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羊蠍子到底是個什麼菜?

安美惠


關於羊蠍子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這幾年大家應該都不好奇了,在網上搜羅信息太便利,隨便一查就知道是什麼。之所以大家還在問,不過是湊個趣而已,並沒有多少人真就以為羊蠍子是蠍子什麼的這麼誇張。北方家常菜裡,真正生猛的“黑暗料理”畢竟不多。

羊蠍子就是羊的脊椎,整根,越靠近脖子,肉越多,熱滾滾的烀一鍋,好吃。自己家做吃也非常簡單,下面就有請紅湯羊蠍子上場。

做這樣一份羊蠍子,需要用到的食材有:羊蠍子、洋蔥(白洋蔥或紫洋蔥都可以)、香芹、香菜、姜、紅糖、小茴香、腐乳汁(腐乳戳碎即成)、花椒、鹽、小米辣。

食材處理,香芹葉切段,這是最後用來提味用的,選葉子多的部分用。洋蔥切塊,切半個就行,如果很喜歡洋蔥,倒可以放一個。小米辣切段。

配料處理好之後,給羊蠍子先焯水,將洗淨的羊蠍子直接碼到炒鍋中(不開火),碼得整齊一些,方便一會兒打出浮沫來。碼好羊蠍子之後,倒入冷水,開火。大火燒開之後,加鹽,增加一點底味。打出湯麵上的浮沫,水開後煮五分鐘左右。關火,將羊蠍子撈出來,焯過羊肉的水不用倒,因為已經把浮沫打出去了,可以直接用做低湯。

接下來把配料炒香:將香菜和洋蔥放進鍋中,開火,倒入植物油燒熱,中火煸炒出菜油來。這部分菜油有去除羊肉羶味的作用,很關鍵。等到洋蔥有點發黃之後,就可以關火,將洋蔥和香菜撈出不用(不想浪費的話,就留著炒個洋蔥豬肉片吃),只用底油來煎羊蠍子。

煎至兩面焦黃,關火。

此時可以淋老抽上色,不淋也沒事。(如果要淋的話,注意是關火以後再淋,以免燒糊有苦味。)

用湯鍋上灶,將煎鍋的羊蠍子鋪進去,焯羊肉的水倒進去,澆入腐乳汁,撒入紅糖末。然後用調料包抓小茴香和花椒各一把進去封口,也放到羊肉湯裡去。最後放入薑片。攪勻,將湯燒開之後蓋上蓋子,小火燉一個小時。

關火開鍋以後,放入切好的香芹和小米辣,再蓋上鍋蓋燜5分鐘。

開鍋就吃,一鍋色香味俱全的羊蠍子,真是讓人慾罷不能啊,埋頭苦吃吧。


美食家大雄


羊蠍子是北京的一道名菜,但不是北京人發明的,產權屬於蘇東坡,歸類閩菜系。

先說這道菜怎麼來的。那是蘇東坡49歲那年(公元1106年),宋哲宗登基,重新啟用被上任打壓的王安石新政一黨,反對新政的蘇東坡自然倒了黴,貶官到還很荒涼偏僻的惠州。那時候50歲的人都老頭了,貶官到那地方,就是讓他混吃等死,不需要再來干預朝政了。

蘇軾的一生,雖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成就,其實不然,他最大的成就是吃,比當下的蔡瀾還會吃。算來距今已近千年,浩瀚飲食文化就有他老先生親手締造的兩大名菜:東坡肉和本次介紹的羊蠍子。東坡肉是貶官到江西,琢磨出來的美食。這次貶官到惠州,更是倒黴透頂,艱苦的生活條件,讓唯一跟隨他的紅粉知己王朝雲丟掉了性命,當初為她而作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成了千古絕唱。

此情此景,吃貨還要活下去,和當年在江西一樣,身邊有了便利食材,惠州當時的市場供應,每天只殺一隻羊,勉強肉賣完,骨頭沒人要。自古殺羊賣肉都是骨頭剔除非常乾淨,蘇老先生髮現羊的脊骨似乎還有絲絲肉末,就多少給點錢買回去,先煮熟,再火烤,然後吃螃蟹一樣,用竹籤骨頭縫裡細細挑肉吃。不吃不知道,果然骨頭縫裡很多肉。就這樣,每日裡吃肉喝湯,逍遙自在,還沒誰知道奧妙,自己忍不住寫信給弟弟炫耀。一說羊骨頭如此美味,再說他這樣吃,讓身邊等著啃骨頭的狗都鬱悶了。

羊蠍子成為北京地方名菜,也有個當地的故事。說的是康熙年間,蒙古的一個王爺發現下人熬的羊骨頭味道奇香,愛上了它,還給這骨頭取名羊蠍子。後來有機會介紹到康熙,竟然被列為御宴大菜,於是,羊蠍子有了正式身份。

羊蠍子火鍋做起來相當簡單。羊蠍子剁大塊,涼水浸泡半天,然後涼水入鍋,水開撇去浮沫,給蔥姜鹽山楂鹽醬油,中火偏小兩個小時,撈出就可以吃,原湯調好鍋底,備上金針菇香菜木耳等涮菜,就是火鍋。


普濟


北方冬天一定會吃的一道菜就是羊蠍子火鍋。不過,吃了那麼多年的羊蠍子,真是越吃越糊塗,看著大街上的牌坊從“羊蠍子”紛紛改成了“羊羯子”,唯獨幾家老店依然保持傳統的名字不變,總是疑惑,這羊脊骨的菜名到底應該叫什麼呢?

從“羊蠍子”的命名來考察,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清康熙年間,蒙古王爺奈曼王外出打獵歸來,路過後院聞到肉湯香氣撲鼻,原來是下人們把剩下的羊脊骨私下燉了解饞。王爺嘗過肉湯之後,讚不絕口,因羊龍骨的外形酷似蠍子而給這道菜命名“羊蠍子”,並把它列入王府食譜。

“羊羯子”這個名字乍一看好像比蠍子更合理。“羯”字的羊字旁與羊貌似更有聯繫,同時“羯”讓人聯想到“摩羯座”,更加高大上。然而,翻遍詞典關於“羯”字的解釋,真真是和羊沒有半毛錢關係。“羯”的含義:1.用於指代相關少數民族。2.閹割。也就是說“羊羯子”的意思就是——閹割的羊子。很顯然,這樣的解釋與羊龍骨這道菜風馬牛不相及。所以,傳統的叫法“羊蠍子”才是正確的。

吃羊蠍子的第一波風潮大概是蘇東坡帶起來的。蘇軾晚年被貶到惠州偏僻之地,惠州市場寥落,商品匱乏,整個小鎮每日竟只殺一隻羊。蘇軾當時是戴罪之身,不好出風頭與當地富豪搶肉。於是只能私下偷偷囑咐宰羊的人,給他留下一般人瞧不上的羊脊骨。取回家後,蘇軾相當講究地先將羊脊骨徹底煮透,再用酒澆在骨頭上,點鹽少許,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開始饕餮大餐。蘇軾終日在羊脊骨間摘剔碎肉,自稱就像吃海鮮蝦蟹的感覺和味道。因為蘇學士噬肉,影響了身邊的好友。在當時竟還有一句流行語:通熟蘇軾文章的人,能吃羊肉;不懂蘇軾文章的人,只能喝菜湯了。可見蘇軾與羊肉淵源頗深。

“羊蠍子”從民間入皇宮,再到今天成為尋常人家冬季餐桌上愛點的一道菜,歷經了漫長歲月的考驗,老百姓到今天依然有“吃豬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羊蠍子的做法不斷改進迎合了南北方不同人的口味。白湯羊蠍子,口味清淡,香氣淳厚,適合不喜吃辣的人。烹飪時要注意,羊蠍子浸泡2小時去血水。在焯水過程中,倒入茶葉水也是去腥妙招。紅湯羊蠍子,鮮鹹香辣,重在備料:八角、桂皮、姜、大蔥段、茴香、香葉、柿子椒入油鍋炒香,再下羊蠍子溫水慢燉一個鐘頭,香氣四溢。

關於“羊蠍子”還是“羊羯子”之爭終於告一段落,這個冬天明明白白吃一回羊蠍子。


貝太廚房


這氣溫,的確又到了吃羊肉的季節了,北京吃羊蠍子的店非常多,可以說只要有飯館的地方就能看見羊蠍子火鍋的身影。


羊蠍子其實是完整的羊脊椎骨,因為形狀像蠍子,所以俗稱羊蠍子。羊蠍子火鍋,就是羊蠍子燉湯,作為鍋底,先吃羊蠍子,再用羊蠍子湯涮菜吃。

羊蠍子相比較羊肉來說,算得上物美價廉,秋冬天冷,北方人喜歡吃上一鍋熱騰騰的羊蠍子火鍋,有肉有菜,吃完了身體暖烘烘的。屬於冬季滋補食物。


羊肉可以“滋陰清熱、養肝明目、補鈣益氣。”從營養角度看,羊蠍子具有滋陰清熱,養肝明目,補鈣益氣,強身壯體的功效。

羊蠍子也不貴,一個小鍋七八十,加強涮菜一百二三,夠倆人吃的飽飽的,一個大鍋一百五左右,三個人吃足矣。我特別愛吃微辣的,燉的軟爛的羊蠍子,裡面的羊骨髓也特別好吃。一定要吃燉的,烤的不好吃。



家居達人呱呱


這是烏蘭浩特市正宗烤羊蠍子


張蠍子火鍋九哥


  羊肉性溫,冬季滋補上品;

  羊蠍子,其中特立獨行的一隻。

  最香不過貼骨肉:

  “肉香嫩而不膩,

  骨多髓而不滑,

  湯濃香而不羶。“

  就跟涮羊肉一樣,

  絕對是冬天最好的吃喝。

  by 琳琳的廚房

  中華餐飲酷愛講故事,

  羊蠍子也未能免俗。

  各類故事結構大同小異,

  情節豐儉由人。

  只是苦了康熙、乾隆這二位爺,

  做為出鏡率最高的代言人,

  游完江南探塞北,

  磨破的鞋子好幾雙!

  說一千道一萬,

  做餐飲口味是王道,

  除了一笑而過的品牌故事,

  真正能留住客人的恐怕還得是優秀的出品。

  ”羊蠍子“,WHERE?

  羊蠍子——部位上說,就是帶裡脊肉和脊髓的羊椎骨。

  一節一節的羊龍骨從橫切面上看去,

  如同漢字裡的“丫”字;

  而“丫”字下面,還有一個小的分叉,

  有羯子張揚之形,羊蠍子因此得名。

  什麼來頭?

  追根溯源,羊蠍子本不算什麼金貴東西。

  羊腩、羊腱、羊排、羊腿甚至羊尾,

  怎麼也輪不到這骨多肉少的羊蠍子。

  吃貨老前輩們,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

  連湯帶水燉完之後,

  發現這個位置的骨頭別有一番滋味,

  更重要的是,極有性價比!

  怎麼吃?

  

  吃羊蠍子可不能太過斯文,

  羊蠍子通常都是一鍋一鍋上來,

  透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

  肉啃完了還不算,再吮骨吸髓方可作罷。

  最好用的就是一根筷子,

  無論是中間的骨髓還是骨頭上的羊肉,

  煲到骨酥肉爛時,輕輕一捅,一點都不會遺漏。

  怎麼做?

  

  整根的羊脊柱照著骨節結構剁開後,

  清洗乾淨,大火煮開。

  在水還未開之前,

  花椒、大料、草果、白芷、小茴香、孜然、

  香片、肉蔻、桂皮放入,再加上新鮮的薑片、蔥段,

  最好再有一兩根紅辣椒一起入鍋。

  大火煮開後,再小火咕嘟上3個小時。

  最後,就著蒸騰的熱氣,羊蠍子就可以隆重登場了。

  吃完了鍋裡的羊蠍子,一鍋肥美湯汁切不可浪費,

  蘿蔔、青菜、豆腐、粉絲都是倍受歡迎的配角,

  丟進去小火慢燉,

  飽滿吸收了湯汁,

  這些蔬菜會變得比肉更加令人慾罷不能。

  圍爐慢涮,湯微微沸騰,

  熱氣繚繞,一桌人把酒言歡,

  冬天最美好的地方,就是腸胃溫暖,人情溫暖。


琳琳的廚房


這個問題我在很小的時候也問過,因為羊蠍子這個名字真的很難讓人一下子明白這道菜到底是什麼。

其實呢,羊蠍子就是帶肉和脊髓的羊脊椎骨,由於形態跟蠍子相似,所以俗稱羊蠍子。

從使用原料就能看出,這道菜原本起源於蒙古,傳說清朝康熙年間,有位叫做奈曼王的蒙古王爺,一次打獵回家路過後院聞見一股濃郁的肉香,跟下人打聽才知道是新來的廚子給下人們燉羊脊骨吃。

後來王爺好奇就嚐了嚐,沒想到實在是美味,隨後他看到脊骨酷似蠍子的形狀,就為這道菜起名為“羊蠍子”,並且作為府上的食譜了。

後來這道菜輾轉流傳到了民間,成就了一道著名美食。

正宗好吃的羊蠍子選用內蒙古地區的5—6個月大的羔羊,經泡,挑,燒,煨,燜等十幾道工序方可出鍋。

自己挑選時要注意選擇顏色鮮紅、肉質新鮮沒有異味羊脊椎骨,由於羊肉本身帶著羶氣味道所以烹製前要花費大量時間洗淨。

然後加入各種香料燉煮,關於香料這個是店家的秘方,普通人家自己做,無非就是常用的燉肉料。


羊蠍子一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紅湯,一種是白湯。

羊蠍子一般在冬季進補時候食用,因為羊肉性溫,食用可以御風寒,補身體。所以體虛怕冷、腰膝痠軟、氣血兩虧的人可以適量食用。另外羊蠍子由於還有長時間的帶骨熬煮,所以還兼具具有滋陰清熱,養肝明目,補鈣益氣,強身壯體的功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羊肉是高脂肪肉類,對胃腸的消化負擔較重,所以不適合胃脾功能不好的人經常食用。另外脂肪對心血管系統也可能造成壓力,因此高血壓病人不適合吃羊蠍子。

最後再強調一點,現在這樣的暑熱天最好不要多吃,如果要吃則最好能配些冬瓜、木耳等清涼的蔬菜。


來自二次元的吃貨


羊蠍子還是去來廣營天一軒香鍋羊蠍子 不好吃不要錢



用戶4056868702



羊的脊柱?前天剛吃,發個圖

ˉ﹃ˉ( ̄¬ ̄*)


用電腦幹活的鐵匠


羊蠍子就是帶裡脊肉和脊髓的完整的羊脊椎骨,因其形跟蠍子相似,故而俗稱羊蠍子。羊蠍子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鈣質。易於吸收,有滋陰補腎,美顏壯陽功效。常用來做清湯火鍋,味道鮮美。

羊蠍子有“補鈣之王”的美譽。羊蠍子經過長時間的燜,有利於促進鈣的吸收,達到補鈣的功效。故老年食之能緩解骨質疏鬆;中年食之,能養顏美容;少年食之,能健腦增高,並對患有慢性結腸炎、胃炎、氣管炎等症狀有明顯的療效。對工作、學習疲勞困倦,可起到加油充電的作用,堪稱老少皆宜,四季均享的上乘美味佳餚。

羊蠍子需要追溯到康熙年間,蒙古王爺奈曼王有次打獵回來路過後院聞見香氣撲鼻。跟下人打聽才知道是新來的廚子給下人們燉羊脊骨吃。奈曼王爺一嘗味道鮮美。然後看脊骨那形狀酷似一隻蠍子,就起名為“羊蠍子”並且作為府上的食譜。結果後來就傳到民間了。

羊蠍子堪稱是一種物美價廉美食小吃,主要原料採用羊身上營養最豐富、口感最鮮美的羊龍骨——帶裡脊肉和脊髓的從頸項到尾尖的完整的羊脊椎骨,一節一節的羊龍骨從橫切面上看去,成“丫”字狀,而那“丫字狀”的下面,還有一個小的分叉,這就是蠍子張揚的形狀了,“羊蠍子”因此而得名。

以羊蠍子為主料的清湯羊蠍子火鍋在我國北方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其富含鈣質,而且易於吸收,故而在民間中常以此為土方醫治骨質疏鬆症者。而在原清湯的基礎上加入麻椒,辣椒,豆豉,桂皮,小茴香,胡椒,乾薑,良姜,砂仁,丁香,山奈,白芷,北芪,生地,蓽撥,草果等30多種純天然中藥材香料精心熬製老湯,羊蠍子原料只用內蒙古地區的5—6個月大的羔羊,經泡,挑,燒,煨,燜等十幾道工序方可出鍋。

看視頻教你做羊蠍子哦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ae800055e331224e0c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