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從兵敗到被殺,足足1個多月時間,爲何不喬裝打扮逃回成都?

關羽北伐兵敗這件事,前前後後有許多值得人們爭論的焦點。其中有一個,相信有不少人思考過這個問題,那就是從關羽兵敗到被殺,最起碼有1個多月的時間,他為何不喬裝打扮成普通人,逃回成都劉備那呢?

關羽從兵敗到被殺,足足1個多月時間,為何不喬裝打扮逃回成都?


可能有些人會說,關羽從兵敗,到逃到麥城,這中間就經歷很長時間了,剩下的已經沒多少時間了。其實不然,我們來看下《三國志》記載。

“閏月,權徵羽...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也就是說,就算從關羽逃到麥城開始突圍算起,到被殺也有月餘的時間。這其間,關羽早就知道大勢已去,沒有翻盤的可能了。按正常的邏輯來說,逃回成都,保住性命,就是最好的結果。可他為何沒有這麼做呢?

其實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孫權根本沒給他機會這麼做。我們來看一下當時孫權是怎麼部署的。

關羽從兵敗到被殺,足足1個多月時間,為何不喬裝打扮逃回成都?


首先,孫權把能用到的人才都給用上了,陸遜、朱然、潘璋、呂蒙、孫皎、蔣欽、孫桓、諸葛瑾、全琮、虞翻等等,甚至包括韓當、徐盛這些後來參加夷陵之戰的人,也都調去了荊州。

地理位置上,孫權讓陸遜、朱然守西邊,蔣欽守東邊,呂蒙守南邊,北邊又有曹操手下曹仁、徐晃這些大將,四面八方幾乎快要完全封死了。

關羽從兵敗到被殺,足足1個多月時間,為何不喬裝打扮逃回成都?


隨後,孫權簡直展開了地毯式的搜索,在方士吳範的傳記裡,甚至還動用了玄學的力量,雖然無法確定其真實性,但能肯定的是,在封住關羽的退路之後,孫權就想把關羽給“甕中捉鱉”了。

除此之外,陸遜傳裡還有記載,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陸遜火速攻下房陵和南鄉這兩個地方,以便切斷關羽與上庸劉封的聯繫。但是要知道,這兩個地方,深入曹操的地盤,而且山高地險人稀,對於東吳來說,根本沒有得到它們的戰略必要性!

後來事實也證明,抓到關羽後,這兩個地方立馬就被孫權放棄了。

關羽從兵敗到被殺,足足1個多月時間,為何不喬裝打扮逃回成都?


也就是說,為了擒殺關羽,孫權造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然後展開地毯式的搜索,甚至連山溝溝裡的死角都不放過!這種情況下,可以肯定的是,關羽率領的十來個人,絕對是喬裝打扮了,要不然不可能會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生存一月有餘。但具體是怎麼喬裝的,那就無人知曉了。

演義中說,只有呂蒙是想真心實意的弄死關羽,孫權、陸遜等人卻不想關羽死,以免遭到劉備的報復。可從史料上來看,孫權這做的真是太絕了,一心想致關羽於死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