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新一代上海小囡都快忘了那些承載海派回憶的上海米道,沒有華麗的店面,拍不出逼格照片,快失傳的地道滬上小吃,只想留存記憶深處的味道。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73歲的“小紹興”、95歲的“鮮得來”、84歲的“大壺春”,雲南路濃郁市井氣息下包裹的是對海派文化的匠心傳承。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對於老上海來說,“小紹興”幾乎等同於白斬雞的代名詞,此行探味雲南路的第一站便定於此。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想要搶到位置,全靠眼明手快。一人排隊點單,一人負責佔位,分工明確默契十足。

點單時務必清晰準確的表達需求,不然很可能就會錯過最後一碗粥、吃到最後一隻爪的機會。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切雞老師傅見多識廣,看單、確認、裝盤或打包、動作一氣呵成。從小銀壺裡倒出一碗蘸醬,三下五除二切出一盤形貌工整的雞,刷上麻油。“師傅!醬油多加點蔥花!”“哪能事體噶多額啦”,一句冷話、兩記白眼,儘管如此,他還是會盡量滿足你的需求。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皮黃肉嫩骨子裡還帶有血絲的白斬雞,經歷“三起三落”冰火兩重天的考驗,雞肉柔嫩鮮甜,皮脆且韌,每一塊都肥瘦適宜。點睛之筆的麻油浸透在雞肉裡,在口齒間迸發出獨有的鮮香,綿密富足,引人回味!特製醬油也大有來頭,帶有本幫特色的鹹香味包裹著一絲鮮甜,古法處理的蔥薑末相得益彰,並不會搶了主角的風頭。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白斬雞配白粥,是本地人的懂經吃法。這可是店內的人氣明星,過了午時,便一粥難求!用雞湯原汁和粳米熬成的粥,加入一點蔥末和雞油,再淋上一點秘製醬油,輕輕一拌,粘韌滑溜,鮮香入味。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嘴裡還在回味三黃雞的餘鮮,便又迫不及待地趕往下一站。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老店翻新的“鮮得來”寬敞明亮,國營餐廳特色的菜單尤為顯眼,二樓還開闢了自助掃碼點單服務,配上老字號的招牌,有種新舊革新的交錯感。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排骨年糕配上單檔是最受本地人歡迎的標配。再來一碗三鮮小餛飩、一客蝦仁薺菜春捲,可謂豪華。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由麵粉、菱粉、五香粉混合而成的蛋液裹於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汆熟,色澤金黃,外皮酥脆,肉質鮮嫩,濃香可口;縮水版的年糕軟糯勁道,一口蘸醬一口年糕,甜糯可口,傳遞出直達心底的溫暖。遺憾的是,店家曾最引以為傲的蘸醬沒了驚豔多了寡淡,由松江大米與紅醬油熬製而成的甜麵醬,少了一份提味的醇厚感。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再就一口特色單檔,經長時間熬煮的骨頭湯還原了湯頭清鮮的本味,一個百葉包一個油麵筋剛剛好,肉餡多一分太膩,少則乏味,把控得當才是佳品。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啊!就是這個米道!”難覓其蹤的辣醬油在不經意間登場,一股酸酸甜甜的本幫味兒,與炸豬排的經典搭配,才是不變的上海滋味。一口下去,肉汁四溢,鮮中帶辣,真是“鮮得來鮮得來眉毛落特勒”!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來雲南路就是要一家家吃過來的,這也算是上海人長久以來的習慣吧。作為上海的名牌包,生煎又怎可錯過?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哪能噶洋氣額啦!”一入店內,便忍不住被翻修過的環境驚豔,大紅燈籠高高掛,帶一點小資氣息的懷舊時髦。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三十多年經驗的老師傅功力深厚,就連麵皮的配方都可視當天的天氣而調整,澆油、翻鍋、加水、揭蓋,行雲流水。圓潤的生煎緊緊挨著在大鐵鍋裡爆出吱吱滾油聲,觸動味蕾。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這裡的生煎能讓食客聞到麵粉的香味,全發酵的蓬鬆外皮配上煎的焦香酥脆的硬底,靠肉餡自身燒出的湯汁更添口感豐腴,厚實的肉餡鮮甜無比,傳說中的獨門三道式醬油調配出上海人最愛的滋味! “沒有湯汁四溢的生煎,才是本幫味道該有的樣子”!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懂經的老吃客都曉得,來這裡吃生煎,一碗咖喱牛肉湯必不可少。

家鄉什麼美食是你的牽掛-上海篇

餐至半晌,來了位衣著考究的長者拼桌,只見他認真的一個個掰開生煎,聞一口香氣,再細細品味,就像對待一桌饕餮,“就算搬的再遠,等我老的走不動了,還是忘不了則個米道,生煎饅頭,只有大壺春!”看著爺爺一臉的滿足與驕傲,令人動容。

回味這次的雲南路體驗,更多的是一種記憶中獨屬於老上海的情懷。歷經歲月洗禮的老店,累積了太多市井故事,見證著這個城市的興衰。遺忘它們,就好比一段永遠無法追回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