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洋縣這個貧困戶致富後仍不忘鄉鄰

乞丐站著要飯,要一輩子還是個乞丐!要想脫貧致富,年輕人就得大膽去實幹,坐、等、靠、要只能浪費時間,錯失機會!”日前,在洋縣龍亭鎮杜村的百畝瓜簍基地,王學鴻面對我們的採訪,誠懇地說出自己這些年拼搏的深切感受。

點贊!洋縣這個貧困戶致富後仍不忘鄉鄰

今年42歲的王學鴻是洋縣龍亭鎮楊灣村二組人。種植瓜蔞前他在西安的建築工地打工,辛苦幹一年家裡花銷後也就所剩無幾。窮則思變,變則通。從2014年底開始,他自費到浙江、安徽考察了瓜蔞種植,發現這種新興的休閒食品很暢銷,於是就下定決心種植瓜蔞。

點贊!洋縣這個貧困戶致富後仍不忘鄉鄰

2015年他先在洋州街道辦木瓜園村流轉到土地87畝,將其全部種上了瓜蔞,他先後通過借貸等辦法籌資投入資金30多萬元,打了深水井、購買機動三輪等設備。王學鴻有膽略,肯吃苦,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只要他認定的事情,就絕不輕言放棄。為了不讓瓜蔞園被雜草荒蕪,他起早貪黑開著除草機來回除草,實在忙不過來的情況下,他才捨得花錢僱上20多人幫他除草、噴藥。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和2016分別收穫瓜蔞仁4000多斤,聯繫商家上門收購,年均創收超過9萬元。

由於王學鴻誠實,講信譽,漢中金正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他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可提前預售給他農資化肥、飼料,他信守承諾,一有現款就立即還款。目前他成功註冊了“洋縣綠禾家庭農場”。2016年,他在繼續種好瓜蔞的同時,在瓜蔞園裡搭起了小型雞舍,先後購買1800只雞仔,摸索著搞起了藤下養殖。

近年來隨著瓜簍市場行情的發展,他嚐到了務瓜簍的甜頭。2017年年底,王學鴻又投入資金60萬元,在龍亭鎮杜村流轉村民土地200畝,擴大規模種植瓜簍。他吸收當地30多個貧困戶,鑑訂了基地務工合同書,每天務工發給工資60元。耐心指導貧困戶學習種植技術。每年發出工資近6萬元,每個務工貧困戶僅此一項可增收2000餘元。

王學鴻致富不忘鄉親們。自己有了致富技術,牽心更多的是本地鄉親,特別是那些貧困戶村民。看到王學鴻種瓜蔞賺了錢,龍亭鎮老君村的宋虎軍、朱漢軍等8個貧困戶來到他的種植基地尋求“致富經”。他毫無保留,手把手傳授了種植和管理技術,甚至到地裡免費教會他們栽樁佈網。

點贊!洋縣這個貧困戶致富後仍不忘鄉鄰

流浴村村民薛軍恰好前來請教瓜蔞種植方面問題。王學鴻立即現場示解決了他的疑惑。薛軍感激地說:“學鴻哥是我們的榜樣,他讓我明白了政策再好,想脫貧只能自己去吃苦實幹!”

目前,他除了和本縣範圍內瓜簍生產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長期技術服務業務聯繫外,還與鎮巴、安康、商洛等地的瓜簍生產專業戶簽訂了產品包銷合同。

王學鴻的事蹟被《陝西日報》記者採訪後,受邀請參加了縣委宣傳部組建的流動扶志講堂、勵志故事會等、文藝+故事等宣講活動。他詳細的講述自己發展瓜蔞種植的故事,用自己切身體會告訴貧困群眾:脫貧要靠自己,要實實在在地去幹! 從去年5月份至今,他累計參加洋縣各類扶志宣講活動20多場次場,有效地提升了該縣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有效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