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的非常48小時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不是小女子寫的,小女子偶然看到這篇文章覺得蠻有趣的所以轉發給大家看看,但是之前文章的鏈接找不到了。看文章之前順道打個廣告給大家,小女子(微信號:gdcsapp)是期貨從業人員,如果大家想了解期貨或者對交易有什麼困惑的話,歡迎隨時聯繫我。。

發佈王健訃告後的4小時,海航管理層向不知所措的員工下達了口頭通知,讓大家安靜,不要妄意揣摩。

慌亂其實是從那天早上開始的。海航位於海口和北京的辦公室,很多資料被管理層要求封存,各種消息在公司流傳。

當時還沒有幾個人知道,最終出來的公告,是公司實際掌舵人去世的訃告。

口頭通知還要求幹部不能休假,上班著素裝,弘揚正能量,所有對外合作繼續展開,保持隊伍思想穩定。

海航的官網和內網在昨天下午都調為黑白顏色,以示哀悼。陳峰和一些高管已抵達法國,其他高管們都趕回海口總部,中層照常在公司上班。

發生意外時,王健在法國普羅旺斯博尼約村照相。他是攝影愛好者,出過攝影集。

路透社引述當地警長表示,王健當時站在一處峭壁邊上,試圖爬上一堵矮牆,去看風景並拍照。第一次翻牆失敗後,他試圖蹬地助跑上去。

他從十米高的峭壁摔了下來,因傷勢過重去世。現場目擊者說:

這應該是一起意外。

我一位曾跟隨王健多年的朋友說,這看上去像王健的行事風格。他心臟和血壓不太好,在吃一種很奇怪的藏餐。

王健喜歡熱鬧,去哪都會有很多人跟著。他偶爾坐房車出行,房車很高,要從梯子下來,有次突然從梯子滑下來,馬上有下屬一把接住摔下來的他。

王健和陳峰一樣信佛。不過陳峰表現在面上,每天抄經。王更多是在內心向佛。去年年底,他帶了尊金佛去南極,我一位朋友說,到南極點,王健對著佛像許了弘願:

願世界和平,國家強盛,海航強大。

但萬般皆有定數。有時影響國家或者個人命運的,不是重要關頭的重大事件,而是一些意料不到的事。

1

昨天晚上十點多,海航內部簽發了一條書面通知,簽發人變成了陳峰。

在海航,陳峰級別最高,是M16,王健位居M15。

不過在2016年年底一次事件後,陳峰淡出了海航的管理事務。這兩年帶領海航穿越大風大浪的,是職位比陳峰低一級別的王健。

陳峰過去兩年絕少簽發內部通知。沒想到重新以他名義簽發的集團通知,就是成立他戰友和同事——王健的治喪委員會的通知。

王健的家人和朋友都處在一片悲痛之中,大家在籌備追悼會事宜。

治喪委員會主任是陳峰。委員分別是黃芳、王偉、陳國慶、吳振均和曾浩榮等人。

委員裡的王偉,是王健的弟弟。王偉沒有接受過媒體採訪,在他呆了十幾年的海南,他也是因有家生產古巴風格雪茄的公司,而為人所知。

十年前,王偉還是萬達的投資者之一。

昨天有家外媒誤把王首富的照片當成王健的照片刊發。王首富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在海航從一家邊陲地方航空公司發展為多元化巨無霸過程中,不在海航任職的王偉,發揮了重要作用。扭腰時報說,他在幕後策劃投資和設立了平臺公司。

陳國慶是陳峰的弟弟,海航創新總裁陳超的父親。他曾有家公司叫盛唐發展。

海航不是國企,勝似國企。很多業務都與高管的朋友和家人有聯繫。

去世前,王健在今年4月接受了中國經濟週刊的採訪,他說:

做企業很難,好也不行,壞也不行。好,有人來搶你,壞,有人害你。別人來害你、搶你。你給不給?你告訴我怎麼辦?

去年風口浪尖之際,海航曾聲明:海航集團由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Hainan Cihang Charity Foundation Inc.、12名自然人及海南航空間接擁有。

陳峰和王健是最大自然人股東,分別持股14.98%。

當時聲明稱,所有股東都承諾自己離世後,向基金會捐贈其所有股份。王健說:“給兒孫留下錢,恐怕就是禍害”。

未料一年後,他意外離世。其個人股份去向,還未宣佈。

2

彭博社曾說,海航是一家讓世界擔心的中國神秘公司。

海航的LOGO——HNA ,則被人詮釋為“好(H)牛(N)啊(A)”。

但過去大半年,這家“好牛”的公司走下了神壇。其處理資金鍊危機的過程,堪稱世界商業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海航在全球有34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超過1.2萬億元。這些資產超過一半,是海航在2015年7月到2017年5月間收購而來。

海航花費400億美元,將英邁、希爾頓酒店和德意志銀行等多家歐美知名企業收入囊中。

憑藉這些收購,海航將在2018年的《財富》五百大榜單中輕鬆躋身前100位。

2015年首次上榜時,海航位列第464位。世界商業史上,還沒有哪家公司如此短時間實現如此大躍進。這過程中,跟政府支持是分不開的。

王健生前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海航要進入世界500強的前10名。

但就在海航登上巔峰之際,政商環境急劇變化。有媒體報道說,海航的債務高達900億美元,面臨年利潤不足以還貸款利息的困境。

海航驟然從買買買模式,切換到賣賣賣模式。王健雄心勃勃的十年躋身世界五百大前十名的夢想,戛然而止。

自2017年底起,海航開始了一系列揮淚大甩賣。從海口大英山CBD到香港辦公樓和地塊,再到紐約、倫敦、芝加哥等地的眾多物業,均被相繼出售。

2018年以來,海航已出售境內外地產項目共計近400億元。有朋友告訴我,王健4月份還跟北京萬科董事長劉肖、及融創孫宏斌談過整體出售地產業務。

海航的地產板塊是最大的造血機器之一,但發展緩慢。2014年,海航地產的銷售額就達到175億,到了2016年底僅剩下100億了。2017年,這塊業務甚至下滑到了80億。

之所以賣地產資產,王健自己的解釋是:地產有很大的週期性,這個週期要來了,而且會來得很快。

2008年1月23日,在海航年度工作會議上,王健提出全面戰略轉型。接下來三年,力促海航進行人員轉型、企業轉型、瘦身健身三大轉型。他說:

海航轉型真正含義就是肩負起推動中華民族文明覆興、文化復興的歷史使命。

18年過去,兜兜轉轉繞個大圈,王健又回到了原點——多元化戰略變成了專注主業。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說,我們一直划槳,與波浪抗爭,最後卻被衝回我們的往昔。

3

上月有消息傳出,中國政府、特別是海南政府同意幫海航籌集資金。這讓海航有喘息之機。

海航和海南,二十多年來一直同呼吸共命運。

但海航實際意義上的一號人物突然離世,正值海航龐大債務問題有所緩解之時。他的離開,對海航意味著接下來的內部管理壓力將劇增。

海航內部有個潛規則,陳峰用過的人,王健不會再用。現在的管理層裡,只有首席執行官張嶺做過陳峰的助理。其他除了幾個最初創始人外,都是王健一手提拔起來的。

這一直是家山頭林立、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公司。有朋友曾說,海航最大問題不是債務問題,也不是決策問題,而是豢養了數以萬計的青年官僚。

這家成長快速的民營企業,沒來得及消化掉英邁、希爾頓這樣的優秀資產,卻沾染滿身國企富貴病。

所以知乎上有個熱帖:你為什麼從海航離職?

不過在外界看來,海航的格局是中國大公司從來沒有過的大格局——雙寡頭模式。陳峰主外、王健主內,王健則在一次海航內部會議上這樣解釋:

我倆坐在這看似是兩個人,實際上是一個人,所以大家別把我們看成兩個人。

王健訃告發出後,財經雜誌刊發了哈佛商學院教授柯偉林的專訪。柯偉林說:

我不認為任何一個取得像海航那樣的成功的企業是瘋狂的。只是對於任何一家中國企業而言,幸運又不幸的是,中國的政策沒有細節差異,通常政策轉向都是一刀切。

和王首富、吳小暉和伊利潘剛一樣,海航的老闆們也都喜歡去哈佛商學院。

4月份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健還說過一句話:

海航經營這25年,如果說攀附任何一個權貴,海航也不可能活到今天。你看那些攀附權貴的企業,有活著的嗎?

說到這裡,王健突然坐直身子,身體往前傾,手用力一擺說:不可能!

兩個月後,他在法國意外離世,留給後人滿腔驚愕與嘆息。

作家麥家曾經寫過一個心酸的故事,結尾很淡地說了句話:

人的一生,總是要找到一種平衡關係。忠貞的人,會得到忠貞;勇敢的人,也是用勇敢結束。你被什麼驅動,什麼就是你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