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一代高僧李叔同(弘一大師)紀念館


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天津河北區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處。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懸掛於李宅門樓上的 “進士第”橫匾,為清朝重臣李鴻章所題寫。

弘一大師紀念亭,內有弘一大師全身紫銅塑像一尊,高2.7米,為天津著名的雕塑家劉鑫製作完成。大師身後漢白玉影壁上,刻有其楷書《佛說阿彌陀經》,這是弘一大師在1932年,為紀念父親李筱樓誕辰120週年所作,表達對父親的敬仰與追思。

當我們駐足故居時,時間彷彿停止了,我們回首著、憧憬著……當我們無盡回味和感嘆弘一大師與天津不解的淵源時,一定也看到了後來的“瑪格麗特”,聽到了《送別》,感受到了他濃烈的愛國情。

弘一大師的藝術成就、人格修為、道德情操,已成為一筆寶貴的財富,如一縷清風浸潤著我們的心靈。

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曠世奇才出生於1918年農曆7月13日,在璀璨斑斕的人生旅途裡決然停下了腳步,走向了青燈苦佛的彌陀之路,經過半生的修行,成為中國佛學界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被世人稱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中書房”原先是李叔同父親李筱樓的書房,後來李叔同和他的兄長李文熙曾在此學習。在這裡,李叔同飽覽儒學經典,沉浸於金石篆刻、琴棋書畫的樂趣之中,為其日後開中國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奠定了深厚的國學基礎。

李叔同的父親李筱樓為同治四年進士出身,與李鴻章同年進士。在朝廷為官數年後,辭官經商,在天津經營鹽業、錢莊生意,富甲一方。

存樸堂,為李家會客場所。原先的“存樸堂”橫匾是由李筱樓親自題寫的,但因年代久遠已遺失,便由當代已故著名書法家王學仲先生所題寫。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師在福建泉州溫陵養老院安詳圓寂,終年63歲。彌留之際,書“悲欣交集”四字,是為絕筆。

李氏故居原址並無園林部分,2007年故居復建時,為提升整體文化環境,特由蘇州園林設計院仿照蘇州“環秀山莊”設計製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