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喝出了「水味」,是什麼意思?

喝茶喝出了“水味”,是什么意思?

——每天在這裡,品一杯香茗,憶一段人生——

是不是我買到了品質不好的茶?

還是我品茶水平有待提高?

還是說我泡茶沒有泡好?

比如大家常說的“水味”,是什麼意思,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水味怎麼理解?>

喝茶喝出了“水味”,是什么意思?

水味不就是水的味道嘛?可是水是無色無味的呀!

水的確是無味的,但是我們喝水就知道這是水的味道,是一種辨識度比較高的一種感官特徵,也有人把它理解為是一種水的淡腥味,當然這與水的品質也有關係。

水味普遍被理解為“茶水分離”的口感(而不是一種味道),與“茶味變淡”有著本質差別。

打個比方,糖是可以溶到水裡的,我們喝糖水的時候會覺得“這就是糖水的味道”,即使是很淡的糖水,也只會說“甜味很淡”,而不是說“喝出了水味”。但油與水就不融合,試想油與水攪拌在一起,喝起來水味與油味就是分離的,不協調的。

“水味”與“變淡”不一樣。有的茶即使泡了很多泡淡下來了,仍然感覺茶水融合得很好,喝起來還是“有味道”的。而有的茶一開始或者幾泡後就感覺很“寡”。

< 水味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喝茶喝出了“水味”,是什么意思?

現在就回到了我們文章開頭的幾個問題,出現“水味”的時候,到底是茶本身質量不好,還是自己品茶水平不夠,還是自己泡茶的問題?答案是都有可能,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也可能是幾個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泡茶的水質

俗話說,水為茶之母。水質較差的水源,含有較多的金屬離子,或含有消毒劑等,與茶浸出物的融合度不好,甚至有一些異味,在品茶的時候常常讓人感覺“有水味”,實質是茶水不融合。

茶本身的品質

茶葉裡含有豐富的物質,當茶葉泡在水裡時,能溶解的物質便會浸出,形成了茶湯的顏色、香氣、滋味等。浸出的物質總量多,茶味就會濃,但如果浸出物質的成分比例失調,造成茶湯滋味的偏差,茶與水的融合度不好,即使味濃也會出現茶水分離的味道。簡而言之,就是濃≠沒水味,淡≠有水味。

在一些高級綠茶中,常常有人形容為“無味乃至味”“真水無香”等等,聽起來似乎很玄乎,但還是說明了一些高品質的茶在極淡的時候,也是“淡而有味”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散茶剛壓制成緊壓茶之後,新茶的滋味協調度較差,一般經過適度的存放後品質會好很多,也相對不容易出現水味。

喝茶喝出了“水味”,是什么意思?

品茶的技巧

品茶者是否具有一定的判斷力,去分辨“茶味變淡”和“茶水分離”的區別。當然也需要長期的品茶經驗積累,對比記憶一些細微的感受。大多數人品茶,只能根據個人感受表達“這個茶好不好喝”,卻“說不出好或不好在哪裡”。

其實,滋味、香氣等難以描述的感覺往往是混合型的,想要深刻理解,還是得把裡面的每一種感受分離開來體會,瞭解形成的原理是什麼,對我們品茶水平的提高才有幫助。

比如我們要從一杯茶的整體滋味中把水味單獨分離出來,那我們就要刻意撇開甜味、苦澀味等等的影響,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感受水味上,最後再綜合起來,這樣才能一點一點把茶喝清楚。

喝茶喝出了“水味”,是什么意思?

泡茶的方法

泡茶的前兩泡至關重要,要是沒有泡好,接下去也很難逆轉茶湯的品質。水味出現與否,跟沖泡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如果一開始使用的水溫過高、浸泡時間過長,茶中物質浸出過快過多,可能會導致接下去的一泡茶落差太大。

如果潤茶沒有充分,茶條還是比較乾硬未舒展的狀態,接下去的沖泡可能會出現水味較重的情況。

如果使用的水溫較低,沖泡手法又過於輕柔,茶中的有效物質浸出不充分,或浸出物質的比例失調,也可能會出現茶水分離的寡味。

喝茶喝出了“水味”,是什么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