多位專家分別在魁北克和北京圍繞食品摻假舉行了兩輪研討。

近日,會議報告《應對日益嚴峻的食品摻假問題——促進達成全球共識》正式發佈。作為該報告的起草人之一,我認為它主要有三方面的意義。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首先,該報告將推動各利益相關方就應對食品摻假達成全球或地區性共識,並促進全球和各國在預防食品摻假方面的資源整合。

食品供應鏈十分複雜,為全鏈條做好食品摻假的預防,需要投入的資源是空前的,即使那些管理上相對成熟的機構,例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也存在資源不足的問題。

從國際層面加強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打通實驗室網絡、監管網絡和食品供應鏈間的信息壁壘,這將有效的減少重複建設,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第二,該報告將推動各利益相關方進一步分享知識與實踐經驗,並建立開放性的合作機制。

預防食品摻假需要專門的知識與理論指導,而這就需要建立跨部門、跨學科的大合作,例如食品監管部門和公共安全、法律部門的合作,傳統食品科學與犯罪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消費行為學等學科的合作等。

同時,預防食品摻假的實踐主體是食品行業,行業領袖企業尤其應當在這一領域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食品安全在商業領域是非競爭性的,我期待更多像瑪氏一樣的行業代表,不斷將自己在預防食品摻假方面的知識、實踐經驗和資源無私分享。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第三,該報告也將推動預防食品摻假的各項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儘管預防食品摻假的重要性遠遠大於通過檢測手段去抓造假者,但檢測技術是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也是構建標準化的工作框架的必要條件。

目前新興技術手段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食品行業的應用卻相對滯後。

只有對這些技術進行標準化、規範化,才能構建統一的數據庫,方便全球食品供應鏈共同抵禦食品摻假。

而在這個過程中,國際食品法典、國際標準化組織、美國分析化學家協會等機構將發揮重要作用。

預防食品摻假,全球業界精英商討建立“金標準”

總之,食品摻假一直是食品安全的重大挑戰,我們迫切需要各界緊密合作,積極分享知識、經驗並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圍繞預防食品摻假的系列研討將全球共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將成為未來幾年應對食品摻假的全球性行動指南,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也正在會議共識的基礎上勾勒預防食品摻假的世界藍圖。

正如中國工程院陳君石院士所說,這份報告將有助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工作,並在全球得以應用,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預防食品摻假將擁有全球統一的“金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