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2018年秋季電視節目交易會今天開幕。根據主辦方提供的“項目輯錄”,本次秋交會共推薦各類節目1122部,54600餘集。其中電視劇近800部,包括前期籌備317部,拍攝和後製111部,首輪發行227部,二輪和多輪發行144部。此外,還有網劇128部。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雖然所謂資本寒潮正在席捲影視行業,但從秋交會收錄的劇目來看,中國電視劇市場仍然稱得上貨源充足,玲琅滿目。先做個簡單的數據對比:

2017年製作完成並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一共314部(13470集),本屆秋交會的參展劇目的數量相當於去年產量的2.5倍。如果這些劇目全部完成,“去產能”仍有餘地。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把成片首輪發行和拍攝後製中的劇目加起來,一共是338部,與去年獲得發行許可證的劇目的數量持平。這些劇目可以保證未來一年內,電視劇市場不會出現供應短缺的狀況。

可能遇到問題的是:前期籌備的這317部,是否還能融到足夠資金完成拍攝、製作?是否還能請到性價比合適的演員如期開機?是否還能跟播出平臺達成默契,實現大致可控的製作播出回款?這些事都需要一一落實。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項目輯錄上的劇浩如煙海,而且不同板塊上的劇目有所重疊。我們無法對每一部做詳細介紹和精確分析,但從這些劇目的題材選擇和進展動態,也能看出一些市場風向和行業前景。

最大的蛋糕是什麼

今明兩年,是獻禮劇的繁盛之年。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都是宏大敘事中的重要年份,也是和每一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大日子。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向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湖南衛視已率先打響頭炮。而且是以“驚世駭俗”的方式,把已經播到一半的《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從黃金檔拿下來,換上劇名就充滿了時代縱深感的《你遲到的許多年》。可以想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各家衛視將完成這個規定動作。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向共和國的70華誕獻禮,將會是明年的主基調。如果說改開獻禮劇還有個主題限定,您得以過去40年的滄桑鉅變為主體。建國70週年涉及的題材範圍可就廣了。為了新中國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戰爭題材可以,為了建設新中國而獻了青春獻子孫的題材可以。英雄群像可以,豪傑傳記也可。先富起來的傳奇可以,精準扶貧的故事也可以...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電視臺首先是國有宣傳機構。今年的最後三個月,乃至明年的一整年,主旋律劇目將成為電視臺的首選。對於心明眼亮的從業者來說,這樣的趨勢可以預知,並且早就進行了資源的相應配置。

在秋交會項目輯錄的版面安排和現場海報的擺放次序中,改革開放40週年的獻禮板塊是醒目和突出的。這些劇目集中了優質的編導演班底,平均水平有保障,預計會有精品佳作誕生。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像《芝麻胡同》這種以小見大的市井題材,對京味劇能手劉家成來說,把握性極強。像《海洋之城》這種勾勒出郵輪消費進入尋常百姓家的社會變遷的劇目,有社會學審視價值,也有很強的揭秘性。像《面向大海》這種反映深圳潮起潮落髮展史的作品,沒有比它更貼合“改革開放”這四個字的了。像《大江大河》這種敢於描繪國有、私營、個體三種經濟形態的力作,弄好了甚至可以當作中國經濟的斷代史來看。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除此而外,《光榮時代》《啟航》《覺醒年代》《新一年又一年》《我愛北京天安門》《破冰行動》《不說再見》《破局1950》《晴朗的天空》《飛行少年》《軍婚》《如果歲月可回頭》等劇目也已在路上,或前或後,次第前行。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在影視板塊股價不振,觀眾趣味詭異難測,新舊媒體形態更迭的時刻,市場交易的不確定性增加,而獻禮是不言而喻、家家皆有的需求。於電視平臺而言,這是作業。於網絡平臺來說,這是姿態。製片公司都號準了這個脈,都盯上了這塊蛋糕,都在這一領域部署了自家的尖端武器。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的確是目前最為穩妥的選擇。但任何板塊都一樣,供大於求有利於催生精品,同時也會淘汰非精品。世界上沒有隻賺不賠的萬全之策,做什麼都應該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反向輸出成氣候

在秋交會項目輯錄的“成片首輪發行劇目”板塊中,我們還看到了一些似乎不是首輪發行,但細說起來也可以算首輪發行的劇目。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如懿傳》《天坑鷹獵》《芸汐傳》《許你浮生若夢》《萌妃駕到》...等一系列作品,已經在網絡上開播或者播出完畢,赫然也掛著“首輪發行”的招牌。

因為網上播了,所以給人“舊劇”的感覺。但如果發行到電視臺,還真就是電視首播。這裡頭有些劇目,從策劃到製作一直都是雙屏播出的打算,只是在最後時刻遭遇颱風,先行在網絡平臺上降落了。網播過後,並沒有引發大的爭議,就有了電視回爐的可能。說起來,有些電視臺專撿播得不錯的網劇的漏,偶爾也能取得不錯的收視率。

當然也有些劇目,打根兒上起就是奔著網劇去的,現在有了新的可能。今時不同往日,在臺退網進的大背景下,視頻網站向電視臺反向輸出節目早已蔚然成風。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原本,發行部門為製片公司所專有。一部劇啟動或者做完了,發行人員把網絡播出版權賣給視頻網站,把電視播出版權賣給電視臺。播出模式基本上是電視臺先播,網絡跟播。後來,網絡出價走高,出現了網臺同步甚至先網後臺的播出模式。電視臺一直在退守,可是視頻網站仍然覺得:出錢多,話語權少,不能自主決定檔期。

改天換地的版權銷售和發行模式出現了:視頻網站一把買下全版權,然後再分銷給電視臺。於是,視頻網站也有了自己的發行部門。於是,視頻網站可以決定網臺之間的權益劃分了。究竟是網絡獨播,還是會員優先,或者純粹給電視臺二輪播出權,都是網站說了算。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這就有了前面說的那些明明已經網絡播過,但還屬電視“首輪發行”的劇目。也有像《黃金瞳》《外八行》這樣全宇宙都還沒播,但也已經在尋求電視發行可能的劇目。當然,還有些劇從劇名看就只能在網上播了,像《我在大理寺當寵物》《妖出長安》《每天回家老婆都在裝死》《我的鄰居是妖怪》等,電視臺應該不會接手。

影視行業進入了盤整期,電視臺暫時不可能有大的進擊動作,視頻網站在製作和版權兩線的話語權越來越重。雖然三大視頻網站仍然在搞軍備競賽,但母公司的股價和戰略一定會對其形成牽制。而且,已經有了足夠話語權,也就不需要再高價搶奪話語權了。聯合限價已是既成事實,製片公司在視頻網站處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除了少數有絕對實力的公司,一般性的團隊基本上只能賺取有限的來料加工費。

這一趨勢在秋交會項目輯錄的“前期籌備項目”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穩中還需有創新

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的購買力在分化,作為供貨商的製片公司的籌備項目自然也就面目分化了。

五大衛視尚有相當購買力,能和視頻網站形成部分大劇的瓜分。但五大衛視和所有衛視一樣,都承擔有傳播主流價值,把定輿論導向的任務。而且,2018年到2022年,年年都有重要獻禮檔期,主旋律劇目的需求只增不減。市場信號已是如此明確,製片公司要做的就是按銷定產。從劇名和題材就能看出來,哪些是主打電視臺的,哪些是專供視頻網站的: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比如說,《抗大之青春往事》《烽火女兵》《孫光明下鄉記》《你無悔的許多年》《我愛北京天安門》《我愛你中國》《我親愛的祖國》,擺明了就是給電視臺用的。而《新金粉世家》《新孔雀公主》《四十成年禮》《當你老了》《這就是生活》 《中國式家庭》這些閤家歡劇目,肯定也會主發電視平臺。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比如說,《馬卡龍物語》《易輕塵》《奇偵異案》《熱血女神龍》《採珠勿驚龍》《步步生蓮》《若如年少般遇見》《下姜春暖花正開》《帝業如畫》《江山不悔》《論習慣對顏值的影響》《光芒紀》《樓上的姐姐快下來》《天理男容》《虎鶴》《新名利場》這些劇目,有的題材奇崛,有的劇名搞怪,有的IP色彩濃郁,網絡播出才適銷對路。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其實,電視屬性明顯的給電視臺,網絡屬性明顯的歸於網站,這些操作起來倒也不難。難就難在一些創新性的劇目和敏感性題材,屬性不明,風險難測。

創新是所有文藝形式持續發展的生命力,電視劇也不例外。但市場中跟風者多,創新者少,也是一直以來的常態。近幾年流行的大IP+流量明星的風潮,更是打著創新的旗號,進行低水平的重複建設,進一步重創了原本就薄弱的創新力。


北京電視秋交會開幕,近800部劇凸顯三大趨勢


所謂敏感題材,不是指相關律法或者製作通則上明文所載的不許觸碰的題材。而是那些原本並不敏感,而且很有觀眾緣,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敏感起來的題材。電視劇是有製作週期的,體量越大的項目週期越長,不可控的風險也就越大:題材、編劇導演、演員任何一個環節都需慎之又慎。

有句老話叫“富貴險中求”。創新成功了必然有口碑,敏感題材通關了必然有市場。還是希望這近800部劇裡,多出創新之作和脫敏之作,以品質和實力帶動中國電視劇走出低谷,走向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