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部劇開始,網民有了決定作品命運的神力|電視劇60講(20)

​​

>>>電視劇60講<<<

>>>第20集<<<

⬇️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https://v.qq.com/x/page/h0754lpsyct.html

下為文稿:

上一次咱們回溯了中國情景喜劇的鼻祖《我愛我家》,也探討了後來者為什麼不能超越《我愛我家》的問題。今天要說的是2006年橫空出世的另一部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


從這部劇開始,網民有了決定作品命運的神力|電視劇60講(20)



《我愛我家》是前網絡時代的作品,《武林外傳》是與網絡文化伴生的產物。《武林外傳》沒有沿著《我愛我家》的既定路線向前突進,而是在高樓邊兒上再起一座高樓。

我們先來看看《武林外傳》出場前的文化氛圍。從2001年到2005年,文藝作品向娛樂產品的蛻變已然發生,痛心疾首的專家們已經發出“娛樂至死”的哀嘆。

2005年的夏天,湖南衛視舉辦的“超級女聲”達到了電視選秀的第二次高峰。之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央視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之後是2012年橫空出世的《中國好聲音》。現象級選秀節目有兩個標準:一是成為全面參與的社會事件,二是推出長久閃亮的歌唱明星。這兩點,《超級女聲》都做到了。

2005年的冬天,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在北京南城躥紅。他並非像姜昆、馮鞏等人一樣在央視春晚一戰成名,而是在茶館演出中一點一滴地擴大了影響力。說觀眾是演員的衣食父母,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郭德綱成為民間相聲的代言人,這又是一個普通人參與造星的經典案例。

這一年還發生了這樣幾件事: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在內地年輕人群中走紅。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中說著三國成為明星學者。陳凱歌導演的《無極》遭遇網絡惡搞,《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開了惡搞視頻的先河。

精英文化無可挽回地滑向邊緣地帶,大眾文化以不可阻擋的氣勢席捲一切。所有的文藝工作者都不再有俯視眾生的權力,一些先知先覺的人認識到:要想贏得市場,就得歸順觀眾。

2006年1月,帶著明顯的網絡風格的情景喜劇《武林外傳》,在中央八套播出。中央八套的觀眾以中老年人為主,此前主打親情、苦情戲和“牛郎織女”“天仙配”這樣的神話劇。嚴格地說,《武林外傳》的風格和央八的平臺屬性並不匹配,所以收視率並沒有旗開得勝。

網絡時代的好處就是,在傳統的觀播通道之外,又有了自行發酵的秘密通道。兩週以後,《武林外傳》和它的潛在觀眾們對接上了,白領們在辦公室熱烈地探討同福客棧的話題,編劇寧財神和導演尚敬開始不停地接受採訪。

之後發生的一切就順理成章,順流而下了。《武林外傳》聲名鵲起,在電視臺重播又重播,粉絲群體迅速擴大。劇中的經典臺詞被整理成冊,全網風行。主要演員個個名聲大振,由素人變成紅人。甚至,5年以後,導演尚敬聚集原班人馬,打造了同名電影,殺進2011年春節檔。

《武林外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訴求明確,打從籌備起就把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放在了第一位。2004年,已經轉行做編劇的作家寧財神深感情景喜劇的活力不足,狀態堪憂,便想創作一部打破既有程式的新劇。


從這部劇開始,網民有了決定作品命運的神力|電視劇60講(20)



當時,情景喜劇遇到的困難有兩個,一是模式上擺脫不了英達式情景喜劇的路數,二是時段上上不了黃金檔,賣不出好價錢,吸引不了投資人和創作者。

導演尚敬認識到,情景喜劇在中國已經有十多年了,有一些好的作品,但是困境也出現了,喜劇變得程式化,僵死,不那麼好玩了,就想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喜劇,出點新。寧財神看到的是,情景劇的市場已經特別不好了,很難發行,而且都是工業化生產,恨不得一天兩小集,大家也都不是很有鬥志。

寧財神和尚敬決定聯手做一部新東西。他們首先遇到了融資問題,到處碰壁。後來碰到《武林外傳》的出品人郝亞寧,也一直想做情景劇,但是他對《武林外傳》的項目也很含糊,但後來還是咬著牙上了。這三個人的因緣際會,改變了情景喜劇的發展格局。

儘管對《武林外傳》的市場前景心裡沒底,但是創作的指導思想是明確的。尚敬覺得大眾的娛樂時代已經到來,拍電視劇不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憑著習慣去做事,必須考慮市場。他說:“當時念頭很簡單,就想怎麼好玩怎麼來,儘可能地五光十色一些。”

編劇和導演當時都覺得,這是個小眾的東西。他們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做了很多探索,表演和臺詞上都不拘一格。寧財神越寫越覺得它不會大火,只有同樣知識結構的人會喜歡他。而尚敬確信求真向善的內涵是沒錯的,娛樂精神和喜劇品質也是大家需要的。沒有人敢想象,《武林外傳》後來成了年輕人必看的引領潮流的作品。

《武林外傳》的片頭上,明確放了一個網絡瀏覽器,鼠標上下翻飛。這立刻就表明了這部劇親近網民的屬性。雖然說劇中人身穿古裝,但他們並不排斥現代話語。這部劇對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仗義直言,把種種剛剛發生的新聞事件編成故事。這裡有層出不窮的笑料,但不是王朔式的京味兒調侃,也不是梁左式的相聲諷刺,而是帶有明顯的自嘲、惡搞、解構、無厘頭的網絡風格。

嚴格說起來,《武林外傳》遵循的是縱情遊戲的網絡精神,而不是照貓畫虎的網絡段子摘抄。寧財神說:“應該說有借鑑吧,但是基本上不在網上扒段子。當時的要求就是好笑,而網上好笑的段子大家都知道了,他看完不會覺得好笑的。”


從這部劇開始,網民有了決定作品命運的神力|電視劇60講(20)



寧財神把搞笑作為一門專業來研究。每個人都會遇到好玩的事,但是一般人笑過之後就算了,不去想後面的道理。而創作者就需要想究竟為什麼發笑,要搞清楚它的原理。這就是郭德綱說的,相聲前輩早就把抖包袱的事研究透了,你照著做就是了。寧財神學會了批量製造笑話的本事,同時也很警惕不要過分依賴經驗,《武林外傳》的分寸就在這裡。

寧財神對金庸武俠小說和香港電影異常熟悉,這樣的知識結構在劇本中留下了明顯的痕跡。他把武俠小說和港片裡的人名略加改裝,就成了《武林外傳》裡的掌櫃和夥計。佟湘玉的原型是《新龍門客棧》裡張曼玉扮演的風騷老闆娘金湘玉,李大嘴的名字直接取自古龍小說《絕代雙驕》裡的一位惡人,郭芙蓉是《神鵰俠侶》裡郭芙和黃蓉的合體,白展堂則有《三俠五義》裡白玉堂的影子。

開機以後,接力棒就傳到了尚敬和演員們的手上,他們根據自己的才藝和技能進行了二度創作。尚敬是空軍電視藝術中心的導演,有著多年的小品從業經驗,他喜歡在創作中使用方言。佟湘玉的陝西話,李大嘴和白展堂的東北話,前來客串的嘉賓也都講自己的家鄉話。

但這事的推進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演員們離開家鄉,都把普通話修煉成了表演時的母語,真讓他們說方言還不一定有感覺,甚至會忐忑和緊張。每當他們磕磕巴巴的時候,尚敬讓他停下來,說你給你媽媽打電話時怎麼說話,現在就怎麼說。演員馬上就找到感覺了。

事實上,方言的運用給《武林外傳》加分了。它使戲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演員充分解放了天性。像唐山話、天津話、山東話,天然具有很強的喜感,一些普通的臺詞用這些方言說出來,就會變得好笑。其實,《我愛我家》有些章節裡也用過方言,郭冬臨說過山東話,謝園說過陝西話,小桂一直說的就是河南話,而《武林外傳》算是把方言的效果發揮到了極致。


從這部劇開始,網民有了決定作品命運的神力|電視劇60講(20)



導演尚敬相信:主創人員癲狂遊戲起來,觀眾才能笑得合不上嘴。在拍攝中,他們追求一種“醉酒”的感覺。就是說把自己調動起來,通過排練創造一種既是文本提供的,同時又能超越文本的迷狂的表演狀態。他們用了網絡的語言,也用了戲曲手段,還有黑色幽默。他們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也用了後現代趣味的解構和顛覆。

這其實類似於趙本山的笑場式表演,梁天的遊戲化發揮,在這個狀態下,即便不真實和不準確了,觀眾也覺得是對的。這就是所謂的醉酒狀態,他胡說八道你也會覺得有趣。這是第一流的表演的狀態,他們在拍攝現場經常會樂得就拍不下去。

在全心全意製造笑果的同時,《武林外傳》也講究“寓教於樂”,就是用一個看似光怪陸離的包裝求真向善,隱喻年輕人的成長。同福客棧就像年輕人畢業以後進入一個公司,跟老闆打交道,跟同事相處,還要談戀愛,有爭吵,有困境,有背叛,遇到問題怎麼辦?劇中人人的所作所為,對今天的人頗有啟發。

有的觀眾髮長貼分析劇中的幾類愛情,有的觀眾看到了職場存身的精髓。《武林外傳》也講了很多道理,但它沒有耳提面命,沒有碎碎念。而是循循善誘,以一個親民的姿態和語氣說話,讓觀眾眉開眼笑,不知不覺地中招。


從這部劇開始,網民有了決定作品命運的神力|電視劇60講(20)



在《武林外傳》之前,網民的能量主要用於打砸影視作品的口碑,比如說張紀中版的金庸劇《笑傲江湖》和《射鵰英雄傳》,都曾遭遇網民無休止的挑錯和攻擊。陳凱歌的聲譽也因為《無極》招致的海量口水而跌入谷底。但從《武林外傳》得到網友善待開始,也有越來越多的劇從網絡討論中收益,比如說趙寶剛的《奮鬥》,康洪雷的《士兵突擊》,都是在網絡的口口相傳中成為熱門作品的。

《武林外傳》之後,情景喜劇再次漸漸歸於沉寂。看看美劇,《老友記》之後有《生活大爆炸》和《破產姐妹》,而我們在《武林外傳》之後只有名聲不佳的《愛情公寓》。創作上要求高,可是市場回報低,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情景喜劇很難擺脫低谷。

主講人| 李星文

編 導 | 吳勇

攝 影 | 吳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