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郈成子細察贈玉情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郈成子細察贈玉情

權謀之術無所不在,大人物深人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籍輕易示人這便是幾千年權謀術盛行而此類著述卻極少的秘密...此書所述之權謀案例,的確已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境界。

權謀殘卷-智察卷

  • 注意那些有智而無義的人,因為他們會變成妄人。
  • 上當之後不要責怪人心難測,而要檢討自己的不察。
  • 對手對你怒目而視,並不可怕;如果他對你微笑,或異常殷勤,那你可要小心了。
  • 像使用矛一樣使用智慧吧,在不斷的較量中才能提高智謀的鋒利程度。
  • 聽他怎麼說,然後考察他的行為;看他的表情,然後把握他的內心。
  • 先辨出一個人的優劣真偽,再確立與他交往的尺度。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郈成子細察贈玉情

導語:聽其言而觀其行,觀其色而究其實。

聽他怎麼說,然後考察他的行為;看他的表情。然後把握他的內心。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郈成子細察贈玉情

人物

郈成子

是春秋時人,魯國的大夫。他名痔,成子是他的諡號。


【事典】郈成子細察贈玉情

春秋時,魯國大夫郈成子訪問晉國,以便與晉國通好。途中路過衛國,衛國大夫右宰谷臣留他住下,並設家宴款待。

兩個人把酒交談。宴會上,雖然有家樂助興,可從右宰谷臣的臉上卻看不到一絲喜色,喝到最後,右宰谷臣把一塊玉璧送給了郈成子。

“這是我的心意,望先生笑納。 ”

郈成子到了晉國,完成使命。歸途又路過衛國,但他沒有向右宰谷臣辭行。

隨從問他:

“來的時候,受到右宰谷臣盛情款待,大人為什麼不去向他辭行呢?"

郈成子說:

“他設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樂。奏起家樂而自己沒有笑容,說明他有憂慮;酒到濃時送給我玉璧,是對我有所寄託。如此看來,衛國豈非要發生變亂?"

他們一行離開衛國三十里,就有人飛馬傳來消息,說衛國發生了“寧喜之難” 。

原來衛國寧喜專權,衛獻公聯合其他大夫發動兵變,擒殺寧喜,還把他的屍體陳放在朝中示眾。右宰谷臣在這一事件中也因為受牽連而被殺。

聽到這個消息,郈成子立即調轉車頭,回到右宰谷臣的府上,在他靈前三次哭吊,然後才返回。

回到魯國後,郈成子又特地派人把右宰谷臣的妻子和孩子接來,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讓他們居住,把自己的傣祿分出一部分以供他們的費用。右宰谷臣的兒子長大後,郈成子還把那塊玉璧送還給了他。

後來,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說:

“這件事情,在智慧上可以看出右宰谷臣的內心活動,在仁愛上能夠對之託孤寄財的,只能是郈成子呀!"

鏡鑑

做人還需明察秋毫。

釋評

郈成子有兩種很好的品格。

一是他的明察秋毫。衛國的右宰谷臣設家宴請他,他從後者的細微之處竟然察知衛國要發生大事,也明白了右宰谷臣不能明白說出的託付:照顧他的妻兒。所以,回國途中,他就不去見右宰谷臣。因為大難臨頭,捲進去於事無補。這說明了郈成子是個智者。

然而,這還不是完整的郈成子。當聽到朋友的死訊後,他不顧個人安危,到靈前哭吊。難道這時候他就不怕危險?並不是這樣。前面他避開危險,是因為那樣沒有意義。現在是出於義。在那個時代,義幾乎可以和仁相提並論。

回國後,他又把朋友的妻兒接來,照顧他們的生活,實現了朋友的託付。從這一點上看,郈成子是個義士。所以孔子從這兩點上讚美他。

有智而無義,就只會一味地為自己打算,甚至會變成債人。學習智謀,歸根結底是用智謀做些於國於民有益的事情,而不是相反。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郈成子細察贈玉情

喜歡看故事的朋友歡迎關注、每天日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