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讓你動容的教育故事(網友回答集錦)?


觸動你,撼動你,感動你,刺痛你,影響你的思考和行動的教育故事,你在書裡、電影裡、聽說或目睹的,分享出來,讓我們一起獲得真正教育的力量。可以是令人振奮的,可以是發人深省的。

@Nemo

小的時候看了個故事,說有人給國王貢獻了一條桌布,髒了不用洗,只用放到火裡一燒,就乾淨了,原來這個桌布是石棉做的。

我小時候死活不相信居然有燒不著的布,我爸爸為了給我演示,不顧我媽的反對, 拆了家裡的一個電熱杯,拿出裡面的石棉,然後放到煤氣爐上燒給我看。果然那塊石棉不但沒燒著,反而從灰灰的顏色慢慢變白。從此我知道了石棉燃點高這個事實。。。。。

如今,我爸有時候在電話裡問我,QQ為什麼總是登錄不了,怎麼下載電影,為什麼顯示器不亮,電腦越來越慢是怎麼回事。。。。。每當我犯懶不想回答時,我就會想到三十年前的那個週末,在燃氣爐上安靜躺著的那塊石棉。

這個週末,我要幫我爸設置怎麼定位iphone.

@田可樂

電影《美麗人生》裡,祖舒華問,

“爸爸,為什麼這家商店寫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

爸爸愣了一下,說,

“哦,這個啊。「不得入內」是最新的潮流標誌!有一天,我跟一個袋鼠朋友逛商店,但是門口寫著「袋鼠不得入內」。我便說,好吧,我們也沒辦法,他們不讓袋鼠入內。”

“那為什麼我們店裡沒有這個牌子呢?”

“好吧,我們明天就放上一個,讓所有我們討厭的東西都進不去。你討厭什麼?”

年幼的孩子想了想,說,“蜘蛛。”

“好,我不喜歡吸血鬼。明天我們就寫上:蜘蛛和吸血鬼不得入內。”

電影裡,這樣精妙而細緻入微的謊言比比皆是。

在那個猶太人被歧視,被踐踏,被殘害的年代裡,父親為了不讓小孩子孱弱的身心受到傷害,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謊言。

在慘無人道的納粹集中營裡,不懂德語的他硬著頭皮去充當翻譯,將德軍的威脅話語翻譯成完備的“遊戲規則”。

在被迫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作,覺得實在堅持不下去了的時候,一想到小小的兒子還在房間裡等著自己,就又吃力地扛起了沉重的鐵塊。

還有在被祖舒華問起“他們說要把猶太人做成紐扣和肥皂”的時候,強忍著恐懼的情緒大笑,打趣孩子的膽小。

哪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被納粹的槍抵著頭顱去隱蔽的角落執行槍決的時候,為了不讓小孩子害怕,他還是傻笑著,作出滑稽的動作,假裝這只是一場遊戲。

這是我心中最深刻的教育範本,向影片中卑微而偉大的父親致敬。

@Mohr

1. 不是獨生,還有個弟弟,我們感情很好,但是作為男孩子,我弟就沒我這麼好運氣了,調皮會捱揍,零花錢很少,我時不時會給我弟錢,他們說不給我弟錢是怕男孩子拿錢去遊戲廳之類的地方,對女孩子可能更放心些,大不了買些零食和好看的小玩意兒。我弟一直跟我關係好,但是奇怪的是他說我爸媽雖然會揍他,可是還是最怕我,什麼鬼,我明明是最最有愛的大姐啊。

2. 不是為了買禮物才拿錢,是偶然看到了錢拿的,拿到後想來想去做什麼,當然零食也少不了,可是那時候的零食最多也五毛一塊,剛好要三八了,我剛好有錢,就覺得要給媽買個禮物,在商場買的髮夾,好像三五塊錢吧。

3. 關於洗碗,哈哈沒有抱怨的意思,只是說我媽沒有因為高三對我有什麼不一樣,很多同學的家長高三都像變了個人,啥都不用幹,一日三餐精心搭配,還有專門全職給做飯的,我家老公鄉下孩子,在縣城讀書,本來住校的,高三了家裡專門給在外面租房子找人做飯什麼的,相比之下我爹媽好像跟之前沒有任何區別,而且他們剛好更忙,經常沒空做飯。。。

以下是原答案:

大概五六年級吧,偶爾發現我爸抽屜裡有厚厚一疊的十元錢,覺得好多錢呀,拿一張也不會被發現,好傻,是我爸取來的整數啊。。。然後,然後就被發現了唄,當時好心虛好怕,因為那時候十元錢還是不少的。我爸的反應果然是:小小年紀居然偷錢,必須要揍,不教育你長大了就會變小偷之類的大帽子。重點是我媽!從小我媽都比我爸對我嚴厲,要求也更嚴格,但是這件事我媽不顧一切的護著我,她說的話我至今都記得,她說,第一,這是我們家的錢,孩子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孩子有錯,錯在拿家裡的錢沒有告訴父母,但不能說是偷。第二,我們要關心的是孩子為什麼需要這麼多錢,拿錢做什麼了。第三,如果孩子需要錢,不願意直接告訴我們,那我們是不是需要反省哪裡有問題。我爸雖然還很生氣,但覺得我媽說的有道理,就問我拿錢做什麼了,我才小心翼翼的說,三八節我想給媽媽買一份禮物……我媽當時就哭了……

結果就是,我爸媽要我信任他們,需要用錢的時候告訴他們,從此我的零花錢都多於我要的,後來我爸偶爾抱怨我媽給我零花錢多,我媽會說,你知道什麼,如果給的少孩子很可能會因為想買喜歡的東西而省下早飯錢午飯錢,那多影響長身體。

其實我的媽媽遠沒有很多媽媽一樣給我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照,可以說很粗線條,經常顧不上做早飯給錢打發,高三了也照樣讓我洗碗,但是她在我成長的關鍵時刻理解我、關心我內心的感受,讓我覺得有我媽在我什麼都不怕,包括早戀,包括在學校闖禍,我也學會了真正的反省自己哪裡錯了,直到我現在自己做了媽,也想像她一樣,能夠成為孩子情感上的依靠,而不僅僅是關心孩子吃喝拉撒的媽媽。我愛我媽。

@極樂

在學兒童心理的時候導師講的一個故事,這也是她成為兒童心理工作者的原因。

這個故事是導師的母親講給導師聽的,導師的父親去世的很早,她很恨父親的拋棄,在導師上大學的時候,母親打電話讓她清明回去,為父親掃墓。

當時導師壓力特別大,以前每年都會回去的,但是這幾天氣特別不順,就頂了母親,說他根本不配叫做父親,在自己這麼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不回去看他,這些都是氣話,導師是很敬重自己的母親的。

母親就和他講了父親的一件事情:

在導師大概3年級的時候,開始特別怕鬼,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母親安慰了她很久,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沒有鬼,讓她不要瞎想,還諮詢了一些專家,專家說這是正常現象,過一陣子就好了,給她足夠的關注。她以為這事結了,也沒過度關注,也沒告訴自己的丈夫。

有一次晚上睡覺的時候,導師就跑到父母房間,告訴父母自己害怕,導師的母親像往常一樣安慰她,這個世界上沒有鬼,回去睡覺,不要瞎想。

導師的父親抱著導師回自己的房間睡覺,他沒有和導師講這個世界上沒有鬼,而是問導師,那個讓你害怕的鬼長什麼樣子?導師說是黑色的看不見,自己一看他他就消失了。

導師的父親當晚是陪著導師一起睡的,和導師聊了非常多東西,其中包括了一條重要信息,

經常在放學的路上看到鬼。

連續三天,導師的父親都提前請假下班,跟著導師想知道她看到的鬼到底是什麼,第三天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個帶著帽子的中年男子,跟蹤自己的女兒,他制服了這個男人,報了警,導師的父母都一陣後怕,幸虧發現的早,要是哪天這個中年男子做足了準備,找到了機會,真的不堪設想。

導師的母親說,她其實出生在一個不懂尊重的家庭,是導師的父親改變了她,他永遠有耐心聽任何人胡說八道,對待女兒的妻子,永遠都有耐心問是什麼,為什麼,他不會隨意的否定別人,他每次都會引導別人把自己都表達出來。

導師的母親在電話裡面和導師講,你的父親沒有時間給你愛,但是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最珍貴的改變。

聽完導師的這個故事,我們很多人都哭了,也是那一節課,我才明白尊重到底是什麼意思,導師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尊重他,信任他,我們所需要做的不是改變,而是引導他把自己表達出來。

@念卿

分享幾個關於爺爺的教育故事:

(一)

印象中爺爺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寫一會毛筆字再睡覺 。真的幾乎每天!除了生病或者過年之類才沒有寫。

這種影響就是:1、我們所有人都很自覺做自己的事情,放學就自己寫作業,從來不用大人催!

2、直到現在(爺爺離開快十年了),每當我做一件事情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都會想起小時候每天夜裡爺爺安靜地寫字的身影,就會覺得很敬佩,然後充滿了力量!

那些抱怨小孩不主動看書、不主動幹活的家長,是不是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到言傳身教!

(二)

2006年左右,我剛讀初中,堂姐剛高考結束,她算是失手考了五百多分,當時廣東高考還是先填志願再考試,最終遺憾地被第五第六志願那麼後的普通二本學校錄取。

當時,村裡還有一個男生跟姐姐是同一屆的,他高考只考了三百多分,被一個沒聽說過名字的職業技術學校錄取了。

但是!他家裡大擺酒席,請了村裡所有大人去喝升學宴!因為考試前,男生父母有向一座寺廟求神拜佛,所以還要送一面錦旗給廟裡。因為爺爺字寫的好,有被請去為錦旗題字。

之後,爺爺回家跟我們講這件事。我們大家都在大笑,都在討論,堂姐考得比他好這麼多,都這麼低調,他那點分數怎麼好意思請宴等等之類的。

爺爺打斷了我們的討論,很嚴肅地說:你們永遠不要因為一個人考試低分就嘲笑他,也不要因為一個人一時間過得不好就看不起他,千萬富翁也有大起大落的時候,你們現在不要笑人家,未來人家闖得好不好還不一定呢!

那番話讓當時的我們很震驚,在那年代,就連老師在課堂都天天罵考試差的學生:你們考這麼點分數,還不如回家種田!

後續:當年高考三百分的男生讀的是計算機之類的專業,現在已經在廣州買車買房迎娶白富美了。

(三)

村裡有個三十多歲的混混(A),男光棍,孤兒,無所事事,經常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情,遠近“聞名”,村裡人人都提防著他。

有一天深夜,A撬門到爺爺的工具房(爺爺還是個木匠)偷東西,被叔叔發現,當場抓獲。大家都在討論報警送A到派出所。

但是,爺爺拒絕了這個提議,覺得送去派出所沒意義,他還是會再犯的。然後爺爺跟他聊了好久,大概也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爺爺還讓爸爸給A在廠裡找份活幹。A竟然聽話了,從此安分地在工廠打工。

故事還沒結束。

07年,爺爺癌症晚期,在他生命中最後一個月裡,病的很厲害,全身水腫,不能進食,需要一直輸各種吊液。那段時間需要一直有人24小時守在爺爺床前照顧他。

A知道爺爺病重後,竟然請了假回來。其實那時候爺爺已經神志不清,連孫女都不記得了,更不用說認得A了,但是A沒有在意,還是留了下來。A在爺爺病床前端屎端尿了半個月,直到爺爺去世。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Happy Dora

1. 妹妹讀一年級第一次考試,考了26分,滿分100分,我那個傻妹妹笑著喊著“爸爸媽媽!我考了26分!”爸爸看著妹妹童真的臉龐,樂呵呵地說“嗯,那你這個學期學到了26分的知識呢!” 2.妹妹撿了一隻腿受傷的刺蝟,找小紙箱墊上棉絮,把它放進去,我嚇得離得老遠,心裡想著小孩子就是膽子大。爸爸給妹妹切了水果去喂刺蝟,就像有次妹妹撿了屋簷下一隻從窩裡掉出來的小燕子,爸爸踩著梯子把小燕子送進了窩裡。爸爸誇妹妹有愛心,帶著妹妹看動物世界之類的電視。3.妹妹初三馬上畢業的時候,班裡收班費,每個人19.2,老師說零錢不好找,讓每個人交20元,多出來的以後班裡活動用。妹妹說,我們馬上就畢業了,沒有機會花班費了,這個理由不正當,錢雖少,也是一種貪汙。我知道她是平時就看不慣這個老師的作風的,但我想馬上畢業了還是不要得罪老師。但我爸支持她,那次全班只有她自己交了19.2 。 4.妹妹小學時成績差,有一次她班主任讓爸爸去參加家長會,爸爸去了後發現來的家鄉都是孩子成績差的,班主任說這是差生家長會。爸爸單獨去找班主任,說孩子沒有好差之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長處,以後不要再把孩子這樣劃分,會讓他們自卑,我的孩子讀書不只是學知識,還要開心。5. 其實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

@NYLE

這是我先生的教育方式,當時對我觸動挺大的。

我女兒有個男神。人盡皆知的暗戀。

每晚她都和她爸臥談會。有一天她說男神終於拐著彎的誇她了。特興奮。

她一遍遍和她爸確認這是不是代表男神喜歡她,她爸不厭其煩的說是的啊,他可喜歡你了呢。

她的笑聲甜蜜的都快溢出來了。

她爸後來給我說,一定要在生活中製造和保護能讓孩子全身心投入的幸福和甜蜜,這種感覺給她帶來的心靈保護比考幾個一百都有用。就算以後會遇到困難,她也不會放棄生活。

當時我覺得簡直年度好爹。

在這種方針政策指導下,我現在是她的司機,保姆,還得幫她撩漢。真是。。

@居士說

我來講一個比較另類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我父親削蘋果不小心割到了自己的手。於是我母親來幫他止血包紮。

因為發現我看到流血有些慌張。可能是為了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好的榜樣,我父親若無其事道:“沒關係的,受點傷而已。”

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從這件事中學會的既不是“受了傷要及時處理”也不是“受了傷不要慌”,而是“受了傷要假裝自己沒有受傷”。

從那以後我每次受傷流血,都假裝自己感覺不到疼,假裝根本沒什麼事發生。直到有一次我手上的傷口因沒有得到任何處理而化膿感染,併為此去了醫院。

後來我想起這個故事,感覺小孩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但由於小孩的腦回路非常奇怪,你並不能知道他模仿到的是哪個方面。

@張小張

小學三年級,有一次考試考第二名,前三名獎品是鋼筆(印著學校名字的),四到六名是本子,七到十名只有獎狀。從知道各科成績起我就一直處於非常開心狀態,直到發獎那天:

第一名:Xxx

(無比激動,整理紅領巾,下一個上臺的就是我了)

第二名:Xxx

(啥?沒聽錯吧?完全懵逼,隔壁班有人成績比我高?)

第三名:Xxx

(算錯成績了吧?委屈)

.

第七名:張小張(怎麼會?!眼淚已經在打轉了)

頒獎結束後哭著去找班主任,班主任檢查完之後戲謔的說:哦,給你加錯了,這點事兒還值得你哭?不過在全校同學面前發出去的獎不能改了,鋼筆也不能找人家要回來啊,你自己知道自己是第二名就好了。

無比委屈,回家之後告訴爸媽後又哭了(雙魚座眼淚不是說來就來?),爸爸說:不就是一支鋼筆嗎,給你買一支更好的。我喊道:那能一樣嗎?!之後兩天心情都不好。

第三天上課前,班主任隆重給我補發了鋼筆和獎狀,併為給我算錯成績而道歉。surprise!

一直以來,我都記著這個班主任的好,經常回學校看她,逢年過節也發短信祝福。在我心裡,她讓我覺得公平是真正存在的,努力就有收穫,做錯事就要道歉以及及時補救,太多的感情,太大的影響。

直到結婚前的晚上,不知道跟爸爸說什麼東西又說哭了,爸爸笑著說:都大人了還哭,以前當孩子的時候被算錯成績沒有鋼筆你就哭了好幾天,後來還是你媽媽給你買了一樣的鋼筆和獎狀,又找人印字又找人蓋章的,最後還讓老師以補發的形式頒發給你你才開心的……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在我十二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復活》,當時我恨透了聶赫留朵夫,認為他後來對瑪絲洛娃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平息良心上的不安,說到底還是自私的行徑。和爸爸討論,他提了幾句人性的善,我根本聽不進去,爸爸見狀,就不說話了。

當我十八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來邀我看電影版的《復活》,看完後我們再次討論。這時的我,已經明白認錯比逃避來得勇敢得多,爸爸只用了三言兩語就讓我相信,一個願意贖罪的人在本性上依然是高尚的。

好的教育,永遠不會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哪怕這觀點是多麼的正確無誤。它會懷著愛意,耐心等待,並想辦法營造合適的時機,因勢利導,水到渠成。

@曾小so

去年暑假期間,我去看我師傅, 她的工作室中擠滿了人, 很遠就看見有一個5,6歲的小妹妹在凳子上坐著。離她不遠的 是一個30多歲很有氣質的姐姐,大概是小姑娘的媽媽, 在做翻糖花 。

我走過去跟小朋友聊天, 問了問她叫什麼名字 幾歲了,在哪裡上學,喜歡什麼。下面就稱“妮妮”吧

她站在操作檯前轉悠

她媽媽說:“媽媽在做東西,你自己過去玩”

如此 反覆四次

我站在小朋友身邊,她把做翻糖花要用的小鋼絲弄到地上。

“妮妮,你可以把這個鋼絲撿起來嗎?”

“不可以”

“為什麼呢”

“我要用它來扎人”

她媽媽聽到這個回答,還在做花

“那你要扎誰呢?我嗎?”

“我要用來扎媽媽”

“但是這個有點疼吧!”

“就是要疼,我要把她的腳扎破”

她媽媽聽到這句話 停了下來,還在滿臉堆笑地說話。

我拿起另一根鋼絲,戳我自己說:“這個真的很疼啊”

她也拿起一根鋼絲去戳她的媽媽,媽媽也沒有反應

我說:“可是姐姐覺得有點疼,媽媽是因為你的媽媽,所以才假裝不疼的吧。”

“為什麼你想要扎媽媽呢?”

“媽媽好凶 經常罵我”

她媽媽聽到這個,想跟我解釋,我搖頭讓她別說話

“為什麼兇你呢?”

“就是讓我做作業,學鋼琴, 不准我拿ipad”

" 爸爸是經常不在家嗎?"

“恩”

“爸爸不在家的時候,你怎麼想呢?”

“就是不喜歡我了”

“那媽媽呢?”

“媽媽也不喜歡我”

她媽媽站在她身邊,我能體會她的震驚。

最後她媽媽跟我交流了一些內容,也哭了

她說是第一次聽到這些話,突然發現自己不懂怎麼去關心女兒

我告訴她 我們的小朋友觀察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很弱。

她觀察到爸爸經常不在家,感受到媽媽對她的嚴厲,但是她卻解釋成爸爸媽媽不愛他。

而她從各種各樣的途徑中學習到的一些比較負面的處理方式,又讓她做出一些爸爸媽媽理解不了的行為。

其實看到她媽媽帶著她來做蛋糕,我大概猜想是全職媽媽照顧小朋友,父親工作比較忙。這種家庭的小朋友很多都會對父親的角色有些陌生,有些誤解。

後來 我問妮妮

“你想幫媽媽一起做蛋糕嗎?”

“想”

她媽媽說:“可是這個鋼絲很危險啊”

我說:“那有沒有她可以做的事情呢?”“那可不可以她幫你染色,揉糖皮,你去告訴她吧”

她媽媽走過去跟妮妮說:“妮妮,你可以幫媽媽揉糖皮嗎?”

“好”

後來 也跟妮妮聊了很多,她說起話像個小大人

她給我唱歌,說英語, 拉著我不准我走,她把自己做的小花送給我, 一直說sophie sophie

跟她媽媽也聊了很多,詢問平時的生活狀態

我告訴她媽媽,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小朋友是非常願意和父母共同來完成工作的。

這件事對我影響挺深的。

從柏拉圖讀到康德

從愛彌兒看到正面管教

教育學對於我而言,是興趣,是愛好,後面作為專業,但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

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的。對於這件事自己的處理方式也是比較理想化。

但是那一次的經歷,讓我覺得 我們真的可以運用自己所學去了解小朋友

他們的身體很弱小,但是精神世界卻是豐富且完整的。

想從事教育事業的你我,也許更多的是對於職業本身的一種崇拜與暢想,看到很多問題,也明白家長的無奈,但是我們的小朋友真的很需要有人去聽他們說話,聽他們的想法,得到尊重。

@大面

小時候父母離異,我跟著父親,因為家裡比較窮,父親只能外出打工。父親一去便是很多年,我跟著爺爺奶奶,直到我長大。

因為父親不在身邊的緣故,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少點什麼,所以特別想在別的地方超過別人,來換取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迷戀上網,經常去網吧。那時候上網還是1塊錢一小時,但一塊錢卻是我一週的零花錢,甚至更多天。因為網癮比較大,錢明顯不夠用。於是,我便騙奶奶說,奶奶,老師說要買書,給我10塊錢。

我爺爺奶奶對我很好,儘管他們有六七個孫子,奶奶很痛快的從床鋪地下拿了10塊錢給我。我拿到錢一溜煙的就跑到了網吧,開了3個小時機器,滿足感溢滿了整個身體。

但10塊錢是有限的,很快就沒有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又騙奶奶說,奶奶,老師要買書,給我20塊錢。奶奶說前幾天不是剛買了嗎?怎麼又買。我說上次是語文老師,這次是數學。奶奶沒有多問又給了我。

我就這樣騙了奶奶4次,第五次的時候,我本來還想再騙奶奶,可如果再拿買書當理由,連我自己都不相信。正在發愁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奶奶每次都是從床鋪底下拿錢給我,我就悄悄的跑到奶奶的床旁邊翻了一下。果然有錢,好幾張十塊的還有二十的,我起了賊心。

我拿了兩張十塊的,把床鋪整理到最接近原來的樣子就走了。那段時間我是瘋狂的泡在網吧,有時候還逃課,沒錢了我就去奶奶床鋪那兒拿。一次次的拿錢,讓我在同學朋友面前倍兒有面子,當他們總議論我有錢,再也沒有議論過我別的事情。

好景不長,奶奶少了錢, 始終都會發現的。開始奶奶並沒有懷疑是我拿的,她就去質問爺爺是不是拿了床鋪下面的錢,說也沒見你買東西啊,爺爺當然什麼都不知道。當時我就在旁邊聽著奶奶說,那錢怎麼沒了?進賊了不成?當時我是低著頭吃東西,奶奶瞅了我一眼,沉默了一會兒。

接著奶奶對著爺爺說:“本來那錢是給小飛的學費,剩下的也夠日常開銷,現在沒了,這個雞蛋你別吃了,省給小飛吃,咱家跟別人家不一樣。”

我知道奶奶猜出來是我拿的,但是她沒說出來,她給了我足夠的尊重,沒有讓我更加墮落,我還是她眼裡的好孩子。

後來我有再去奶奶床邊看,錢還放在那,只不過我沒有再拿。是她讓我知道那些錢對於我家是什麼樣的概念,我們家跟別人是多麼的不一樣,也讓我知道奶奶是多麼的愛我。

我也慶幸自己沒有成為楊永信的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