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名家長,你有合格證了嗎?

《網易》新聞中的一條小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引起了我的思考。

網易新聞《多地新規明起實行:南京將停購房落戶改為積分制》中有一段不引人注目的文字:“在湖北,根據《湖北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自2月1日起,放任未成年人有違法犯罪行為的監護人,將由司法機關依法納入強制親職教育名單”引起了我的注意,聯想到前不久出現的熊孩子殺人、熊孩子開車軋死過路人,我思緒翻湧。

何為“親職教育”? 我國臺灣大學曾嫦嫦所著93年出版的《親職教育》一書中指出,親職教育是從家庭教育演變而來的新概念,簡而言之,親職教育就是“怎樣為人父母”的教育,使為人父母者明瞭如何盡父母職責與職份的教育。它歸屬於成人教育的範圍,是一門終生的功課。

親職教育非常重要,在教育使命上,它致力於培養家庭中的好子弟,使其成為社會上的好公民,負起齊家報國的責任。在教育功能上,它對孩子一生的前途,有決定性的作用,對社會的進步繁榮,有深遠的影響,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有密切的關連。強制親職教育,就是表明你沒教育好孩子,還不夠格,得回爐。這個強制搞得好,也必須,是應對熊家長的妙招。

現在為了找工作,都時興考個這樣那樣證的,簡直五花八門。一個企業、單位,為了促進員工更好地熟悉工作,都時興這樣那樣崗前培訓的,以減少上崗後的茫然、失誤,造成工作事故。

但據我所知,有一個最重要的行業或者說角色卻不興這個,或許是有關部門執法不嚴,或者說壓根就意識淡薄,那就是家長,就是為人父母,不興持證上崗。

而我認為:父母上崗前就應該進行強制親職教育,而不是在孩子犯錯後。國家應該出臺相應規定:父母在生孩子之前,即上崗之前,應該經過相應機構的培訓,參加考核。考核合格,才能拿到上崗合格證。拿到父母培訓上崗合格證後,政府才能發放《準生證》,才有資格生孩子!這才是所有培訓上崗合格證中最重要的一個證,是關乎家庭幸福,甚至可以說關乎社會安定、國家長治久安發展的一個證。

而現在,這個證恰恰不要求,為人父母可以零培訓、零經驗上崗,這才導致社會上熊家長代代傳承,熊孩子層出不窮。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父母好比是鑄件模具,孩子好比是產品。模具本身就是次品或者是廢品,還能指望它鑄造出來的產品是優質產品?除非經過其他模具的重新回爐或者碰上好的打磨師傅,才有可能。

春節回鄉走街串巷,熊孩子時時處處皆有。他們精力旺盛,走位靈活,小身材大聲量,何況還有長輩撐腰,就更加無拘無束。粉碎滿屋手辦,格式化電腦硬盤,他們帶有破壞性的創造力能夠讓他們把每一個場合都能變成自己的遊樂場。為他們畫一幅簡筆畫,就是:

電影院踢椅背,根本停不下來;

喜歡尖叫,一個個比誰叫得響;

公共場合大吵大鬧;

任性摔東西,人型粉碎機;

看動畫片外放,聲音有多大放多大,尤其是大人說話吵點的時候;

極不見外,別人家當自己家;

和年齡不相符的雞賊,動不動就裝可憐。

其實,像這樣的熊孩子,就是沒有經過崗前培訓的熊父母或者是熊爺爺奶奶、熊外公外婆慣事出來的,是一種家庭教育的缺失。

如果這些熊孩子的熊父母或者是熊爺爺奶奶、熊外公外婆經過了崗前培訓,就應該知道如下親職教育的基本內容:

1. 將孩子視為擁有獨立意志的個人,而不是附屬於父母名下的財產或自己的心理替代品,尊重孩子的個人意見。那些出於人前的虛榮心和體面而強迫孩子當眾表演背唐詩、翻跟頭、拉小提琴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日後可能也會成為和他們一樣為了取悅他人而變得諂媚的表演型人格。

2. “尊重”是親子間交流應持有的態度,而不是用強權使孩子順從。家長應該很好處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把孩子作為發洩消極情緒的工具。會顧及兒童的尊嚴,不在公共對孩子大加呵斥。

3. 教導孩子學會承擔責任,而不是第一時間以“他還只是個孩子”、“你怎麼和孩子計較”、“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等藉口為孩子開脫,這些說辭也是對父母自身責任的推卸。

4. 注重對生活習慣的從小培養。以爭議較多的“公共場合隨地大小便”舉例,一到兩歲階段為兒童的自主排便訓練期,家長們需要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如果該年齡段的孩子對自主排便的把握還沒有成熟,那外出時可以帶上專為該階段兒童準備的紙尿褲和排便壺。也就是說,父母們完全可以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要知道,並不是所有“孩子還小”的說辭都是正當的。我曾親眼看見一個到學校接小孩的家長,在校園內停車,把“秋北瓜”從車上抱下來,旁若無人地讓孩子在校園廣場邊的綠化帶上小便,簡直令人不忍直視!

5. 性教育的執行從小時候就應該開始。“小孩子是沒有腰的”這句話裡就包含著傳統父母面對孩子時話語中對“性”的忌諱。父母應從小教導孩子認識、愛護自己的身體,對陌生人的接觸保持警惕。而出於社會因素的考慮,父母們也必須明白,那些“父女cp ”並沒有什麼“很甜”的地方。

6.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一切生命。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認為,兒童階段的思維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某種程度上說,道德水平與動物無差,他們對於“善惡”的理解極易出現偏差,因此可能會對其他生物做出一些殘忍的舉動。這時候父母的引導對於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

孩子就是孩子,是需要父母教育的。孩子,是讓父母教育的,而不是給父母來慣事的。

而為人父母,是需要知道自己的職責和任務的。孩子,不僅僅是你的孩子,他(她)未來還是國家的公民,社會的一份子,是與全社會發生關聯的,你沒有理由私有他(她),沒有理由不把他(她)培養成一個懂事的孩子、對社會有用而不是有害的人、愛國而不是反黨反國家的人。

作為家長,不能再懵懂無知,強橫野蠻了,應該首先自己接受崗前培訓,持證上崗,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習得育子的技能,為自己的家庭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一個合格、有用的人才。

我希望,不久的將來,父母都要崗前培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才能生育孩子。

我覺得,這是一項利國利民,提高民眾素質的千秋偉業,是實現中國夢的持續動力和不竭源泉。國家應該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如計劃生育一樣口寫入基本國策,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一樣以法律規定下來。

親,你們以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