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權謀殘卷」諸葛亮明察刺客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諸葛亮明察刺客

權謀之術無所不在,大人物深人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籍輕易示人這便是幾千年權謀術盛行而此類著述卻極少的秘密...此書所述之權謀案例,的確已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境界。

權謀殘卷-智察卷

  • 注意那些有智而無義的人,因為他們會變成妄人。
  • 上當之後不要責怪人心難測,而要檢討自己的不察。
  • 對手對你怒目而視,並不可怕;如果他對你微笑,或異常殷勤,那你可要小心了。
  • 像使用矛一樣使用智慧吧,在不斷的較量中才能提高智謀的鋒利程度。
  • 聽他怎麼說,然後考察他的行為;看他的表情,然後把握他的內心。
  • 先辨出一個人的優劣真偽,再確立與他交往的尺度。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諸葛亮明察刺客

導語: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事雖殊,其理一也。恨善察者能見微知著。

月亮有暈,就一定會颳風;柱石溼潤,就一定要下雨。人類的事情雖不一樣,但道理相同。只有善於觀察的人能夠從細微處發現本質。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諸葛亮明察刺客

諸葛亮銅像

人物

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溫文儒稚,足智多謀,出山前即以隆中對為劉備點明爭鼎天下的戰略藍圖,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後諡忠武侯。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諸葛亮明察刺客

劉備

史書上說劉備生有異相,他臂長過膝,雙耳垂肩,自稱是漢朝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的後代。但事實上劉備很小就死了父親,家裡很窮,只好和母親織蓆子、賣草鞋度日。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率關羽、張飛討伐黃巾軍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尉。後來他因不滿曹操挾持漢帝,就和人秘謀誅殺曹操,但沒想到事情敗露,就只好逃走。

在新野的時候,他三顧茅廬,請號稱“臥龍”的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又和孫權聯合共同抗曹,在赤壁把曹操打得大敗。取得益州和漢中後,他自立漢中王,當聽到曹氏篡漢的消息後,他在成都稱帝。

後來關羽被東吳殺害,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興兵伐吳,結果大敗而歸,退回白帝城後病死在那裡。劉備平時很少言語,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他在謀略上不如曹操、孫權,卻在知人待士方面高出他人一籌。


【事典】諸葛亮驚走刺客

有位客人前去拜見劉備。劉備那時剛剛當上皇帝,政務繁忙,但一向禮賢下士的他還是接待了客人。

客人很有禮貌,他稱讚劉備當了皇帝是順天應人。客人也很健談,暢論起天下大勢,頭頭是道,劉備聽得津津有味。

客人越坐離劉備越近,他的目光似乎流露出異樣的神情。

這時門開了,諸葛亮走了進來,說是有事要向劉備啟奏。客人見到諸葛亮,馬上站起身來說要上廁所。

客人出去後,諸葛亮問:

“陛下,剛才來的是什麼人?"

劉備把客人稱讚了一番,接著說道:

“承相難道對他有什麼懷疑嗎?"

諸葛亮說:

“我想他是曹操派來的刺客。 ”

劉備吃了一驚:

“這怎麼可能?你是怎麼知道的?"

諸葛亮說:

“我進來時,看見他正在和您交談,他臉上眉飛色舞,神情卻好像有所畏懼。他的眼睛看著下面,眼珠卻四處亂轉。外表露出奸形,內裡包藏禍心,因此這人一定是曹操派來殺您的。 ”

劉備恍然大悟,馬上下令,叫衛兵去捉拿,但那個人已經翻牆逃走了。

鏡鑑

世無神機妙算,唯有見微知著。

釋評

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早已成為古代智慧的化身。

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智慧過人,但並非是因為他精通《奇門遁甲》,而是來自他的細心、縝密,以及細緻入微的觀察。

劉備固然是一代梟雄,但他和來訪者交談,只是判斷他表面上說的話,而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察言觀色,由表及裡,因此他只是看到了來的人有水平,卻沒有看到他另有所圖。如果不是諸葛亮及時發現了那個人的可疑之處,劉備的性命就岌岌可危了。

從另一方面講,那位刺客顯然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可以和劉備談笑風生,但見了諸葛亮卻抽身逃走,可見他有知人之明。

這則故事有些類似福爾摩斯的推理小說。其實無論諸葛亮也好,福爾摩斯也好,他們都能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我們常常上了別人的當後才認識到對方的狡詐,並且感嘆人心難測,其實不是人心難測,只是我們自己不善於從細微的表象中發現事物的本質罷了。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諸葛亮明察刺客

喜歡看故事的朋友歡迎關注、每天日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