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把握文稿規律比掌握寫作技巧更重要?

小編收集了4萬多字的提綱大全供大家參考學習,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

筆桿子之家,私信發送“提綱”,自動獲取!

為什麼把握文稿規律比掌握寫作技巧更重要?

“文無定式”、“水無常形”。對於文稿起草的方法和技巧,我一直沒有怎麼留意,更沒有花精力去研究。因為既然沒有“定式”,也無“常形”,所以那些所謂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信不過、靠不住、用不上的。一個模本寫到底、一個通稿貫全程,這是目前“官話語系”中的一大通病。

以前看武打小說,發現一些武功高手都有共同點:對於練功習武之人而言,90%以上是在練習內功,真正練習套路的充其量也只花了不到10%的功夫。這就應了“功到自然成”這句經典。習文與習武同理,重在內功修煉。內功練成,套路自成;內功精進,技法精當。

XX秘書長多次強調,要研究文稿規律。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中,大家普遍感到文稿工作之不易,感慨服務領導之艱辛,感受研究室這個飯碗之沉重。掌握規律,可以讓人變得聰明、工作變得輕鬆、身心變得輕靈,工作效率成倍增長。

文稿起草的規律到底是什麼?這是很難在片刻之間講清楚的。研究室的文稿工作是很特殊的,這方面的研究者很少。它不屬於文化藝術,外面的人沒興趣關注,大學裡根本不會設這門課。任何黨政機關不管職能如何轉,還是辦文辦事。

文稿能力是機關幹部的立身之本、看家本領。研究室的幹部以文稿為生存第一依據,更是如此。可惜的是現在大學沒有教這門課,也沒什麼人研究。可以說機關裡的文稿能手都是後天磨練出來的。

研究室承擔的文稿,它是公文,但不是一般性的公文,XX性、政策性很強;它是官樣文章,但要求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具有宏觀視角、大局眼光,有高度、有深度,又要切合實際,起點要高,但落腳要實,讓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願意聽;它不講空理論、大道理,但絕對不缺少理論的厚重,但又與具體實際保持緊密聯繫。學者看了不覺得淺陋,百姓看了不覺得深奧,基層幹部看了可付諸落實。

2005年5月,XXX同志在浙江省委書記的任上曾經批評了這些現象:一個領導幹部,“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很多場合,有些領導幹部就是處於這樣一種失語狀態,“怎麼能使群眾信服呢?”這裡面也包含了文稿的規律把握問題。撰寫文稿重要的還在於修習理論、政策,掌握G情、省情,透悟領導要求、風格,這相當於習武之人的內功。如果說規律,這就是其基本內涵。

為什麼把握文稿規律比掌握寫作技巧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