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魚缸水溫變化較大,魚兒出現這些症狀別緊張

最近天氣逐漸變冷,不知道你的魚缸是否已經打開加熱棒,魚缸裡的熱帶觀賞魚狀態如何?熱帶魚比較適宜的溫度為20~30度,繁殖時溫度一般在26度左右,溫度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影響熱帶魚的健康。

如果你的魚缸已經很長時間在低溫運行,請仔細觀察魚缸的魚兒的狀態,留心是否有患病的情況。

今天我們就著重說說溫度過低或者水溫劇烈動盪中,熱帶魚的不良反應和不正常狀態,以及出現問題後的應對方法。

水溫過低導致魚兒食量減少

魚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魚的體溫比周圍水溫略高0.5—1.0聶氏度。有研究表明從魚兒進食到排出的循環速度和溫度相關,溫度越低循環速度越慢,進食的次數和數量都會相應減少,如果溫度持續降低,最後魚兒會出現拒食的情況。

只要魚兒僅有進食減少,而沒有其他症狀,我們就不用擔心,只需要緩慢(一定要緩慢)的升高水溫,魚兒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魚兒體表覆蓋白膜

如果發現魚兒進食不積極,遊動不活潑,有時會出現縮鰭,身體表面有一層灰白色的翳狀物,這時候就要注意了,這不是水溫過低的正常反應,而是它感冒了。

不要驚訝,魚兒也會感冒。當水溫劇烈動盪時,低溫持續刺激,使得魚兒神經末梢受損和機能紊亂,從而引發感冒。

要想預防魚兒感冒,換水時要注意新舊水的溫差,避免冷水直接衝擊到魚。如果魚已經感冒,要馬上設法調節水溫,緩慢將水溫升至28℃,也可放在1%的鹽水中短時間泡浴,然後靜養有助於恢復。

魚的感冒治療相對比較容易,只要方法得當,一般都可痊癒。

天氣逐漸轉涼,魚缸水溫變化較大,魚兒出現這些症狀別緊張

魚兒不停的蹭缸,體表有小白點

如果發現魚兒不停的用身體在魚缸中的硬物上摩擦,一定要當心了。仔細觀察體表是否有小白點,如果有,那就一定是患了白點病。

白點病實際上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是一種寄生蟲病。在14—25℃的水溫是小瓜蟲繁殖的最適宜溫度,所以春秋換季時節魚缸水溫比較低的時候也是此病的多發季節。

如果魚缸中發現此病,必須將水溫提高到29度,這樣可以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性,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

由於白點病具有傳染性,一般適宜全缸治療,可以在缸內用不高於0.3%濃度的鹽水進行為期約3至5日的藥浴,同時隔日換水四分之一,要注意換水後也要保持缸內的鹽度。

一般經過3~5天即可見效,但這時也不要掉以輕心,每天都要仔細觀察魚缸你是否有患白點病症狀的魚兒,一般一週內沒有新發病例,就可以認為治療完全結束。

天氣逐漸轉涼,魚缸水溫變化較大,魚兒出現這些症狀別緊張

魚兒身體表面有白色絮狀物

如果發現魚兒身體表面有白色絮狀物,有可能患上了水黴病。水黴病屬於細菌感染,最常見的是水黴和綿黴這兩種細菌。

水黴病常發生在魚兒受傷後,受損的體表組織被水黴病菌侵襲而患病,魚在患病初期,受傷的魚體部分會紅腫發炎,繼而發生腐爛現象,菌絲會在傷口患處直立生長出來,直插在病灶部位進行寄生。到了中期,傷口和菌絲會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甚至菌絲會長到1cm長。

這些細菌在水溫處於10~15℃時最適合生長,而水溫高於25℃時繁殖力減弱,較不易感染。

水黴病的治療也是需要首先升溫至29度左右,然後將病魚隔離治療,每天用3%的鹽水浸泡病魚5至10分鐘。如效果不理想,可以每天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外加1%食鹽浸泡病魚20至30分鐘。

天氣逐漸轉涼,魚缸水溫變化較大,魚兒出現這些症狀別緊張

現在天氣逐漸轉涼,一定要多注意魚缸中魚兒的狀態,避免由於水溫劇烈動盪而引發的各種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