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師的五種「死法」

投資大師的五種“死法” 看他們是如何虧的

A股以股災形式給大家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無獨有偶,港股緊隨其後來了個股匯雙殺。而國際上歐美股市也沒好到哪裡去,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紛紛進入熊市週期。

投資者對虧損大都司空見慣,但總有一種信念:投資大師們,能逃過股災嗎?

其實投資大師也是人,如果能逃過股災,那就不是大師了,而是大仙。之所以稱之為大師,是能從容的面對股災,讓資產在股災中儘量少受損失,並且在之後的時間裡賺到更多的利潤。

不過,大師也有栽跟頭的時候,我們今天就看看大師們都是如何虧大發的。

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在1931年抄底,結果破產。失敗原因:抄底。現在有這麼一句話:熊市抄底和牛市逃頂是一樣的愚蠢。因此,既然現在股市處於熊市週期,投資者還是多看少動為宜,實在忍不住,基金定投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肯定比整天盯著賺不到錢賠了時間要強百倍。

另外一個例子: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當時已經預見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但是還是買入自認為是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一貧如洗。失敗原因:認為優秀企業可以穿越週期不計價格買入。這幾乎成為“價值投資”的誤區。誠然,有一些“特別好”的股票,大勢下跌他跌得少,大勢上漲他漲得多,但是,有幾個人能抓住這樣的公司並且長期持有呢?往往是,大家都認為10倍估值非常低,可熊市可以把10倍估值的公司跌到5倍估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熊市還是做熊市該做的事兒吧。

大家都覺得索羅斯牛,他老人家也有栽跟頭的時候。索羅斯1987年前認為日本股市泡沫巨大,放空日本股票,結果慘敗,日本股市牛到了1989年。索羅斯在《華爾街評論》上鼓吹美國股市會堅挺,日本股市將會崩盤,而結果正好相反:美國股市崩盤了,日本股市卻堅挺。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當年損失了32%,與他唱反調的孔逸夫卻讓科爾基金贏利了70%,這是一個令人驚奇的數字,因為當年幾乎所有的對沖基金都虧損了。索羅斯1999年曾不看好科技股,但2000年後卻用量子基金高位買入科技股,最後大虧。索羅斯的失敗原因是:投機,對賭。

香港有個知名股評曹仁超,1972年香港股災前1200點看空,結果差點被公司解僱。1973年港股達到1773點後大幅下跌,到1974年跌至400點,老曹躲過大熊,信心百倍。1974年7月港股跌至290點後他認為可以抄底,拿全部積蓄50萬港幣抄底和記洋行,該藍籌股從1973年股市泡沫的43元一直跌到5.8元。老曹全倉買入。結果後來5個月,港股再度跌至150點,和記洋行跌至1.1元。老曹最後斬倉,虧損80%以上。失敗原因:全倉買賣。資金管理太重要了,風控永遠是第一位的。

再來一個民間高手徐興博。徐興博年近半百,是南京市一家藥材公司的普通職工。1992年,我國證券交易市場還剛剛起步,許多單位和個人在這片領域裡淘一桶金。徐興博的確在這裡面淘得了第一桶金,憑著豐富的投資經驗,不管股市如何漲跌,他總是能及時嗅出大盤行情,事先做出調整,讓自己的投資穩定增長。2001年10月,形勢急轉,而他仍認為能像以前那樣安然度過低谷,接受委託資金超過100萬元。2005年6月,滬指跌破1000點大關,一夜間回到了13年前,徐興博和朋友委託給他炒股的財產,在這次大跌中損失殆盡。失敗原因:加槓桿,借錢投資。

投資者是不是從以上大師的虧損中嗅到了自己的味道?而且不止是一種味道,甚至有的投資者會嗅到五種味道——熊市抄底、自負買入、投資對賭、全倉買賣、借錢槓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