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定位自主招生院校?按流程一步到位

如何科學定位自主招生院校?按流程一步到位

導語

通過自主招生獲得一定降分優惠進入名校,是大家共同的心願和目的。然而熟悉

瞭解完各種招生政策以後,還是很難選擇出心儀的高校,怎麼辦?

為解決大家的疑問,小編從考慮因素、定位流程、注意事項三個方面詳細說明,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擇校考慮因素多

院校定位之所以難,主要是因為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 方面:

1、考生目前成績及對應中學排名

2、考生興趣愛好及專業特長

3、院校地域傾向

4、考生獎項證書等硬性材料

5、高校招生條件

6、高校限報情況及優惠政策等

7、高校往年錄取分數線

8、高校今年報考及錄取情況

如何科學定位自主招生院校?按流程一步到位

二 、按流程進行定位篩選

定位自主招生院校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那麼到底該如何來操作?以上因素應該 哪些先考慮,哪些因素可以後考慮?

首先,綜合評估成績做初步篩選

綜合評估分析高中階段成績,尤其是高三第一次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估提分空 間)做成績排名定位,確定自己在本校及本省的大致排名。

在此基礎上,參考高校往年錄取分數線及錄取分佈數據,進行第一輪初步篩選。 建議框選出儘可能多的意向高校。

第二,明確興趣愛好做二輪篩選

瞭解考生特長及未來想要就業的方向,確定第一輪初步篩選院校地理位置及優勢 專業。結合考生興趣及未來就業方向進行第二輪的篩選。

第三,明確目標高校往年招生條件做三輪定位

因高校 2019 自主招生簡章暫時未出臺,建議重點參考高校 2018 年招生條件,並 結合 2017 年招生條件綜合參考。根據自身獎項證書等硬性材料,在符合招生條 件的基礎上做第三輪的篩選。建議選擇 5-6 所左右。

在此需要重點注意的是,高校招生條件每年或許有所調整,具體以當年招生簡章要求為準。

第四,結合往年報考及錄取數據做第四輪精準定位

在儘量符合招生條件的情況,結合目標院校近三年錄取數據、限報情況、優惠政 策等,最後確定 3—5 所目標高校。

在 2019 年自主招生簡章發佈後,大家就需要重點關注自己前期定位院校的招生 政策,最後根據“衝、穩、保”的策略選擇 3 所左右高校報考。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以上 4 個步驟中,每輪定位篩選中都有一定的策略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小編給 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1、各種因素的平衡。

一般來說,考生成績及興趣愛好優先考慮,高校招生、往年報考數據等次之。但 根據考生個人情況,各種擇校因素的重要程度也因人而異,因此當選擇出現衝突 左右為難時,不妨給各種因素劃分權重,進行逐項打分,最終做出選擇。

2、獎項和成績誰更重要?

考生在擇校時,可能遇到依據獎項和成績選擇的高校層次相差較大的情況,不知 如何選擇。

如考生獎項符合但成績略低,建議:以獎項為主選擇一所“衝一衝”,再在報名 條件和成績同時滿足的院校中選擇一所“保一保”。

如考生獎項稍低但綜合成績較好,建議:報考本地院校時雖然獎項要求不符也可 嘗試報考,報考外地院校時,儘量選擇招生條件符合的高校,或對獎項等級要求 不嚴格的高校。

3、自己所獲得獎項高校是否認可?

很多考生獎項符合了高校招生條件,但是不確定高校是否認可,例如:高校招收 發表過省級或者是國家級刊物論文的考生,考生髮表過論文,但是不確定高校是 否認可自己所發表的論文類型。此種情況,建議在報考前諮詢高校招生辦或者盡 量選擇與論文發表相關的專業。

4、院校定位的動態調整報考前動態調整。院校定位最好隨著考生的每次成績而不斷調整,尤其是高三年

級歷次大考成績,對於合理預測高考成績更為重要。

招生簡章公佈後及時調整。2019 年高校招生簡章發佈後發現限報數量較少、考試 時間撞車等問題,應及時作出調整和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