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資料庫魔力象限解讀:中國隊成黑馬 利基玩家或將「靠邊站」

作為世界上最為知名的IT諮詢和研究公司的Gartner,它的魔力象限一直讓科技巨頭不斷神往。門檻嚴格,每年控制在11-15家;簡介明瞭,各家對比情況、行業地位一目瞭然。無數個大公司會因為進入象限而大力宣傳,這其中包括微軟、亞馬遜和谷歌等企業。

近日,Gartner發佈了《2018年數據庫魔力象限》。報告指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評估OPDBMS(雷鋒網注:操作型數據庫管理系統)選項的數據和分析領導者必須平衡當前和未來的需求。非關係型和基於雲的供應商為全球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可以使用這個魔力象限來做出更好的現代化選擇。

與此同時,Gartner還給出了戰略規劃假設

  • 到2019年,為雲DBMS(雷鋒網注:數據庫管理系統)架構設計的存儲和計算資源的分離將成為主導的數據庫平臺即服務(dbPaaS)模型,並且也將開始出現在本地。

  • 到2020年,基於開源的DBMS產品將佔DBMS收入的20%以上,這將增加其對主流買家的吸引力。

  • 到2020年,關係技術將繼續用於至少70%的新應用和項目。

  • 到2023年,75%的數據庫將位於雲平臺上,這一發展將徹底改變DBMS供應商的格局。

“領導者”和“遠見者” 都有誰?

當然,最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哪些廠商入選了魔力象限?

Gartner数据库魔力象限解读:中国队成黑马 利基玩家或将“靠边站”

Gartner數據庫魔力象限的評選標準包括全球市場份額、產品能力、客戶反饋等。2013年Gartner首次推出。看得出來,2018年的數據庫魔力象限有14家入選:

  • 領導者:微軟、甲骨文、亞馬遜、SAP、IBM

  • 遠見者:谷歌、阿里巴巴

  • 挑戰者:MongoDB、Marklogic、InTERsystems

  • 利基者:EnterpriseDB、DataStax、MapR、Actian

在2018年的這份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數據庫行業評估報告中,雷鋒網觀察到3大變化:

  • 第一,雲計算廠商集體上榜,挑戰甲骨文等傳統數據庫廠商地位;

  • 第二,阿里雲首次入榜即成為黑馬,進入 “遠見者”象限;

  • 第三,IBM位置有所回落,快跌出領導者,谷歌則更靠近領導者位置。

以下則是2017年的魔力象限圖:

Gartner数据库魔力象限解读:中国队成黑马 利基玩家或将“靠边站”

可以看出,在2017年,領導者位置是微軟、Oracle、亞馬遜、SAP、IBM,而2018年則繼續延續這一格局。

還原數據庫魔力象限:近幾年的變化路線

過去多年,數據庫技術本質上來說沒有什麼顛覆性的發展。擁有先發優勢的Oracle、微軟、IBM等老牌IT廠商長期壟斷市場。但是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新場景之下,圖片、音頻、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開始有了爆炸性增長,傳統數據庫已經不堪重負,企業客戶急切需要新的數據庫產品。

當雲計算技術走向不斷成熟,雲數據庫開始崛起,並因為按需擴展、按需付費等特性獲得了大量中小企業及互聯網企業客戶的擁護。

藉此東風,截至目前,全球主流的雲計算廠商,亞馬遜AWS、谷歌、阿里雲等都進入了這個市場,並向傳統數據廠商發起挑戰。

有數據庫從業者透露,2015年Gartner第一次推出這個魔力象限的時候,其收錄入了很多的公司。但是到2016年的時候,領導者基本上就已經在微軟、Oracle、SAP、亞馬遜和IBM之間了。2016年還踢掉了一大批的不怎麼盈利的企業。

知乎上“飛總的IT世界面面觀”也指出,2017年最大的變化,一是在領導者裡面亞馬遜的上升趨勢明確,IBM越來越落伍也同樣明確。谷歌開始殺入右邊的象限裡面來。此外,因為盈利的原因,又有一大批企業被刷掉。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剛上市的MongoDB。而一些在2016年裡面還屬於挑戰者的公司,比如以Cassandra為核心的大數據分析公司DataStax則淪落到了Nitch Palyer的位置上來。

這個領域裡微軟和Oracle領先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亞馬遜作為第一大雲廠商,越來越展現出它的優勢也無可厚非。SAP的Hana戰略和雲化已經由來已久。至於那個在雲戰略上一直搖擺不定不停改名的IBM,確實是垂垂老朽了(剛剛收購紅帽為其增加了一點競爭的變量)。即使IBM DB2的老本比較厚實,也經不起這種消耗。

頂級數據庫競爭格局:首次出現“中國力量”

在以往,數據庫魔力象限最大的遺憾是——中國廠商到底在哪裡?

近幾年國內公司“去IOE”思潮興起,各種數據庫幾乎遍地開花。阿里的PolarDB、螞蟻金服的OceanBase、華為的高斯等等,一批創業公司更是不計其數。首次入選就進入了挑戰者象限,這也反映了阿里雲在數據庫領域的實力。這一次,阿里雲作為國內廠商首次入選,讓我們看到了國際數據庫競爭格局迎來了中國力量。

2008年開始,阿里巴巴提出向互聯網架構轉型的戰略,通過自研和替代性方案(比如採用MySQL和Hadoop)來重構自己的數據系統,打造了數據庫產品組合,涵蓋RDS等開源數據庫、商業數據庫以及PolarDB等自研數據庫產品。

在數據庫軟件市場上,中國廠商起步較晚,缺乏市場影響力,但是在雲計算時代,阿里雲讓中國廠商看到了突圍數據庫軟件市場的可能。

Gartner数据库魔力象限解读:中国队成黑马 利基玩家或将“靠边站”

剖析數據庫魔力象限:未來5大趨勢解讀

Gartner估計,從2016年到2017年,DBMS(雷鋒網注:數據庫管理系統)市場增長了近13%,達到388億美元,這是五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的同比增長。隨著增長加快,變化也隨之而來。儘管三家供應商 - 甲骨文,微軟和IBM--在2011年佔據了DBMS收入的84%,但在2017年,他們僅佔據了71%的市場份額,只有微軟(佔18%)超過了市場的增長。

雲的採用正在改變現有格局

超過73%的DBMS收入增長歸功於兩家供應商:AWS和微軟,它們也是兩家領先的雲平臺供應商。2017年亞馬遜增長了113%,連續第二年增長了一倍多,並取代SAP成為第四大供應商,此前一年超過了Teradata。在過去十年中,甲骨文的份額從44%下降到37%,而IBM的份額從20%下降到13%。AWS有望在2018年獲得DBMS收入第三名。阿里巴巴和谷歌是前15名中增長第二和第三的供應商。中國雲供應商(如阿里雲和騰訊)的競爭正在加劇,特別是在北美以外。

雲推動了新的部署機會

Gartner預測顯示,未來五年DBPaaS收入將增長兩倍,2017年至202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31%。隨著IBM、Microsoft、Oracle和SAP的進入,DBPaaS的可用性急劇增加。相信DBPaaS現在吸引了CIO、CTO,數據庫管理員和應用程序開發經理的興趣,無論是否希望在雲中定位生產應用程序。

這些變化似乎正在減緩市場上較小的供應商的增長。最大的四個參與者Couchbase、Datastax、MarkLogic和MongoDB)為代表的非關聯DBMS已經從市場總收入的0.2%增長到僅約1%(4億美元。相比之下,Hadoop供應商(AWS,Cloudera,Hortonworks和MapR)約佔12億美元,其中亞馬遜EMR貢獻了超過5.3億美元。在這一組中,2017年只有MongoDB增長了50%以上。一般來說,非關係型DBMS在某些情況下已證明其有用性,但它們作為能夠提供一致SLA的通用DBMS的適用性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開源運動影響巨大

特別是Apache Hadoop,已經對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但開源產品通常收入很少,這使得它們的影響不易於量化。在我們對商業DBMS客戶的調查中,對於這個魔力象限,21%的組織表示他們允許在沒有商業支持(即免費)的情況下部署開源DBMS,36%表示他們沒有政策。可以假設許多開源部署是以付費產品(開源或非開源)為代價的。採用的另一個障礙是一些較新平臺(尤其是Hadoop)的複雜性沒有降低。鑑於技能的匱乏,這促使許多組織尋找替代方案。

供應商需要大力投資才能跟上步伐

幾家新的供應商已經成為公開上市交易的公司,讓財務處在市場風險之中。對於一些人來說,營銷正在增加銷售成本,但利潤尚未實現,研發支出無法跟上整體市場的步伐,這種情況不可持續。在整體市場中的一種策略是對Oracle客戶更積極的追求。現在有五家供應商提供PL / SQL兼容性:EnterpriseDB、IBM(Db2)、MariaDB、TmaxSoft(Tibero)和Transwarp。此外,雲平臺提供商正在積極推廣其架構和數據庫遷移實用程序,以便在遷移到雲時捕獲工作負載,而Oracle是關鍵的但不是唯一的目標源。

為了產生額外的收入,大型和小型供應商正在將其產品組合擴展到相鄰領域,例如數據準備工具、數據集成、數據目錄、元數據管理和ML應用程序。但挑戰在哪兒呢?專家以及其他類別的供應商正在做同樣的事情。其中一些供應商在財務上穩定,技術基礎也較好。

利基玩家機會將被“邊緣化”

最後一個重要趨勢是OPDBMS和DMSA市場向兩組用例的單個DBMS轉變。將一個供應商的產品用於OPDBMS和DMSA需求變得越來越可行。雖然仍然需要最佳解決方案,但從成本和技能的角度來看,單一供應商的優勢多次超過“最佳匹配”的好處。Gartner在2017年就已經進行討論,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幾年中增長,將只滿足一個需求的供應商轉變成利基玩家(雷鋒網注:利基玩家指的是niche players),並將其機會邊緣化,綜合能力突出者更吃香。

數據部分Via:Gartner 2108數據庫魔力象限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