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哥:生如夏花绚烂,逝如秋叶静美(上)

2018年10月29日,周一。天,灰蒙蒙。

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哈文更新微博,称在美国坚持了抗癌17个月的李咏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配文“永失我爱”,让人倍感心酸和难受。

咏哥:生如夏花绚烂,逝如秋叶静美(上)

提到李咏,他在事业和生活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榜样。作为全国著名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他在主持人岗位上坚持22年,他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乐和记忆。从《幸运52》到《非常6+1》,这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观众心中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

除了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李咏的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李咏和妻子哈文是同班同学,李咏时常在课上画哈文的侧脸像,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咏收获了如夏花般绚烂的爱情。李咏在台前,哈文做幕后,夫妻俩一前一后配合相当默契。两人结婚多年,恩爱如初。结婚没多久,就怀上了女儿法图麦。从此,两个人的幸福变成了三个人的美满。女儿法麦图继承了父母的优点,漂亮大方又高挑。

咏哥:生如夏花绚烂,逝如秋叶静美(上)

△ 李咏一家人

李咏老师的离开,带给我们无限怀念的同时,也引起了世人的深度思考:

为什么治疗癌症,李咏老师还要远赴美国治疗?

面对癌症,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接下来,本文将从癌症治疗为何要去美国、防癌要做哪些财务准备两大角度,深度解读李咏老师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也谨以此文永远纪念李咏老师。

李咏老师选择在美治疗癌症长达17个月,这种中国人赴美治疗癌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2011年,中国一位创业者蔡强与合伙人刚成立跨境医疗中介时,一个月没有一个客户。现如今,一年服务的中国客户达到千余名,赴美就医客户中多为癌症患者。近些年,出国治癌群体更为多元,但仍以富裕群体为主。北上广深至少有两处房产,几乎是出国治疗人群的标配。而三甲医院资源少、消息相对闭塞的二三线城市的小企业主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和前几年不同,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在处于癌症早期或中期时,就开始咨询出国就医,让蔡强看到跨境医疗行业的增长潜力。

咏哥:生如夏花绚烂,逝如秋叶静美(上)

△ 图片来源见水印

美国在癌症诊疗上确实拥有着独领风骚的实力。自1990年起,美国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2017年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2014年间,美国癌症的整体死亡率下降25%,210万人从生死线上被强拽回来。

诚如一位去美国治疗癌症的朋友所言:患癌后,我的人生目标就是三个——花钱买命,花钱买服务,花钱买我自己踏实。

接下来,我们看看美国在癌症病理分析、癌症多学科会诊、癌症临床治疗三大领域的先进之处。

(一)癌症病例分析

始建于1941年的安德森癌症中心,是美国癌症治疗中的权威机构,近15年来有11年在癌症领域排名世界第一,大部分癌症的5年生存率达80%以上。办公大楼上的医院名标识体现医院抵御癌症的决心——黑色的英文单词“癌症”(cancer)上画上一条鲜红色的删除线,远看似战士长矛。

安德森癌症中心病理科的精准诊断水平,得益于90年代末期开始对病理医生亚专科化的发展。绝大多数病理医生,均专注于某一个器官系统,如肺部或胸部。相比之下,受制于资金和管理模式等因素制约,中国病理科人才储备不足。按原卫生部下发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定,每100个床位需配备1-2名病理医生,病理医生需求约为10万人,但直至2017年初,中国注册的病理医生刚过十分之一,亚专科化更将是一条漫长的发展之路。

对于罕见病,细分程度更高且具有大量癌细胞病理数据库的海外癌症中心,也让中国患者觉得更有安全感。

咏哥:生如夏花绚烂,逝如秋叶静美(上)

△安德森癌症中心化疗室门口的拼图

(二)癌症多学科会诊

当患者获知自己患上癌症的那一刻,仿佛被独自扔进了一件密室。人会不自觉反省自己曾经做错了什么,气愤、恼怒、伤心和无所适从。基于对癌症有限的认识,很多患者遵循手术、放疗、化疗“三板斧”的思路依次试过,但一个疗程结束之后,又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考虑到个体形成肿瘤的复杂性,“多学科会诊(MDT)”的方式应运而生。MDT通过各科室专家组成统一工作组,定期进行会诊,共同协商治疗方案,再由相关学科单独或联合执行。MDT可以避免“医疗彩票”,即病人初诊时落在哪个医生手里接受什么治疗全看运气。中国病人正在逐渐认识到这种全面、整合的治疗方式的价值,并愿意为此支付不菲的价格。

中国部分肿瘤医院已经尝试MDT,但普及范围有限。一来,医疗资源有限,MDT需要多团队配合,投入时间大。二来,医保没有充分补偿,让医院缺乏经济动力。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肺癌治疗指南委员会曾对记者坦言,多学科治疗从90年代晚期开始兴起,在欧美也并未实现规模化,并非每个患者都需要,但因为能够提供综合性治疗方案,避免病人“走弯路”,因而患者满意度更高。

咏哥:生如夏花绚烂,逝如秋叶静美(上)

△安德森癌症中心内正在会诊的医生

很多朋友了解,目前癌症临床治疗主要有三大技术: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这些截杀癌细胞的传统办法,疗效皆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手术切除,一旦癌组织没有切除干净,就会复发;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威力强大,但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消灭大量正常细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消灭癌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的“靶向药物”,在近些年问世,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靶向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明显下降,原因在于狡猾的癌细胞只要在靶向位点稍微发生一点基因变异,就能躲过靶向药物的攻击。

近几年兴起的免疫疗法,成为和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平行的主流选择之一。尤其2016年10月25日,一个标志性的时刻来到:免疫药物Keytruda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一线治疗肺癌。这宣告肺癌治疗正式迈进了免疫时代。它意味着很多肺癌患者将不再需要先化疗,而可以直接使用免疫药物。

目前,美国是免疫疗法技术最成熟的国家,已进化到第四代。而我国在免疫疗法上仍处于第二代、第三代,相较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2016年5月,21岁的癌症患者魏则西在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武警二院)接受生物免疫疗法治疗后,医治无效死亡。事件引发了广泛、多视角的争论与交锋。历经这场风波,国内免疫治疗的名声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很多癌症患者远赴美国进行免疫治疗。

我想,如上三点也可能是李咏老师选择美国就医的关键原因。

虽然美国在癌症诊疗领域上独领风骚,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国内患者都适合去美国诊疗,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诊疗费用。在美国治疗癌症的医疗费用平均为10-15万美元,是中国医疗费用的三至四倍,所以如何准备好医疗费用成为众多中国患癌家庭最头痛的事情。

咏哥:生如夏花绚烂,逝如秋叶静美(上)

而在众多防癌的财务准备工具中,重大疾病保险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工具,没有之一!

那市场上的重疾险五花八门,我们应该如何挑选呢?挑选重疾险的要素有没有重要顺序排位呢?

我们将在《咏哥:生如夏花绚烂,逝如秋叶静美》下篇中向大家一一道来。

本文为梁磊先生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