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10月29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滴滴出行“原本提上日程的IPO計劃已經擱淺,此外,國內外賣業務暫停,共享單車業務推進也放緩”。

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同日,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公司上下都在全力以赴做安全,沒有上市方面的考慮。”

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由於此前旗下順風車業務連續涉及多起安全事故,滴滴出行一度面臨巨大社會輿論壓力,這也被外界認為將對其上市進程產生深遠影響。

IPO消息頻出,滴滴估值或大打折扣


成立於2012年的滴滴出行,在過去幾年中不僅實現了百億美元級別的年交易總額,在國內網約車市場也牢牢佔據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IPO上市消息隨之出現在各媒體頭條。

通過沃德社會氣象臺的實時監測,今年以來“滴滴IPO”相關的信息足足高達228026條

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實時數據統計↑


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滴滴IPO”網絡聲量分析↑

2018年3月至4月,滴滴欲IPO上市消息集中流傳的第一個時間段。彼時,包括外媒等在內的多家媒體紛紛提及,滴滴出行最早可能在當年下半年完成IPO,上市地點選擇在美國,目標估值區間為700億-800億美元。

隨後,外界又傳言滴滴出行欲在下半年赴港上市,且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權的形式上市,目標市值維持在700億-800億美元不變。這一估值已經超過彼時美國網約車企業Uber的720億美元。

今年6月,滴滴出行曾宣佈將滴滴專車拆分成為獨立品牌“禮橙專車”,並將開發獨立APP運營。8月,滴滴出行宣佈旗下汽車服務平臺正式升級為“小桔車服”。

連續拆分旗下業務,也被外界解讀為滴滴出行是在為IPO作準備。

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滴滴”網絡滿意度分析↑

但在整個過程中,包括“鄭州空姐案”、“樂清案”等多起順風車安全事故的發生,令滴滴出行面臨巨大社會輿論壓力。受此影響,“滴滴”今年的整體網絡滿意僅有52.33%。這也是另公眾再次質疑“負面層出不窮的滴滴,憑什麼估值800億?”

前有監管重壓,後有用戶聲討,滴滴的至暗時刻似乎已經到來。

實際上,外媒最新的報道中提及,已有投資者私下交易滴滴出行的部分股票,從交易價格推算,後者估值在500億-520億美元之間,這一價格已略微低於去年底的融資價格。

伺機而動的對手


市場上已經可以看到網約車市場上一些玩家的微動。

近來,嘀嗒正在推動平臺出租車和順風車業務發展。嘀嗒出行CEO宋中傑表示,司機動力不足是過去出租車服務達不到用戶需求的原因,而嘀嗒出行給出了巡遊出租車服務質量問題的整改意見,並提出網約化是出租車改革的核心。

吉利集團也在已有曹操專車涉足網約車市場的情況下,又與戴姆勒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主打高端出行市場。對於曹操專車與新合資公司的關係,以及日後的運營方式。

“如果說競爭對手有動作,也可以說是滴滴給他們提供了機會,幾個事件累計到一起,助推了用戶的情緒,而情緒的高漲進而受到政策監管也會加嚴,對滴滴來說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一位出行領域分析人士對鳳凰網科技表示。

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媒體的數據中顯示,從2018年8月到9月,滴滴APP的月活躍用戶數量在下降,從6429萬下降至6292萬,而嘀嗒、首汽、曹操、神州及易到等平臺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嘀嗒和首汽獲得接近200萬月活的增長。

此外,還有曾經轟動一時的美團打車。只不過在美團上市同時,官方宣佈暫停網約車業務的開城計劃。

據美團打車美團點評首席財務官兼高級副總裁陳少暉此前對《財經》介紹,“美團當時選擇南京、上海做試點就是基於兩個城市的不同特點,市場規模、容量、司機和乘客之間的匹配程度都有不同狀態。測試完的結果是,打車業務的商業模式目前有點問題。”

但有投資人認為,美團暫時停止打車並不代表以後不會再次擴張網約車業務,將手伸向滴滴腹地。

逐漸嚴苛的監管


兩個月來,滴滴一直在整改產品的各項功能,其中涉及安全因素的功能也得到了多次的升級和補充,全程錄音、“黑名單”、短信報警等功能陸續上線,“安全無止境,整改進行中”的字樣一直在滴滴出行APP的首頁上。


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但這些整改仍然不能讓程維和滴滴有絲毫放鬆,反思的氛圍一直瀰漫在整個滴滴內部。據媒體報道,“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持續加強安全運營保障工作”的標語一直掛在會議室,兩個月的多次會議上安全都是核心詞彙,程維、柳青、張博等多位高管都在抓安全。

對於滴滴未來的價值,監管是最具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拋開半年整體40億人民幣的淨虧損,滴滴在數據和流量上依舊有著相當高的價值,但規模也與政策和監管有著極強的關聯性。

9月10日,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和私人小客車合乘安全管理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加強網約車和順風車司機的背景核查,12月31日前全面清退不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實現網約車平臺公司、車輛和駕駛員合規化。

這一要求的提出,對於滴滴這類大量私家車入駐的網約車平臺來說,全面合規意味著將有絕大部分車輛和司機被清退,滴滴將面臨規模被攔腰斬斷的境況。

有多位快車司機對媒體表示,他們根本無法滿足戶籍和車牌的要求,而多位有戶籍和車牌的司機師傅也表示不願意將自己的車轉為運營性質。

滴滴在反思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


滴滴目前的反思和整改,都是在為此前遺漏的安全隱患做補足,本質上只是服務意識的提升。但對於來自市場上各方的壓力遠未結束,輿論監督、股東意志、市場競爭、監管嚴苛等仍然纏繞著滴滴。

反而,滴滴在反思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奔跑的速度,失速期間是否能夠重新獲得用戶認可、資本看好、應對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以及監管高壓下的合規紅線等等,都是留給滴滴待解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