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戀自己的骨氣

大學,在圖書管裡,兩個女學生吵起來了,為什麼呢?

一個要把窗戶打開,另一個要把窗戶關起來,雙方都不妥協,最後是為留縫,半開,還是開四分之三爭執不休。

這時候圖書館管理員走了過來,她問其中一個學生為什麼要開窗戶,答:圖書館裡悶死了,想呼吸新鮮空氣。

又問另外一個學生為什麼要關窗戶,答:青海的鬼天氣,說風就是雨,昨天感冒了,怕有穿堂風。

管理員想了一下,把隔壁房間的一閃窗戶打開了,這樣既又新鮮空氣,有避免了穿堂風。

管理員並沒有協調上方的立場,而是協調了雙方的利益。

盼著房子漲呢?還是跌呢?

取決於你有沒有買房,買了的盼著漲,沒買的盼著跌。

人的立場,取決於利益的角度,沒有誰對誰錯的標準。

圈子裡的人都不喜歡明哲,油嘴滑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是大家都不能拒絕他,為什麼?

因為明哲明白,結交一個人的捷徑,是成為他的客戶。

米爾是很正直的一個人,她認為作為喬喬的朋友,既然喬喬不喜歡明哲,那麼我作為喬喬的朋友怎麼可能和明哲來往呢?

她很不理解,為什麼喬喬的朋友和明哲走的那麼近呢?

最近米爾告訴我:我突然明白了你的那些朋友了,當明哲一次性從我這兒拿了2萬的貨,我對他的印象立馬就變了。

前兩天的文章中就提到過,要想拜訪一個人,最簡單,有限的辦法是,成為他的客戶,縱然你再討厭他,因為他是你客戶了,你對他的態度接著就變了。

所以,對自己的骨氣不能太自信,骨氣是沒有經歷的表現,越是經歷豐富的人,越左右逢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哪有真正堅持原則的人。

假如你是交警大隊隊長,如果你真的秉公執法,過不了兩天,下暴雨跑到馬路中間指揮交通的就是你了。

就如同農村的男人喝醉之後,拍著胸脯說,我媳婦是天底下最美的,就算是七仙女下凡我也不換。

不用仙女下凡,隨便一個夜總會的小姐就能將你搞的神魂顛倒。

香香剛畢業後就結婚了,後來跟我說:以前,真沒想到人性是如此的複雜。

我今年29了,高中畢業10年了,絕大數同學都成家立業了,我們是小縣城,那會兒能考上高中基本都能考上大學,最終基本留在了外地,留在縣城的是最不爭氣的,我更不爭氣,甚至在農村帶過幾年。

同學聚會,我是插不上話的,人家討論行業知識,討論貿易戰爭,討論國際局勢,我都不懂啊,他們告訴我,不能待在農村,就算小縣城也不行,對孩子的教育不好,應該多去大城市開闊視野……

我猛點頭,猛答應,就像小雞吃食一樣。

同學聚會,其實就是同學和土豪同學之間的PK,和公務員的同學之間的PK,同時調戲一下當年的女神,只是很多當年的女神不再是女神,甚至有醜小鴨變成了天鵝,我跟是PK?和能喝酒的PK,但是我現在也喝不了多少。

感情需要基礎,更需要思想同步,否則,再深的友情也經不起時間,空間的考驗,高中時候跟我關係很鐵的幾個,如今也沒有共同的語言了,甚至多年不見。

唯一有共同語言的,就是和我一樣,落魄的,掙扎在溫飽線上的。

交朋友不可跨級,哪怕是同學之間,兄弟之間。

同學聚會,最終成了少數人的遊戲,有錢人的遊戲,有權人的遊戲,其他人都是陪襯、小丑。

大家需要相互勾結。

最近有朋友裝修房子,問我什麼裝修風格好。

我說:如果預算足夠的話,就一次性到位,因為搬家太麻煩了,扔了沒地方仍,傢俱我偏向於實木傢俱,實木傢俱越用越漂亮,不需要太複雜,什麼吊頂啊,電視背景牆,沙發背景牆,全部砍掉,花裡胡哨的,搞得跟窯子似的,凡是用新型複合材料堆積起來的專修,過不了幾年全部過時,我弟弟是搞裝修的,十年,現在偶爾去十年前他用複合材料裝的房子,越看越LOW,相反幾十年前老木匠用實木裝的房子,時間越長越覺得好看。

他也偏向於實木傢俱,但是他媳婦喜歡白色的,歐式的,最終他應該是沒有發言權。

我去海南藏族朋友家,第一次真的被震撼到了……

我問:你家房子多錢買的?

他說:80萬。

我問:裝修花了多少錢?

他說:具體沒算,大概200的樣子。

我說:你家房子買300萬都虧本。

他說:關鍵是誰會出300萬,根本買不了300萬。

我從他家回來,是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如果是自住房,只要裝修了,就肯定是虧本的,因為裝修是不算錢的。

我問:裝修房子有什麼講究。

他說:我們家裝修房子,從始至終都沒讓我老婆去看過,一次也沒讓他看過,一直到裝修結束,裝修不能聽兩個人的,要麼全部聽老公,要麼全部聽老婆的,但是不能聽兩個人的,不然會搞出中西合璧,不倫不類。

我玩快手的時候,看到過一個本地知名花兒(青海民歌)網紅剛裝修的房子,紅木風格,地板,門框都是,我覺得土的要命,你可以去看看農村土豪家裡,好多十年前就是紅木風格,人們的審美標準不斷在變化,我爺爺輩可能喜歡在家裡掛個毛主席萬歲的畫,我爸爸輩的喜歡花開富貴的畫,到我這一輩可能會喜歡掛個國畫,或者油畫之類的,但是到我們下一輩說不定就是二次元的畫了。

什麼東西不會落伍?

地板,白牆,做好這些最基礎,風格可以通過軟包來調整,如果我也單獨的辦公室,我連白牆也不要。

我想用書架填滿四周,讓人一看,哇噢,這傢伙搞了這麼多書呀?!

其實,我都不看,但是讓人覺得好有文化氣息啊,讓別人一進辦公室,無形中讓別人閉嘴,就像到圖書館沒人高聲喧譁一樣。

最近在讀陸新之老師的《對碰與對話》序言是這樣寫的:

你一定很少看書了,因為累;雜誌也懶得看了,因為忙。

但你依然在看和讀:早起的枕畔,浴室裡面,午飯後的瞌睡間歇,臨睡前的掙扎,你不時點開手機屏幕……

我們不能給你閱讀的理由,但是我們知道,有些內容可以讓你的朋友圈更優雅。

我們不能拼接你碎片化的時間,但我們相信,有些閱讀可以讓你放慢腳步,哪怕是假裝。

我在想,就像我這種人吧?

基本不讀書,就是看看電影,上上網,有時候公眾號寫點東西,閱讀盡然能過2萬,而,那些那麼用心創作的作家,他們的文字那麼深刻,卻很少成為互聯網的焦點,中國人真到了不愛讀書的時代,真的該反思一下。

我們這種人,充其量叫會寫文字的人,就算寫文章也算不上,與文學大師差了好幾個筋斗雲的距離。

文字是一種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